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993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飞行装置、吸附装置、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直流电机、旋翼、密封装置、密封内衬、密封裙、离心装置、离心泵、无刷电机、气压传感器、相机、激光雷达、传感器组、机载单片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激光雷达作为检测设备远程检测挠度,通过构建三维点云模型,实时监测桥梁各位置挠度,避免了人工读数误差,降低了劳动强度。选用飞行吸附机器人搭载检测设备,能够快速飞行并固定到桥下检测位置,避免无人机晃动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排除了桥面沥青层对挠度检测结果的系统误差,扩大了检测覆盖面,提高了检测精度,去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桥梁检测

技术介绍
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器作发射光源,向探测目标发射激光束,通过分析回波检测目标位置的主动遥感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待测物体表面各点位置,构建三维点云模型。激光雷达初步应用于桥梁检测领域,可用于测量桥梁随时间或负载的变形。飞行吸附机器人结合了无人机和爬壁机器人的优势,可以任意切换飞行和吸附两种工作状态,既能弥补无人机难以抵近桥梁表面、机载检测设备稳定性低、续航能力差的不足,又能解决爬壁机器人越障困难、检测覆盖面小的问题。桥梁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自重及外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变形,桥梁挠度是变形后各点的垂直线位移,是桥梁运营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桥梁静载试验是一种用于判断桥梁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桥梁检测方法,通过将静止的荷载作用在桥梁上的指定位置,实测荷载作用下各控制截面的挠度和应变等参数,进而分析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在桥梁静载试验中,需要测量加载前后梁体挠度变化,以反应桥梁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飞行装置(2)、吸附装置(3)、控制装置(5)和检测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四角分别设有飞行装置(2),且所述飞行装置(2)用于控制飞行状态,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底部安装有吸附装置(3),且所述吸附装置(3)用于吸附桥梁表面,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中央支架下层设有控制装置(5),且所述控制装置(5)用于飞行位置和姿态控制,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中央支架上层安装有检测装置(4),且所述检测装置(4)用于桥梁挠度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飞行装置(2)、吸附装置(3)、控制装置(5)和检测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四角分别设有飞行装置(2),且所述飞行装置(2)用于控制飞行状态,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底部安装有吸附装置(3),且所述吸附装置(3)用于吸附桥梁表面,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中央支架下层设有控制装置(5),且所述控制装置(5)用于飞行位置和姿态控制,所述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中央支架上层安装有检测装置(4),且所述检测装置(4)用于桥梁挠度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装置(2)包括直流电机(21)和旋翼(22),所述直流电机(21)输出轴连接旋翼(22)转轴,通过控制所述直流电机(21)转动方向改变旋翼(22)的旋转方向,通过控制所述直流电机(21)转动速度改变旋翼(22)的升力,通过四个所述旋翼(22)配合旋转,控制飞行吸附机器人飞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3)包括密封装置(31)和离心装置(32),所述密封装置(31)包括密封内衬(311)和密封裙(312),所述密封内衬(311)采用耐磨尼龙材料,且密封内衬(311)粘附在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的底盘上,在飞行吸附机器人吸附在墙壁上时与墙壁围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裙(312)采用碳纤维丝材料,设计成毛刷式结构,且密封裙(312)附着在密封内衬(311)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挠度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装置(32)包括离心泵(321)、无刷电机(322)和气压传感器(323),所述离心泵(321)设置在飞行吸附机器人机架(1)上,且所述离心泵(321)内转动安装有离心叶轮,所述离心泵(321)上设有无刷电机(322),且所述无刷电机(322)的输出轴连接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旋转抽取密封腔内气体形成连续负压达成吸附作用,所述气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国金杨正付巍尹冬梅杨润超李坤霖王勇曲大波吴春利周培蕾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吉林省公路管理局吉林省公路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