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镜的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979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眼镜的铰链装置,是用于镜角和镜腿的连接处,包括分别位于镜角和镜腿上的连接座和连接头,连接头凸出于镜腿与镜角的连接端,连接头上设置有第一磁性元件,连接座具有容纳连接头的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壁中至少相应设置有一个第二磁性元件,连接头插入连接座的连接槽中并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吸附作用而呈可转动状态定位于连接槽中。此装置使组装拆卸快捷、简便,而连接方式牢固、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镜的铰链装置,适用于镜角与镜腿的连接。
技术介绍
通常,太阳镜等的铰链装置如图l所示,是在镜角10和镜腿20 的连接处分别固定安装连接座30和连接头40,连接座30上设有螺 孔,连接头40上设有通孔,连接头40与连接座30插接后,再通过 螺钉50穿插在螺孔和通孔中,使连接座30和连接头40连接在一起。仔细分析上述铰链连接方式,不难找出其不足之处一、 组装时,需要将连接头40与连接座30插接,并使连接座 30的螺孔和连接头40的通孔对齐,方可借助专用螺丝刀将螺钉50 旋入螺孔和通孔中而实现连接,所以,组装、维修效率低下,需要专 用的工具和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二、 使用中,由于经常摘戴的关系及因跑步等运动产生的震动, 螺孔和螺钉50之间细牙螺纹联接容易松动乃至坏牙,使连接不牢固、 可靠,而影响正常使用;三、 使用中,连接座30和连接头40磨损后,会导致镜角10与 镜腿20的连接间隙变大,影响眼镜的美观实用,使用时会产生不适 感,这方面对太阳镜的影响更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眼镜的铰链装 置,使组装拆卸快捷、简便,而连接方式牢固、可靠。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技术提供如下构思的解决方案 一种眼镜的铰链装置,是用于镜角和镜腿的连接处,包括分别位 于镜角和镜腿上的连接座和连接头,连接头凸出于镜腿与镜角的连接 端,连接头上设置有第一磁性元件,连接座具有容纳连接头的连接槽, 连接槽的槽壁中至少相应设置有一个第二磁性元件,连接头插入连接 座的连接槽中并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吸附作用 而呈可转动状态定位于连接槽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竖直方向穿插在连接头上。 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有二个,分别设置于连接槽的上、下槽壁内。 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的两端从连接头的顶面和底面露出,形成上轴 和下轴。所述连接座对应第一磁性元件的上轴和下轴形成与连接槽贯通 的上轴孔和下轴孔。所述连接座之上轴孔和下轴孔的横截面呈"C"字型,"C"字型 的开口为第一磁性元件之上轴和下轴的插入口 ,此插入口的口径小于 第一磁性元件之上轴和下轴的直径。所述连接头由镜腿的内侧一体延伸而成,连接座一体成型在镜角上。所述连接头呈凸耳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都为永磁体。 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分别为永磁体和导磁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组装时,是直接将连接头插入连接 座的连接槽中,然后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吸附作用,使连接头被定位在连接槽中,实现镜角与镜腿的连接;而使用时, 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力对中效果,使连接头可在连 接槽中转动,并且不会偏移,达到铰链的功效,实现镜腿的展开和收 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 本技术在连接头插入连接座的连接槽中后,直接借助磁 性自动吸附实现连接头与连接座的自动组装定位,不需要专用的工 具,即使普通人员也可以轻松操作,组装、维修拆卸、更换皆快捷、简便,可徒手操作;二、 本技术连接简洁、牢固,使用中,可随意摘戴,即使跑 步等运动产生震动,仍可借助磁性自动对中作用,保证连接头和连接 座的可靠连接,确保正常使用;三、 本技术可将连接座和连接头在展开状态时的连接间隙设 计得足够小,由磁性对中吸附来保证此细小间隙,使用中,可避免磨 损而影响眼镜的美观实用,令使用舒适感增强。