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98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装置,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背光装置,包括;一第一框架,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反射区;一导光板,配置于所述的第一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的第一反射区旁,且该导光板具有一光入射面;以及一光源,配置于所述的第一框架内,且位于所述的第一反射区与所述的光入射面之间,其中该第一反射区适于将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光入射面;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所述的导光板上方。用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液晶显示器中,通常包含一色彩显示功能的组件,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配置一背光装置以提供一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面板能达到显示的目的。图1是现有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现有的背光装置100是由一第一框架110、一第二框架120、一光源130、一灯罩132、一导光板140、一反射片150与一扩散片160所组成。其中,光源130与灯罩132配置于第一框架110内,而导光板140配置于光源130旁。详细地说,由光源130所发射出的部分光线L可以通过灯罩132的反射而进入导光板140内。此外,反射片150配置于导光板140的底部,而扩散片160配置于导光板140的顶部。具体而言,反射片140能将进入导光板140内的光线反射,最后由扩散片160而出射,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未绘示)均匀的光源。值得留意的是,上述的灯罩132一般为金属材料制成,不但制造成本高,且重量较重。尤其是在组装大尺寸的背光装置100或对大尺寸的背光装置100进行重工时,灯罩132会使得整个流程的时间加长,进而对整个产能(Throughput)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背光装置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可应用上述的背光装置而能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且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框架、一导光板与一光源。其中,第一框架的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反射区。此外,导光板配置于第一框架内并位于该第一反射区旁,且导光板具有一光入射面。另外,光源配置于第一框架内,且位于第一反射区与光入射面之间。第一反射区适于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光入射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框架的材料可以包括高反射性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框架的材料可以包括具有高反射涂装或渡膜的金属材、填加高反射粒子的塑料材或是利用高反射的片材等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框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其位于第一反射区的边缘处,以定位导光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装置,更包括一第二框架,其配置于第一框架上。第二框架具有一开口,以暴露出导光板,且第二框架的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反射区。第二反射区与第一反射区适于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光入射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框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其位于第二反射区的边缘处,以定位导光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装置,更包括一光学膜片,其配置于第一框架的第一反射区以及第二框架的第二反射区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膜片可以包括反射片、增光片与棱镜片至少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装置,更包括一定位金属件,其配置于第一框架的第一反射区与光学膜片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框架具有一卡合槽,而定位金属件延伸至卡合槽内,以定位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框架的材料可以包括高反射性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框架的材料可以包括具有高反射涂装或渡膜的金属材、填加高反射粒子的塑料材或是利用高反射的片材等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装置,更包括一光学膜片组,其配置于导光板上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膜片组可以包括扩散片、棱镜片与增光片至少其中之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装置,更包括一反射片,其配置于导光板的底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上述的背光装置与一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板上方。本专利技术的背光装置的第一框架是通过高反射材料制成,且第一框架的第一反射区可以将光源所发出的部分光线有效反射至导光板中。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背光装置不需搭配灯罩,即可达到有效反射光线的目的,进而能节省制造成本与缩短组装时间。本专利技术的背光装置也可以将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组装在一起,以进一步提升整体背光装置的可靠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框架具有第二反射区,其可以将光源所发出的部分光线有效反射至导光板中,以进一步提升光线的再利用率,而使得液晶显示器能有良好的显示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00、200、300、400、500背光装置110、210第一框架120、240第二框架130、230光源132灯罩140、220导光板150、280反射片160扩散片210a第一反射区212第一定位部220a光入射面240第二框架240a第二反射区242第二定位部250光学膜片260定位金属件270光学膜片组510液晶显示面板600液晶显示器A开口L光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第一实施例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的背光装置200包括一第一框架210、一导光板220与一光源230。详细地说,第一框架210的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反射区210a,而此第一反射区210a的位置可以与光源230的位置对应。值得留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框架210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高反射性材料,例如是具有高反射涂装或渡膜的金属材、填加高反射粒子的塑料材或是利用高反射的片材等等。换言之,背光装置200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光源230的温度相当高,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框架210可以承受高温而不变形。此外,导光板220配置于第一框架210内,且导光板220位于第一反射区210a旁。一般而言,导光板220具有一光入射面220a、一光出射面220b与一光扩散面220c。具体而言,光源230所发出的部分光线L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区210a的反射而由光入射面220a进入导光板220中,然后光线通过光扩散面220c的散射,最后由光出射面220b出射。另一方面,为了使导光板220能稳固地定位于第一框架210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框架210可以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212。此第一定位部212位于第一反射区210a的边缘处,以定位导光板220。这里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第一定位部212为一阶梯结构,当然此第一定位部212的外形可以依照不同的需要而作适当的更动,在此并不对其外形加以局限。另外,光源230配置于第一框架210内,并位于第一反射区210a与光入射面220a之间。详细地说,光源230一般为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或是发光二极管(LED)。若以冷阴极萤光灯管作为光源230,由于冷阴极萤光灯管所发出的光线L较无方向集中性。因此,部分朝向第一框架210内表面所射出的光线L会通过第一反射区210a的反射,进而从光入射面220a进入导光板220中,这样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装置,包括:一第一框架,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反射区;一导光板,配置于所述的第一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的第一反射区旁,且该导光板具有一光入射面;以及一光源,配置于所述的第一框架内,且位于所述的第一反射区与所述的光 入射面之间,其中该第一反射区适于将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反射至该光入射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永彬李思汉田謦辅刘耕儒田正华谢宗贤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