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42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注塑模具抽芯结构复杂及脱模速率不佳等技术问题。本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包括包括定模板、固连于定模板内的定模仁、动模板、设于动模板内且与定模仁贴合形成型腔的动模仁以及一端穿过动模仁并延伸至型腔的镶针,所述动模仁中滑动穿设有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上设有使定模仁和动模仁相互锁定的锁定件,所述动模仁滑动连接在动模板内且动模板上设有能对动模仁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定模板带动定模仁和动模仁一起远离动模板至动模仁与限位件抵接后,所述定模板能继续移动使锁定件解锁并带动定模仁脱离动模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简化抽芯结构同时提高脱模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动模仁抽芯结构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浮动模仁抽芯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通常包括动模仁、和动模仁闭合形成型腔的定模仁、滑动穿设于动模仁内的顶针以及能带动顶针滑动以顶出成型产品的顶针板。由于成型产品形状或装配需求,在动模仁或定模仁内通常还设有内端与型腔面相配合的镶针,在成型产品脱模时容易出现与镶针粘连的现象,导致产品变形或脱模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一般先将镶针与型腔分离,再使动模仁和定模仁分离的方法。如我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210651711U-)公开了一种深腔抽芯机构,包括前模板、设置于前模板内的前模仁(即定模仁)、后模板、设置于后模板内后模仁(即动模仁),前模板远离后模板的一端设有前模面板,前模仁中滑动穿设有外端固连与前模面板上的镶件(即镶针),后模仁中滑动穿设有顶针,前模面板和前模板通过限位螺钉连接,且限位螺钉上套设有弹簧。当产品脱模时,前模面板先带动镶件脱离型腔,限位螺钉和弹簧可保障前模面板外移的相对稳定性,然后动模仁和定模仁分离,便于顶针板推动顶针顶出成型产品。然而该技术方案与现有三模板(包含动模板、定模板和弹板)的结构类似,均需要设置弹板(如前模面板)带动镶针脱离型腔,导致模具抽芯结构复杂,脱模工序繁琐,不利于提高成型产品的脱模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浮动模仁抽芯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抽芯结构同时提高脱模速率。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包括定模板、固连于定模板内的定模仁、动模板、设于动模板内且与定模仁贴合形成型腔的动模仁以及一端穿过动模仁并延伸至型腔的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上设有使定模仁和动模仁相互锁定的锁定件,所述动模仁滑动连接在动模板内且动模板上设有能对动模仁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定模板带动定模仁和动模仁一起远离动模板至动模仁与限位件抵接后,所述定模板能继续移动使锁定件解锁并带动定模仁脱离动模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锁定件使定模仁在合模时与动模仁相互锁定,保障注塑过程中型腔密闭,确保注塑效果;注塑完成后,定模板在外力(如液压力、拉力)作用下开始朝远离动模板的方向移动,同时动模仁随定模仁一起被定模板带动远离动模板,使型腔和镶针分离(即镶针脱离成型产品表面),锁定件保持锁定状态;当动模仁与限位件抵接后,动模仁被限位件限位不再继续随定模板一起移动,定模板继续带动定模仁移动,使锁定件解锁同时使定模仁和动模仁分离,便于成型产品脱出。限位件的设置,既可使动模仁能相对动模板相对运动,又可限定动模仁的滑动行程,便于控制动模仁与动模板的分离间距,在确保型腔与镶针内端分离同时保障动模仁的稳定移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三模板结构,本专利中的定模板可带动动模仁移动,使镶针脱离成型产品表面,无需设置弹板,即在二模板(包含动模板和定模板)中实现了成型产品的顶出,有效简化了模具的抽芯结构,同时本专利中的定模板可依次带动动模仁脱离动模板、定模仁脱离动模仁,简化了脱模工序,可提高脱模速率。在上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中,所述限位件包括螺帽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螺接于动模板内,所述动模仁内设有供限位件插设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壁具有与螺帽下端面相对设置的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与螺帽下端面之间具有间距。限位件可以是限位螺栓或限位螺钉等,在合模状态时,限位件下端与动模板螺接,限位件的螺帽位于动模仁的凹槽内且与凹槽的抵靠面具有间距,当定模板带动定模仁和动模仁一起向上移动时,动模仁向上移动至抵靠面与螺帽下端面抵接时,动模仁被限位不能继续外移。限位件的安装结构简洁合理,便于模具加工制备,有利于简化模具的抽芯结构,同时限位件可在动模仁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保障动模仁的稳定移动,避免动模仁出现偏移影响脱模速率。在上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中,所述螺杆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段以及连接螺纹段和螺帽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直径大于螺纹段的直径。在合模状态时,螺纹段螺接于动模板内且连接段直径大于螺纹段直径,可防止连接段下移,确保抵靠面与螺帽下端面之间的间距不变,从而确保动模仁在开模时移动的距离不变,保障型腔与镶针分离,从而保障脱模速率。