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太阳镜的铰链装置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铰链装置的分解示意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4是本技术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铰链装置的轴孔截面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镜角 10 镜腿 20 连接座 3 上轴孔 32 连接头 4 第一磁性元件5 下轴 52 第二磁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此眼镜的 铰链装置适用于镜角10和镜腿20的连接处,包括分别位于镜角10 和镜腿20上的连接座3和连接头4,本实施例中连接座3位于镜角 10上,连接头4位于镜腿20上,当然,连接头4也可以位于镜角10 上而连接座3位于镜腿20上,此情形等同于本实施例,本文不予图 示。连接头4凸出于镜腿20与镜角10的连接端,本实施例中连接头 4呈凸耳状,是由镜腿20的内侧一体延伸而成。第一磁性元件5设置在连接头4上。第一磁性元件5是用于与后 述第二磁性元件6产生磁性吸附,可以选择永磁体或导磁体等。为了 使转动连接更顺畅,本实施例将第一磁性元件5以竖直方向穿插在连连接槽 31 下轴孔 33上轴 51接头4上。为了使连接头4与连接座3更牢固、稳定地连接,本实施 例将第一磁性元件5的两端从连接头4的顶面和底面露出,形成上轴 51和下轴52。连接座3具有容纳连接头4的连接槽31,本实施例中连接座3 是一体成型在镜角10上。为了使连接头4与连接座3更牢固、稳定 地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座3对应第一磁性元件5的上轴51和下轴 52形成与连接槽31贯通的上轴孔32和下轴孔33。同时,为了防止 连接头4受较大外力拉动而从连接座3的连接槽31中脱出,本实施 例还将连接座3的上轴孔32和下轴孔33设计成横截面呈"C"字型, 如图6所示,"C"字型的开口即为第一磁性元件5之上轴51和下轴 52的插入口,且此插入口的口径小于第一磁性元件5之上轴51和下 轴52的直径,借助此尺寸差将第一磁性元件5之上轴51和下轴52 限制在连接座3的上轴孔32和下轴孔33中,从而确保连接头4与连 接座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至少一个第二磁性元件6对应第一磁性元件5设置在连接槽31 的槽壁中,本实施例有二个第二磁性元件6,分别设置于连接槽31 的上、下槽壁内。第二磁性元件6是用于与前述第一磁性元件5产生 磁性吸附,可以选择永磁体或导磁体等。本技术组装时,将连接头4直接插入连接座3的连接槽31 中,并将第一磁性元件5之上轴51和下轴52挤入连接座3的上轴孔 32和下轴孔33中,此时,因为第一磁性元件5与第二磁性元件6的 磁性吸附作用,使得连接座3呈可转动状态定位于连接槽31中,由 此实现连接座3和连接头4之间的铰链连接。组装过程中,不需要专 用的工具,就可以徒手、轻松地操作,十分方便。本技术在使用中,即使摘戴或运动时产生震动,造成第一磁性元件5与第二磁性元件6暂时偏移,但仍可在外力消除时,借助磁 性的自动对中作用,使第一磁性元件5与第二磁性元件6重新对中吸 附,保证连接头4和连接座3的可靠连接,确保正常使用。而且,因 为靠自动对中实现连接头4和连接座3的可靠连接,所以,可以将连 接座3和连接头4在展开状态时的连接间隙设计得足够小,在转动时 由间隙配合来保证转动的顺畅,在转动后由磁性对中吸附来保证此细 小间隙,避免像现有技术中螺纹限位连接那样造成构件磨损而影响眼 镜的美观实用,令使用舒适感增强。权利要求1、一种眼镜的铰链装置,是用于镜角和镜腿的连接处,包括分别位于镜角和镜腿上的连接座和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头凸出于镜腿与镜角的连接端,连接头上设置有第一磁性元件,连接座具有容纳连接头的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壁中至少相应设置有一个第二磁性元件,连接头插入连接座的连接槽中并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眼镜的铰链装置,是用于镜角和镜腿的连接处,包括分别位于镜角和镜腿上的连接座和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连接头凸出于镜腿与镜角的连接端,连接头上设置有第一磁性元件,连接座具有容纳连接头的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壁中至少相应设置有一个第二磁性元件,连接头插入连接座的连接槽中并借助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吸附作用而呈可转动状态定位于连接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茂光学工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