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038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一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液晶显示面板;配设于该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光学部件;收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部件的框架状体模盘;收纳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底部以及沿所述底部的周边形成的侧壁形成,在所述底部上沿所述侧壁形成有多个卡扣用通孔,所述卡扣用通孔的尺寸设定为,其临近所述侧壁的一边未到达所述侧壁;在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上,在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多个卡扣用通孔的各个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从框架状部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卡扣用突出部;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所述各个卡扣用突出部插入与其对应的所述各个卡扣用通孔中,从而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与所述框架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相关技术,尤其涉及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有效技术。
技术介绍
具有小型液晶面板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被广泛地用作便携电话机等便携设备的显示部,所述小型液晶面板的副象素(subpixels)数量在彩色显示的情况下为240×320×3左右。图16A是表示以往液晶显示模块的大致结构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如图16A所示,在以往的液晶显示模块中,在金属制框架,例如由镁合金形成的压铸框架16内,按照图16A所示的顺序配置有液晶显示面板LCD、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模盘11、以及反射片12。另外,在模盘11的内部配置有导光体10、光学片组(上、下扩散片、以及透镜片)15、光源(白色发光二极管)13。液晶显示面板LCD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将形成有薄膜晶体管、漏极线、栅极线(图中未示出)等的玻璃基板TFTSUB与形成有对置电极、滤色器(图中未示出)等的玻璃基板CFSUB通过密封剂(图中未示出)贴合,然后在玻璃基板TFTSUB与玻璃基板CFSUB之间充填液晶(图中未示出),并密封,另外,在两基板的外侧粘贴偏振片POL1、POL2。图16A中,DRV为半导体芯片,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LCD内的各副象素。为了应对EMI(电磁干扰),对图16A所示的框架16有导电性和强度的要求。为此,框架16采用例如由镁合金形成的压铸部件。图16B是表示图16A所示的以往液晶显示模块的已组装好的状态的图,其为沿图16A所示的以往液晶显示模块上的XVIB-XVIB线剖切的剖视图。液晶显示面板LCD通过双面粘接胶带100被固定在模盘11的凹陷部。图17A和图17B是用来说明图16A和图16B所示的模盘11的图,图17A是模盘11的俯视图,图17B是表示模盘11沿图17A的剖面线XVIIB-XVIIB的剖面形状的剖视图。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图16A所示的模盘11是截面形状呈矩形形状的框架状体(或筒状体),在其侧壁上具有卡扣部1a。图18A~18C是用于说明图16A和图16B所示框架16的图,图18A是框架16的俯视图,图18B是图18A的框架16的沿剖面线XVIIIB-XVIIIB的剖面形状的剖视图,图18C是放大表示图18B中的圆圈圈出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18D是图18B中由圆圈圈出的部分A的放大立体图。如图18A~18D所示,框架16具有底部30、以及形成于底部30周围的侧壁31,另外,框架16还具有通孔1b,该通孔1b从底部30至侧壁31连续地形成。图19A~19C是用于说明图16所示的模盘11和框架16的固定方法的图,图19A是俯视图,图19B是表示沿图19A的剖面线XIXB-XIXB的剖视图,图19C是放大表示图19B中由圆圈圈出的部分B的放大图。另外,为简化图面,在图19A~19C中,省略了液晶显示面板LCD、导光体10、光学片组15以及光源13的图示。如图19A~19C所示,对于模盘11,形成于该模盘11的侧壁上的卡扣部1a插入形成于框架16上的通孔1b中,形成于模盘11的侧壁上的卡扣部1a的前端与框架16的侧壁卡扣(或挂住),由此,该模盘11被固定在框架16上。在图16A~19C以及后述各图中,模盘11和框架16的形状都是用于确切说明本专利技术特征的示意图,并不是表示模盘11和框架16的实际制品形状的图。如图19C所示,图19A~19C所示的固定方法存在着下述问题,即,来自光源(白色发光二极管)13(参照图16A)的光从形成于框架16上的通孔1b向X方向(图19C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和Y方向(图19C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泄漏。但是,由于为了在组装后对模盘11和框架16的固定进行确认,必须看到形成于模盘11侧壁上的卡扣部1a、以及形成于框架16上的通孔1b,因此,存在着难以防止上述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液晶显示装置,提供可降低背光源发出的光泄漏的技术。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以及附图,能够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和新颖特征。如果简单地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中的,有代表性的专利技术进行概述,则如下所述。