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73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包括:地基;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轴;2个用于安装车轴的支承座并使得车轴与主动轴平行;2个中心对称地安装在主动轴上的第一主动轴皮带轮和2个经由第一轴承相对应地安装在车轴上的第一从动轴皮带轮,第一主动轴皮带轮和第一从动轴皮带轮经由皮带联动;2个中心对称地安装在第一轴承上的第一偏心质量块;2个中心对称地安装在主动轴上的第二主动轴皮带轮和2个经由第一轴承相对应地安装在车轴上的第二从动轴皮带轮,第二主动轴皮带轮和第二从动轴皮带轮经由皮带联动;和2个中心对称地安装在第二轴承上的第二偏心质量块,第一偏心质量块与第二偏心质量块的相位相差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开展车轴疲劳试验通常采用的试验台包括立式试验台和卧式试验台。对于这两种试验台,车轴截面所受的弯矩与该截面距电机的距离均成正比。而实际线路上运行的车轴在非牵引制动工况下所受弯矩图大致呈梯形,在轮座之间的弯矩基本为一个定值。因此,现有的轮轴疲劳试验台无法模拟车轴在实际线路运行时的受力状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列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一种能够模拟车轴在实际线路运行时的受力状态的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对于高铁车轴的系统全面试验研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测试装置能够模拟车轴在实际线路运行时的受力状态。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其中,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0006]地基;
[0007]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地基上;
[0008]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经由2个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地基上,所述主动轴经由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09]2个用于安装车轴的支承座,所述支承座设置在所述地基上,并且设置所述支承座以使得所述车轴与所述主动轴平行;
[0010]2个第一主动轴皮带轮和2个第一从动轴皮带轮,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沿主动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轴皮带轮经由第一轴承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轴的轮座区域上,所述第一从动轴皮带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位置相对应,以及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从动轴皮带轮经由皮带联动;
[0011]2个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上的第一偏心质量块;
[0012]2个第二主动轴皮带轮和2个第二从动轴皮带轮,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轮沿主动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二从动轴皮带轮经由第二轴承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轴的端部区域,所述第二从动轴皮带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轮位置相对应,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轮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从动轴皮带轮经由皮带联动;和
[0013]2个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上的第二偏心质量块;
[0014]其中,2个第一偏心质量块的相位相同,2个第二偏心质量块的相位相同,所述第一偏心质量块与设置在所述车轴的同一端的第二偏心质量块的相位相差180
°

[0015]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车轴,所述车轴具有延长的端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位于所述轴承座的内侧,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
轮位于所述轴承座的外侧。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座、所述第二偏心质量块、所述第二从动轴皮带轮、所述第一偏心质量块和所述第一从动轴皮带轮沿所述车轴的两端向其中心的方向依次布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轮、所述轴承座和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沿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向其中心的方向依次布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为两端对称的阶梯轴。
[002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在上述测试装置上进行,其中,所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1)经由第一轴承将2个第一从动轴皮带轮和2个第一偏心质量块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到所述车轴的轮座区域,安装皮带,其中2个第一偏心质量块的相位相同;
[0022](2)经由第二轴承将2个第二从动轴皮带轮和2个第二偏心质量块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到所述车轴的端部区域,安装皮带,其中2个第二偏心质量块的相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偏心质量块与设置在所述车轴的同一端的第二偏心质量块的相位相差180
°

[0023](3)将车轴安装到支承座上;
[0024](4)启动电机,经由第一主动轴皮带轮、所述第一从动轴皮带轮、第二主动轴皮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轴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一偏心质量块和所述第二偏心质量块旋转,旋转的第一偏心质量块和第二偏心质量块基于共振原理向所述车轴施加旋转弯曲载荷。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能够模拟车轴在实际线路运行时的受力状态,进而能够更为准确的考核待考察部位的疲劳强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车轴受力示意图;
[0028]图2为车轴弯矩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测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立体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测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案的俯视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测试装置的一种实施方案的沿车轴纵向中心线的剖视图。
[003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3]1-电机,2-联轴器,3-轴承座,4-地基,5-主动轴,6-皮带,7-第一主动轴皮带轮,8-支承座,9-第一偏心质量块,10-第一从动轴皮带轮,11-车轴,12-第二偏心质量块,13-第一轴承,14-第二主动轴皮带轮,15-第二从动轴皮带轮,16-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6]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轴疲劳试验的测试装置,其中,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地基(4);电机(1),所述电机(1)安装在所述地基(4)上;主动轴(5),所述主动轴(5)经由2个轴承座(3)安装在所述地基(4)上,所述主动轴(5)经由联轴器(2)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2个用于安装车轴(11)的支承座(8),所述支承座(8)设置在所述地基(4)上,并且设置所述支承座(8)以使得所述车轴(11)与所述主动轴(5)平行;2个第一主动轴皮带轮(7)和2个第一从动轴皮带轮(10),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7)沿主动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主动轴(5)上,所述第一从动轴皮带轮(10)经由第一轴承(13)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轴(11)的轮座区域上,所述第一从动轴皮带轮(10)与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7)位置相对应,以及所述第一主动轴皮带轮(7)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从动轴皮带轮(10)经由皮带(6)联动;2个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13)上的第一偏心质量块(9);2个第二主动轴皮带轮(14)和2个第二从动轴皮带轮(15),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轮(14)沿主动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主动轴(5)上,所述第二从动轴皮带轮(15)经由第二轴承(16)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轴(11)的端部区域,所述第二从动轴皮带轮(15)与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轮(14)位置相对应,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轴皮带轮(14)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从动轴皮带轮(15)经由皮带(6)联动;和2个沿车轴中心对称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16)上的第二偏心质量块(12);其中,2个第一偏心质量块(9)的相位相同,2个第二偏心质量块(12)的相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偏心质量块(9)与设置在所述车轴(11)的同一端的第二偏心质量块(12)的相位相差18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中,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车轴(5),所述车轴(5)具有延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洪军郑志威谢普张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