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静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873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骨外科及神经外科治疗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进行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手术中所用的医疗用植入物,这种被称为应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是对传统的“单开门”式扩大成型手术的一种改进,这种根据“双开门”理论而研发的配套用钉棒系统,采用一对悬臂式连接棒的方式,能够将椎板作垂直方向的扩大,从而达到创伤口小,恢复快,扩张量大,扩容均匀,可靠性强等临床效果。靠性强等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申请属于应用在骨外科,特别是神经外科治疗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进行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手术中所用的医疗用植入物中的椎弓根钉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从20世纪中期,国外学者所描述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型术流行以来,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症,已成为“黄金定律”;其原理是将颈椎椎板的一侧磨削出一条纵向缝隙,而另一侧磨掉椎板厚度的三分之二,从而将切断的椎板的一侧作为“门”向对侧掀起,达到人工扩大椎管的目的;如一种专利号为CN 203790014 U,名称为“一种防退稳定型颈椎后路单开门板钉系”,以及一种专利号为 CN 201920882 U,名称为“颈椎椎管扩大成型钛板系统”的申请,均为学术界对这种“单开门”手术的改进、完善的努力结果,但依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即“单开门”中的“轴铰”不够稳定,容易产生断裂;所开的“门口”张开的距离若过小时,不足以扩大椎管空间,若过大时,则掀起的椎板随着体位的改变,仍有刺激而引起疼痛等不适,同时,由于所开的“门口”间隙过大,难以融合;而且,由于所打开的“门”是置于一侧,必然导致所扩大的椎管空间偏于一侧,使得所解除的神经压迫现象不均匀;另外,由于类似的钉板系统的机械结构所限,临床上被称为“再关门”的导致手术失败的现象,亦不在少见。
[0003]如何解决“单开门”式手术中所难以避免的弊端,即解压不均匀、“门铰”易断、“门间隙过大”、“门口”不稳、容易“关门”等,这就是摆在医学界,特别是神经外科上急需解决的临床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医学界对颈椎后路手术的改进、完善的迫切需求,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对目前所流行的“单开门”类型的手术进行改进的“双开门”理论,及根据此理论而研发、配套制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申请所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即:在传统的椎弓根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椎板的两侧,各植入一钉,所述的连接棒,并非直接将两钉进行连接固定,而是一对的两钉均将悬臂伸出的连接棒的未端,交叉错位地穿入椎板中,所以当两钉通过所述的螺塞,逐步压紧连接棒时,连接棒会以U形槽支承处54为支点,在所设计的钉座的倾斜的U型通槽作摆动,而另一端的较粗的连接棒自然会共同将已被切割断的椎管的一部分垂直向上提拉,形成两个开口,最终达到扩张椎管的目的。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钉座上的U型开口通槽,位于钉座的中央,通过设置其与钉座主轴线的倾斜角度,可以适应不同的临床上对“门口”的要求张开程度,即椎管扩大的程度。
[0006]再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棒,设有一个台阶,形成不同直径的两级圆柱体,此台阶受限于钉座上的U型通槽,在所述螺塞的作用下,可完成连接棒将椎板提拉的作用。
[0007]再进一步地,设有一个上压块,其作用为配合所述的螺塞对连接棒实行锁紧,其上
端有一圆柱状体,与所述的螺塞中间的通孔呈间隙配合,可通过旋转上压块,实现将上压块的呈倾斜的向下的内凹弧面对准连接棒,从而有效地将连接棒压紧在钉座的U形槽的底部。
[0008]再进一步地,所述的螺塞,上端设有供旋具配合使用的盲孔,中央有一通孔,与所述的上压块的上端作间隙配合,上压块就通过其上端的圆柱状体被装配在此通孔内,且能够作转动调整。
[0009]再进一步地,设有一个下压块,此下压块呈弹性,是一个弹性体,其作用是当连接棒被固定在钉座的U形槽后,下压块受到压迫,所产生的弹性,作用于所述的球头钉的钉头平面上,亦就能够将球头钉抵压在钉座的不完整的球面上,一旦受到外来作用力后,已成一刚体的钉座与连接棒及椎板,可相对于已经连成另一个刚体的球头钉与椎体,作微小的相对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切口间的间隙的融合,完全符合“微动态促进融合”的临床理论。
