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12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至少包含:电路板、导热件(例如:导热胶)和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电路板具有线路层和导热层,而线路层和导热层分别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两表面上。电路板具有穿过线路层和导热层的多个贯穿孔,其中每一个贯穿孔中填充有导热材料。导热件位于线路层上并覆盖住此些贯穿孔,而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导热件上且与线路层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合至电路板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的基础零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会发光,需通过背光模块提供所需的光源。背光模块常用的背光源例如有冷阴极荧光灯以及发光二极管等。相较于冷阴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具有环保、体积小、寿命长、驱动容易、耗电量少以及耐震性佳等优点。然而,发光二极管的效率与寿命取决于整个背光模块是否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现有的背光模块经常使用铝基板或鳍片来对作为背光源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然而,在背光模块上设置鳍片,会造成背光模块的体积过大,特别是,当发光二极管的功率愈来愈大时,所需的鳍片的尺寸亦愈来愈大。另一方面,使用铝基板来进行散热必须搭配比发光二极管的体积大许多的导热件,方足以将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排除。因此,现有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的体积太大,无法满足液晶显示器朝产品轻薄化发展的需求。此外,由于铝基板的成本昂贵,并且无法与电路板结合制成多层结构的基板,因而增加产品的制作成本与设计困难度。再者,现有技术并未对背光模块的散热路径与导电路径进行电隔离,容易造成短路的现象,因而造成液晶显示器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藉以整合散热机构至电路板,来达到体积小、成本低和导热的目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至少包含电路板、导热件(例如导热胶)和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电路板具有线路层和导热层,而线路层和导热层分别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两表面上。电路板具有穿过线路层和导热层的多个贯穿孔,其中每一个贯穿孔中填充有导热材料。导热件位于线路层上并覆盖住此些贯穿孔,而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导热件上且与线路层电连接。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至少包含电路板、第一导热件、第二导热件、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电路板具有线路层和导热层,而线路层和导热层分别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两表面上。电路板具有穿过线路层和导热层的多个第一贯穿孔和多个第二贯穿孔,每一个第一贯穿孔中填充有第一导热材料,每一个第二贯穿孔中填充有第二导热材料,导热层中并设置有隔离部,用以电隔离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第一导热件位于线路层上并覆盖住此些第一贯穿孔,第二导热件位于线路层上并覆盖住此些第二贯穿孔。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一导热件上且与线路层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第二导热件上且与线路层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板可为例如玻璃纤维印刷电路板或软性印刷电路板,而导热层可由填充贯穿孔的导热材料所形成并与壳体(例如金属壳体)相接触。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含有上述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可采用直下式或侧边式的背光模块。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采用侧边式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4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采用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简单符号说明100、100a、100b发光二极管芯片 110、110a、110b导线120、120a、120b导热件200电路板202、202a、202b贯穿孔210线路层220绝缘层230导热层250隔离部300壳体 310反射件320导光板330膜片340液晶显示面板400壳体 410扩散板420膜片 430液晶显示面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电路板200由线路层210、绝缘层220和导热层230所组成,而线路层210和导热层230分别位于电路板200(绝缘层220)的相对两表面上,即绝缘层220夹在线路层210和导热层230之间。本专利技术主要在电路板200上设置穿过线路层210、绝缘层220和导热层230的多个贯穿孔202,其中每一个贯穿孔202中填充有导热材料(未标示)。然后,置放导热件120在线路层210上,并使导热件120覆盖住此些贯穿孔202。接着,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100于导热件120上,并以导线110将发光二极管芯片100电连接至线路层210。因此,发光二极管芯片100所产生的热会先传导至导热件120,再经过填充有导热材料的贯穿孔202传导至导热层230,而传导至与导热层230相接触的壳体(未绘示)。由于此壳体通常为热导体(例如金属壳体),故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可有效地将发光二极管芯片100所产生的热传递至壳体所在的外部环境中。另一方面,通过绝缘层220的设置,本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电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100经导线110至线路层210)可与上述的散热路径隔离。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板200可使用印刷电路板,例如玻璃纤维印刷电路板或软性印刷电路板,而导热件120可为例如导热胶,藉以将发光二极管芯片100粘附在电路板200上。由于印刷电路板和导热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和加工容易的优点,故可大幅地简化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产品轻薄化的需求。请参照图2,其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设置有二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00a和100b。本优选实施例为在电路板200的导热层230中设置隔离部250,藉以电隔离发光二极管芯片100a和100b的散热路径。在此实施例中,若导热件120为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其中一导线时(也就是发光二极管本身没有热电分流时),才需要使用隔离部250将发光二极管彼此间的线路隔开,言下之意,就是图例所示的左右两导线110是允许有一边不存在的。如图2所示,电路板200中设置有穿过线路层210和导热层230的多个贯穿孔202a和多个贯穿孔202b,每一个贯穿孔202a和202b中均填充有导热材料,而填充于贯穿孔202a中所的导热材料可相同或不同于填充于贯穿孔202b中的导热材料。导热件120a和120b位于线路层210上,并分别覆盖住贯穿孔202a和202b。发光二极管芯片100a和100b分别设置于导热件120a和120b上,且分别与线路层120b电连接。导热层230中并设置有隔离部250,用以电隔离贯穿孔202a和贯穿孔202b,来避免发光二极管芯片100a和100b经由贯穿孔202a和202b而造成短路。此外,以上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结构包含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可采用直下式或侧边式的背光模块。请参照图3,其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采用侧边式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除包含有上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外,此液晶显示器还至少包含壳体300、反射件310、导光板320、至少一个膜片330(例如光学膜片)和液晶显示面板340。壳体300用以容纳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其中导热层210设置在壳体300的一侧边上。反射件310设置在壳体300的另一侧边上,并与导光板320相邻接。导光板320与发光二极管芯片100相邻接。膜片330设置于导光板320上,而液晶显示面板340设置于膜片330上。请参照图4,其绘示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包含:电路板,具有线路层和导热层,其中该线路层和该导热层分别位于该电路板的相对两表面上,该电路板并具有穿过该线路层和该导热层的多个贯穿孔,每一该些贯穿孔中填充有导热材料;导热件,位于该线路层上并覆盖住 该些贯穿孔;以及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导热件上且与该线路层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吉成何雅婷吴孟斋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