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驻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98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机驻车机构,包括车轴以及固设在所述车轴上的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两侧设有呈对称结构设置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的制动结构与所述车轴外轮廓相匹配,所述摩擦片可由驱动件驱动其在滑轨上滑动,且两个所述摩擦片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车轴的中轴线垂直,当进行驻车时,两个所述摩擦片为相向而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摩擦片和制动盘接触设置,消除传统变速箱驻车制动机构打滑现象,实现定点停车,控制精度高,不存在向前或者向后滑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驻车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驻车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纯电动汽车是手动驻车装置,使得驾驶员有较高的劳动强度,舒适度不够,只有少数的纯电动汽车配备了变速箱电子驻车装置,并且现有的为纯电动汽车停车设计的变速器驻车装置的性能往往不佳,尤其是坡道驻车的时候,传统自动变速箱驻车制动机构存在打滑和控制精度不高的现象以及汽车驻车后向前或者向后滑动一下的现象,不能实现定点停车,对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带来不稳定因素。查找相关专利文献,例如钱潮轴承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CN201120391241.5“一种变速箱驻车机构”以及吉利汽车公司的专利文献CN201020119525.4“一种汽车变速箱驻车制动机构”、上海汽车集团的专利文献CN201120229021.2“自动变速箱用驻车操纵装置及装设其的自动变速箱和车辆”、钱潮轴承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CN201120391262.7“一种自动变速箱驻车机构”中均采用了类似棘轮,棘爪的制动机构,目前现有驻车机构中,当棘爪没有卡在棘轮槽里时,棘轮需继续旋转一个齿的角度才能驻车,因此会存在汽车驻车后向前或者向后滑动一下的现象。鉴于此,中国授权公告号CN201599348U揭示了一种电动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制动鼓内安装制动蹄摩擦片、制动凸轮和制动蹄,制动鼓上安装减速器壳体,减速器壳体上安装能够正转和反转的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电机主轴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输入端连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输出端与制动凸轮的凸轮轴连接。但是上述结构均安装在制动鼓内部,导致装配比较困难,不利于安装。而且也增加了制动鼓内的安装空间,使得驻车机构的布置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驻车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机驻车机构,包括车轴以及固设在所述车轴上的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两侧设有呈对称结构设置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的制动结构与所述车轴外轮廓相匹配,所述摩擦片可由驱动件驱动其在滑轨上滑动,且两个所述摩擦片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车轴的中轴线垂直,当进行驻车时,两个所述摩擦片为相向而动。优选的,所述摩擦片的制动结构包括弧形部以及设置在其两侧与其一体成型的耳部,所述耳部的高度等于所述滑轨内凹槽的高度,所述耳部的长度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弧形部的内壁可与所述制动盘的外圆周面完全紧贴。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固设在车身上的驻车电机,及设置在所述驻车电机的电机轴的凸轮,所述凸轮的旋转运动驱动所述摩擦片形成滑动,直至所述弧形部的内壁与所述制动盘的外圆周面完全紧贴并产生施加于所述制动盘的向心制动力。优选的,所述弧形部的外壁上固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可与所述凸轮抵接。优选的,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车轴的中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摩擦片和制动盘接触设置,消除传统变速箱驻车制动机构打滑现象,实现定点停车,控制精度高,不存在向前或者向后滑动的现象。另外,该机构通过驻车电机和凸轮转动以推动摩擦片在滑轨上滑动,实现摩擦片与制动盘抵接,简化了驻车电机至制动盘之间的传动结构,实现硬性连接,减少传递力的损失,而且凸轮通过回转运动能够限定摩擦片的位置,不需要复位弹簧使摩擦片复位。同时,利用凸轮和驻车电机的自锁特性实现驻车和非驻车状态的保持功能,不需要额外的锁紧定位保持装置,所以大大减小了运动空间、零件数量和尺寸,使该机构的结构比较集中、集成度较高,减小了驻车机构的安装空间,便于装配和壳体的设计,优化驻车机构的整箱布局,同时降低了驻车机构的复杂性、从而减少了重量和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机驻车机构,包括车轴1以及固设在所述车轴1两端的车轮6,所述车轴1的中段上固设有制动盘2,当然,所述制动盘2亦可设置在车轴1上的其它位置,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所述制动盘2的两侧设有呈对称结构设置的摩擦片3,所述摩擦片3的制动结构与所述车轴1外轮廓相匹配,所述摩擦片3可由驱动件4驱动其在滑轨5上滑动,且两个所述摩擦片3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车轴1的中轴线垂直,当进行驻车时,两个所述摩擦片3为相向而动。上述通过摩擦片和制动盘接触设置,消除传统变速箱驻车制动机构打滑现象,实现定点停车,控制精度高,不存在向前或者向后滑动的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4包括固设在车身上的驻车电机41,及设置在所述驻车电机41的电机轴的凸轮42,所述凸轮42的旋转运动驱动所述摩擦片3形成滑动,直至所述弧形部31的内壁与所述制动盘2的外圆周面完全紧贴并产生施加于所述制动盘2的向心制动力。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鼓式制动向外的驱动力还需要其他的连动机构进行传动,而本技术是硬性连接,传递力的损失较小。其是通过驻车电机和凸轮转动以推动摩擦片在滑轨上滑动,实现摩擦片与制动盘抵接,简化了驻车电机至制动盘之间的传动结构,而且凸轮通过回转运动能够限定摩擦片的位置,不需要复位弹簧使摩擦片复位。同时,利用凸轮和驻车电机的自锁特性实现驻车和非驻车状态的保持功能,不需要额外的锁紧定位保持装置,所以大大减小了运动空间、零件数量和尺寸,使该机构的结构比较集中、集成度较高,减小了驻车机构的安装空间,便于装配和壳体的设计,优化驻车机构的整箱布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机驻车机构,包括车轴(1)以及固设在所述车轴(1)上的制动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2)的两侧设有呈对称结构设置的摩擦片(3),所述摩擦片(3)的制动结构与所述车轴(1)外轮廓相匹配,所述摩擦片(3)可由驱动件(4)驱动其在滑轨(5)上滑动,且两个所述摩擦片(3)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车轴(1)的中轴线垂直,当进行驻车时,两个所述摩擦片(3)为相向而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驻车机构,包括车轴(1)以及固设在所述车轴(1)上的制动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2)的两侧设有呈对称结构设置的摩擦片(3),所述摩擦片(3)的制动结构与所述车轴(1)外轮廓相匹配,所述摩擦片(3)可由驱动件(4)驱动其在滑轨(5)上滑动,且两个所述摩擦片(3)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车轴(1)的中轴线垂直,当进行驻车时,两个所述摩擦片(3)为相向而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3)的制动结构包括弧形部(31)以及设置在其两侧与其一体成型的耳部(32),所述耳部(32)的高度等于所述滑轨(5)内凹槽(51)的高度,所述耳部(32)的长度等于所述凹槽(51)的深度;所述弧形部(31)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屹人符修齐杨梁章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