在上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中,所述动模板内设有使动模仁具有远离动模板趋势的弹性复位件。在定模板带动定模仁和动模仁一起移动的过程中,弹性复位件可协助推动动模仁移动,确保锁定件的锁定状态,且可加快动模移动塑料,提高脱模速率。在上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中,所述动模板内设有用于容置弹性复位件的安装槽,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簧,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下端与安装槽的槽底抵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上端与动模仁抵顶。弹性复位件的安装结构简洁合理,便于模具加工制备,有利于简化模具的抽芯结构。优选地,弹性复位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弹性复位件呈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保障动模仁在开模时受力均匀、稳定地移动,避免动模仁出现偏移影响脱模速率。在上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中,所述锁定件具有卡凸,所述动模仁上设有卡凸卡合的卡槽。锁定件通过卡接的方式使动模仁和定模仁相互锁定,锁定件的卡凸插入卡槽内,可保障动模仁和定模仁相互锁紧,还可使定模板带动定模仁上移动使锁定件解锁。优选地,锁定件和动模仁上对应的卡槽结构为尼龙拉钩或树脂开闭器,结构简单,有利于模具的低成本制备。在上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中,所述动模板上设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内可拆卸嵌设有镶针板,所述镶针的下端固连于镶针板上,所述镶针的上端依次穿过动模板和动模仁达到型腔内。不仅可确保镶针在动模仁内的安装稳定性,还便于镶针的安装和拆卸。在上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中,所述动模板下方设有顶针板,所述顶针的下端固连于顶针板上,所述顶针板上固连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依次穿过动模板和动模仁达到型腔内。便于顶针板在外力(如液压力、拉力)作用下带动顶针顶推出成型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锁定件和限位件的设置,使定模板可带动动模仁移动,使型腔和镶针分离,无需设置弹板,即在二模板中实现了成型产品的顶出,有效简化了模具的抽芯结构。2、通过锁定件和限位件的设置,使定模板可依次带动动模仁脱离动模板、定模仁脱离动模仁,简化了脱模工序,可提高脱模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在合模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在开模中动模仁与限位件抵接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顶杆顶出成型产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模板;2、定模仁;3、动模板;3a、安装槽;4、动模仁;4a、凹槽;4a1、抵靠面;5、顶针;6、镶针;7、锁定件;8、弹性复位件;9、限位件;91、螺帽;92、螺杆;921、螺纹段;922、连接段;10、顶针板;11、镶针板;12、导向块;13成型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包括定模板(1)、固连于定模板(1)内的定模仁(2)、动模板(3)、设于动模板(3)内且与定模仁(2)贴合形成型腔的动模仁(4)以及一端穿过动模仁(4)并延伸至型腔的镶针(6),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2)上设有使定模仁(2)和动模仁(4)相互锁定的锁定件(7),所述动模仁(4)滑动连接在动模板(3)内且动模板(3)上设有能对动模仁(4)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件(9),所述定模板(1)带动定模仁(2)和动模仁(4)一起远离动模板(3)至动模仁(4)与限位件(9)抵接后,所述定模板(1)能继续移动使锁定件(7)解锁并带动定模仁(2)脱离动模仁(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包括定模板(1)、固连于定模板(1)内的定模仁(2)、动模板(3)、设于动模板(3)内且与定模仁(2)贴合形成型腔的动模仁(4)以及一端穿过动模仁(4)并延伸至型腔的镶针(6),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2)上设有使定模仁(2)和动模仁(4)相互锁定的锁定件(7),所述动模仁(4)滑动连接在动模板(3)内且动模板(3)上设有能对动模仁(4)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件(9),所述定模板(1)带动定模仁(2)和动模仁(4)一起远离动模板(3)至动模仁(4)与限位件(9)抵接后,所述定模板(1)能继续移动使锁定件(7)解锁并带动定模仁(2)脱离动模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9)包括螺帽(91)和螺杆(92),所述螺杆(92)的下端螺接于动模板(3)内,所述动模仁(4)内设有供限位件(9)插设的凹槽(4a),所述凹槽(4a)内壁具有与螺帽(91)下端面相对设置的抵靠面(4a1),所述抵靠面(4a1)与螺帽(91)下端面之间具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模仁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2)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段(921)以及连接螺纹段(921)和螺帽(91)的连接段(9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伟炳姚震李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赛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