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98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有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安装于光源的侧面并包含有一第一棱镜结构,用来导出该光源射入该导光板的光线,该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一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以及一第二棱镜结构,用来导出该光源射入该导光板的光线,该第二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三出光面,以及一第四出光面,该第四出光面与该第三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其中该第一夹角相异于该第二夹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因此背光模块可谓为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面板的关键零组件,其主要功能便在供应亮度充分及分布均匀的光源,以使LCD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而随着LCD面板已广泛应用于众多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品,如监视器(monitor)、笔记本计算机、数码相机、投影机等等,背光模块及其相关零组件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一般而言,背光模块可根据光源的所在位置,分成光源产生自显示面板正下方的直下式(direct-type)背光模块与光源来自显示面板侧边附近的侧光式(edge-type)背光模块两种设计。而其中由于侧光式背光模块是将光源产生器设于显示面板的侧边,因此可缩小液晶显示器的体积与制造成本,而应用于小型的电器产品。请参阅图1,习知侧光式背光模块10是设于一显示面板12的下方,侧光式背光模块10主要包含有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14设于显示面板12下方,数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16设于导光板14之一侧,一灯罩18设于数个发光二极管16之外侧,一反射板(reflectingsheet)20设于导光板14下方,用来将向下穿出导光板14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4,以及一光学材料层22设于导光板14与显示面板12之间。其中,发光二极管16是用来提供一光源至显示面板12,灯罩18及反射板20是用于将发光二极管16所产生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14中以增加光的使用率,以进而提供一较佳的亮度输出。导光板14下方的微型散射点(未显示于图中)可以破坏光线在导光板14的全反射而将光线折射出导光板14进入光学材料层22,光学材料层22可将由导光板14折射出之光线进一步雾化与聚光,以提供显示面板12较均匀与高正视角亮度的光源。由上述可知,导光板14为侧光式背光模块10的关键零件之一,导光板14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显示面板12的辉度,并确保显示面板12亮度的均匀性,因此导光板14的设计与制造攸关背光模块光学设计与辉度、均细度的控制,为背光模块厂商最主要的技术与成本所在。请参阅图2以及图3,一般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背光模块,普遍使用到棱镜面(V-Groove prism)导光板的设计,也就是说导光板14的一出光面24可由并列设置的线状棱镜结构26所组成,其中各棱镜结构26的棱镜角皆为相同,意即各沟纹的角度皆为固定,如图3中所示,角度Ai=Bi=Aj=Bj,角度Ci=Di=Cj=Dj。而光线进入导光板14后,会透过导光板14的一底面28产生漫射,再透过棱镜结构26产生折射或反射,以使光线角度集中到正面(即视角范围),而提高正视角亮度。由于导光板14的棱镜结构26的作用,光线由发光二极管16射入导光板14内部后,于导光板14内部行进会有以下效果,一是往纵向(X方向)扩散,而在扩散的同时会有越来越多光线由出光面24射出,以使导光板14发光;另一作用是光线向导光板的两侧(Y方向)扩散,并于扩散的同时亦会有越来越多光线由出光面24射出,但如此一来便会使得越远离光源的位置越暗,也就是说于使用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6作为侧光式背光模块10的光源时,于显示面板12上接近发光二极管16之处会有光线集中且形成集中光带的现象。一般来说可由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一则是采取喷砂或蚀刻加工以形成雾面或点状面结构的图样于导光板14的相对于棱镜面的另一面,以借由调整导光板14的图样的疏密分布来补偿修正光线均匀度,然而此种方法的效果有限,一般来说还是可以看到集中光带;二则是加长导光板14的纵向长度,以遮盖发光二极管16附近的局部光线集中最严重的光点区域,但如此一来便会增加侧光式背光模块10的面积。故如何找到一有效解决上述光线集中且形成集中光带的现象,即为现今侧光式背光模块制作所需努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靠近光源的棱镜结构的棱镜角小于较远离光源的棱镜结构的棱镜角的导光板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可使刚由光源发出的光线能有效地往导光板两侧传递,而不会有光线集中且形成集中光带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侧光式背光模块整体的发光亮度以及画面亮度的均匀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有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安装于该光源的侧面,该导光板包含有一第一棱镜结构,用来导出该光源射入该导光板的光线,该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出光面,该第二出光面与该第一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以及一第二棱镜结构,用来导出该光源射入该导光板的光线,该第二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三出光面,以及一第四出光面,该第四出光面与该第三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其中该第一夹角是相异于该第二夹角。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结构以及该第二棱镜结构分别为线状棱镜结构。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结构以及该第二棱镜结构之间形成有一V型沟槽(V-groove)。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棱镜结构较该第二棱镜结构靠近该点光源,且该第一夹角小于该第二夹角。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点光源是一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是一压克力板。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另包含一光学材料层,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上方,用来将由该导光板的第一棱镜结构以及第二棱镜结构所折射出的光线进一步雾化与聚光。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特点在于采用距离光源不同位置而有不同棱镜角的设计概念,意即采用较靠近光源的棱镜结构的棱镜角小于较远离光源的棱镜结构的棱镜角的结构配置,如此一来可使刚由光源发出的光线能有效地往导光板两侧传递,而不会有光线集中且形成集中光带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习知导光板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习知导光板的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结构侧视图。图7为于不同棱镜角时光行进路线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光线于导光板侧边(Y方向)扩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侧光式背光模块50是设于一显示面板52的下方,侧光式背光模块50包含有一导光板54设于显示面板52下方,其可为一压克力板,数个点光源设于导光板54的一侧,其可为发光二极管56,一灯罩58设于数个发光二极管56的外侧,一反射板60设于导光板54下方,用来将向下穿出导光板54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54,以及一光学材料层62设于导光板54与显示面板52之间。其中,发光二极管56是用来提供一光源至显示面板52,灯罩58及反射板60是用于将发光二极管56所产生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54中以增加光的使用率,以进而提供一较佳的亮度输出。导光板54下方的微型散射点(未显示于图中)可以破坏光线在导光板54的全反射而将光线折射出导光板54进入光学材料层62,光学材料层62可将由导光板54折射出的光线进一步雾化与聚光,以提供显示面板52较均匀与高正视角亮度的光源。请参阅图5以及图6。导光板54的出光面可由并列设置的线状棱镜结构所组成,光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点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具有一侧面,该点光源安装于该侧面,该导光板包含有:一第一棱镜结构,用来导出该点光源射入该导光板的光线,该第一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一出光面及一第二出光面,该第 二出光面与该第一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夹角;以及一第二棱镜结构,用来导出该点光源射入该导光板的光线,该第二棱镜结构具有一第三出光面及一第四出光面,该第四出光面与该第三出光面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且该第一夹角相异于该第二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荣
申请(专利权)人: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