[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压块,按目前的较成熟的材料及技术条件,可选择使用柱形弹簧,亦可前瞻性地选择正在研发的,具有与整个椎弓根钉其他零件材料不发生“电子排斥”、可一齐使用的新型材料;其上端面,可以选择用平面、或斜面、或与连接棒相匹配的成斜角走向的内凹弧面。
[0011]再进一步地,所述的钉座的U形通槽的上开口,设有与所述的螺塞相匹配的内螺纹,钉座的下开口,为一不完整的球面,所述的球头钉的头部与之配合并可绕其球心作一定角度的摆动;球头钉的钉身从钉座的向下通孔中穿出,并植入椎体内。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申请的有益效果就是:将被称为“黄金定律”的“单开门”理论,及其相应的传统手术方案,发展成为具有前瞻性的“双开门”理论,且研制出具体的实用性配套样板,故此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创造性;采用双钉联手用悬臂式连接棒将“门”垂直拉开,有效地将“门隙”(即切口)控制在较小的状态,而产生较大的椎管扩大容量;以及应用了具有前瞻性的“微动态促进融合”理论的可产生微动态功能的构件,使得本来就较小的“门隙”得到较快的愈合效果,具有明显的新颖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颈椎椎管扩大手术中的“单开门”式手术中,所难以避免的解压不均匀、“门铰”易断、“门隙过大”、“门口”不稳、容易“关门”等固有弊端,从临床测试中证实,两个2mm宽的“门隙”,比只开一个4~5mm的“门隙”,所增加的椎管容量要大,且两侧均匀,另外,2mm的“门隙”(即切口)的愈合,远比4~5mm的“门隙”融合要快得多,再加上具有“微动态”功能,更促进伤口的愈合,故此,具有明显的临床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在下文中,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申请作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二维图与效果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分解爆炸效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使用过程的二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申请在手术后效果的二维(冠向)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申请在手术后效果的二维(矢向)示意图;图6是传统的“单开门”与本申请的“双开门”对比示意图;
其中:螺塞1;上压块2;连接棒3; 下压块4; 钉座5; 球头钉6;螺塞外螺纹11; 螺塞旋具孔12;通孔13;上压块上端柱状体21; 上压块的斜向的向下弧面22;连接棒的台阶位31; 下压块上端面41;钉座内螺纹51;钉座U形通槽52; 钉座向下开口53;U形槽支承处54;球头钉头部61; 球头钉钉身62;球头钉的旋具孔63;椎体上的椎管G1;椎体上的分离部位(门)G2;椎板上的开孔G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更容易理解的所公开本专利技术申请,请先从所附上的图6看传统的“单开门”与本申请所示的“双开门”的示意图的比对;左侧是传统的“单开门”,其主要特点是,以椎管的一侧割开约2/3,以此为“门铰”,另一侧则完全割断,然后掀开,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其张开的角度约为5度,其“门口”的间隙则为5mm,其扩大的截面面积如剖面线所示;而右侧所示的,则是本申请所示的“双开门”方案,椎板垂直上移,其“门隙”不足2mm,且与原切口有所重叠,大大提高了以后愈合的效果;其扩大的椎管如剖面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由螺塞、上压块、连接棒、下压块、钉座以及球头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座,呈中空的圆柱形,位于其中央,设有一条与钉座中心轴线并非垂直,而是呈倾斜状态的U形开口通槽;所述连接棒,呈两级的圆柱棒形,直径较小段被置于钉座的U形开口通槽内,并成间隙配合,且呈悬臂式连接;另一端则穿过椎体中央突出的椎板,并以此实现对椎板的向正上方移动的分离动作;所述下压块,为一弹性体,置于连接棒与球头钉之间的钉座内腔的空间内,并对球头钉作柔性约束;所述上压块上端面的中央,设有一圆柱体,与所述螺塞中央的通孔作间隙配合;其向下面,为一倾斜的内凹弧面,其中心轴线的倾斜度,与所述钉座的U形开口通槽相同,且在手术结束时,两者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的连接棒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颈椎椎管扩大手术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塞,具有与所述钉座的上开口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静
申请(专利权)人:何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