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为(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一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液晶显示面板;配设于该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光学部件;收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部件的框架状体模盘;配设于前述框架状体模盘背面的反射片;收纳所述框架状体模盘和所述反射片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底部以及沿所述底部的周边形成的侧壁形成,在所述底部上沿所述侧壁形成有多个卡扣用通孔,所述卡扣用通孔的尺寸设定为,其临近所述侧壁的一边未到达所述侧壁;所述反射片配设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底部的上表面,并且,为使所述反射片不与所述卡扣用通孔重叠,而在所述反射片的与各个卡扣用通孔相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切口;在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上,形成有从其框架状部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卡扣用突出部,所述卡扣用突出部位于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多个卡扣用通孔的各个相对应的位置上;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所述各个卡扣用突出部插入与其对应的所述各个卡扣用通孔中,从而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与所述框架固定。(2)在(1)中,使所述卡扣用突出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框架的侧壁相卡扣,从而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与所述框架固定。(3)在(1)中,在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所述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反射片的端部的台阶部,并且,该台阶部不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多个卡扣用通孔之上。(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一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液晶显示面板;配设于该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光学部件;收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部件的框架状体模盘;收纳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底部以及沿所述底部的周边形成的侧壁形成,在所述底部上沿所述侧壁形成有多个卡扣用通孔,所述卡扣用通孔的尺寸设定为,其临近所述侧壁的一边未到达所述侧壁;在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上,形成有从框架状部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卡扣用突出部,所述卡扣用突出部位于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多个卡扣用通孔的各个相对应的位置上;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所述各个卡扣用突出部插入与其对应的所述各个卡扣用通孔中,从而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与所述框架固定。(5)在(4)中,使所述卡扣用突出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框架上的所述侧壁相卡扣,从而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与所述框架固定。(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一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液晶显示面板;配设于该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光学部件;收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部件的框架状体模盘;收纳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底部以及沿所述底部的周边形成的侧壁形成,沿所述例壁形成有多个卡扣用通孔,所述卡扣用通孔的尺寸设定为,从所述底部一直延伸至所述侧壁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多个通孔的各个在其面对所述框架内侧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侧壁平行并从所述底部突出的壁状的突出部;在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上,形成有从所述框架状部的侧壁水平突出的卡扣用突出部,所述卡扣用突出部位于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多个卡扣用通孔的各个相对应的位置上;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所述各个卡扣用突出部插入与其对应的所述各个卡扣用通孔中,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一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液晶显示面板;配设于该液晶显示面板背面的光学部件;收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部件的框架状体模盘;配设于前述框架状体模盘背面的反射片;收纳所述框架状体模盘和所述反射片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底部以及沿所述底部的周边形成的侧壁形成,在所述底部上沿所述侧壁形成有多个卡扣用通孔,所述卡扣用通孔的尺寸设定为,其临近所述侧壁的一边未到达所述侧壁;所述反射片配设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底部的上表面,并且,为使 所述反射片不与所述卡扣用通孔重叠,而在所述反射片的与各个卡扣用通孔相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切口;在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上,形成有从其框架状部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卡扣用突出部,所述卡扣用突出部位于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多个卡扣用通孔的各个相对应的位置 上;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的所述各个卡扣用突出部插入与其对应的所述各个卡扣用通孔中,从而将所述框架状体模盘与所述框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