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98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导光板以及一线光源,其中,导光板包括一具有一入光面的导光本体以及一设置于导光本体的入光面上的光路径调整沟槽,该线光源配置于入光面旁,且线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而光线的路径是经由光路径调整沟槽调整之后才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本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亮度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高亮度均匀性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以液晶显示器而言,其主要是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块所构成。液晶面板是由两片透明基板及配置于此二透明基板间的一液晶层所构成,而背光模块则是用以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具体地来说,背光模块主要是由光源以及导光板所构成。其中,光源用以提供导光板光线,其例如是灯管,而入射至导光板中的光线经由折射或反射再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光源。然而,由于光的特性,因此在导光板入光侧的角落(也就是灯管的两端)通常会发生暗角问题,或是使背光模块无法提供液晶面板均匀的亮度,因此影响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经由调整光线路径,以提高亮度均匀性的背光模块。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导光板以及一线光源,其中,导光板包括一具有一入光面的导光本体以及一设置于导光本体的入光面上的光路径调整沟槽,此外,线光源配置于入光面旁,且线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而光线的路径系经由光路径调整沟槽调整之后才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本体中。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光路径调整沟槽包含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入光面,而线光源所提供的光线是借由子入光面进入光路径调整沟槽。其中,每一子入光面例如是平面或是曲面,而每一子入光面的延伸方向是与线光源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夹一角度。导光本体与光路径调整沟槽是一体成型。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因采用光路径调整沟槽,且在光路径调整沟槽调整光线路径之后,光线才会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本体,因此可以使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均匀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导光板与灯管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A之光路径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导光板与灯管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4A之光路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光路径调整沟槽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光路径调整沟槽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光路径调整沟槽示意图。图9A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之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9B为图9A之导光板的局部放大图。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液晶显示器200是由背光模块100以及一置放于背光模块100上的液晶面板150所构成。其中,背光模块100包括一导光板110以及一线光源120。导光板110包括一具有一入光面112a的导光本体112以及一设置于导光本体112的入光面112a上的光路径调整沟槽114。线光源120配置于入光面112a旁,且线光源120适于提供一光线122,而光线122的路径P是经由光路径调整沟槽114调整之后才从入光面112a进入导光本体112中。线光源120例如是由灯管124以及反射罩126所组成。其中,灯管124配置于入光面112a旁,且灯管124适于发出光线122。反射罩126用以罩覆灯管124,以将灯管124所发出的光线122反射至导光板110中,以提高背光模块100的光源利用率。此外,为了固定导光板110以及线光源120,更可以使用一金属框架130将背光模块100包覆住。另外,在背光模块100与液晶面板150之间亦可以配置一光学膜片组140,以增加液晶显示器200的显示品质。请参考图1、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光路径调整沟槽114是多个相互连接的子入光面114a,而线光源120所提供的光线122是借由子入光面114a进入光路径调整沟槽114。其中,每一子入光面114a的延伸方向例如是与线光源120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每一子入光面114a例如是平面或曲面。图3为图2A的光路径示意图。在此为了让图标较为简洁易懂,因此本图仅绘示一个灯管124以代替线光源120,并省略反射罩126以及由反射罩126所反射的光线路径。请参考图3,当灯管124提供光线122给导光板110时,光线122先经由子入光面114a进入光路径调整沟槽114中,然后光路径调整沟槽114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以调整光线122的路径P的方向之后,光线122才由导光本体112的入光面112a进入导光本体112中。同样的,经由反射罩126(绘示于图1)所反射的光线122亦是经由子入光面114a进入光路径调整沟槽114中,然后光路径调整沟槽114调整光线122的路径P的方向后,光线122再进入导光本体112中。因此,背光模块100能够获得较均匀的亮度,并进而提高显示器200的显示品质。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与灯管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4A的光路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A、图4B及图5,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光路径调整沟槽114’是设于对应灯管124两端的入光面112a上,且光路径调整沟槽114’的子入光面114’a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线光源120的延伸方向。因此,由导光板110的上方观之,当光线122经由子入光面114’a进入光路径调整沟槽114’时,光路径调整沟槽114’调整光线122的行进路径P的方向。所以,部分的光线122在进入导光本体112后,光线122行进的方向会偏向灯管124的两端,以改善背光模块100在灯管124两端光线122不足的暗角问题。图6、图7及图8分别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光路径调整沟槽示意图。由上述的实施例可知,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来改变光线122的路径P,以使背光模块100能够获得较佳的亮度均匀性。因此,在此精神之下,光路径调整沟槽114’还可以依照不同的需求而有以下的变化。举例来说,光路径调整结构114’中,两个相邻的光入射面114’a会有一棱线114’b,而棱线114’b可以是直线,且棱线114’b并与导光板110的一底面116夹一角度θ1,如图6所示。或者,光路径调整结构114’的该些棱线114’b可以是不对称曲线,且其排列方式可以是规则或是不规则,如图7所示。当然,光路径调整结构114’的该些棱线114’b更可以是对称排列的曲线。图9A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9B为图9A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图。在图9A的背光模块100’与图1的背光模块100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即代表相同的组件,因此此处不再赘述。请同时参考图9A及9B,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光路径调整沟槽114”具有连续的子入光面114c,且此连续的子入光面114c例如是平面或曲面。更详细地来说,子入光面114c例如是由多个不连续的子入光面114”a建构而成的曲面。当灯管124提供光线122时,光线122经由例如是曲面的子入光面114c进入光路径调整沟槽114”中。然后,光路径调整沟槽114”调整光线122的路径P的方向,光线122再由入光面112a进入导光本体112。因此,背光模块100’可以获得较佳的亮度均匀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导光本体112与光路径调整沟槽114’例如是一体成型,或者是可先制成光路径调整沟槽114’,再将光路径调整沟槽114’装设在导光本体112上。综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光路径调整沟槽,是设置于该入光面上;以及一线光源,配置于该入光面旁,其中该线光源适于提供一光线,且该光线的路径是经由该光路径调整 沟槽的折射后才从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本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荣
申请(专利权)人: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