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自我学习系统的智能实验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机器人
,尤其是一种基于自我学习系统的智能实验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人工智能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比如自动驾驶,AI人工面部识别等;同时为了实现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机器人控制器中集成自我学习系统,从而实现对指令的学习,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是各种实现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系统没有一个验证其准确性的具体方式,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理论分析对其进行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自我学习系统进行验证,可以使得机器人具有多种模拟动作功能的基于自我学习系统的智能实验机器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自我学习系统的智能实验机器人,包括捡球机器人;所述捡球机器人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捡球机器能够拆卸连接的拍摄机器人;所述捡球机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捡球机器能够拆卸连接的运球机器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我学习系统的智能实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捡球机器人(100);所述捡球机器人(10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捡球机器(100)能够拆卸连接的拍摄机器人(200);/n所述捡球机器(10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捡球机器(100)能够拆卸连接的运球机器人(300);/n所述捡球机器(100)包括机体(10)、第二电动伸缩杆(11);所述机体(10)的中间位置有安装凸台(101);所述安装凸台(101)上设置有安装槽(104);所述安装槽(104)内设置有第一控制箱(20);/n所述安装凸台(101)上方设置有电动旋转台(90);所述电动旋转台(90)具有第一驱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我学习系统的智能实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捡球机器人(100);所述捡球机器人(10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捡球机器(100)能够拆卸连接的拍摄机器人(200);
所述捡球机器(10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捡球机器(100)能够拆卸连接的运球机器人(300);
所述捡球机器(100)包括机体(10)、第二电动伸缩杆(11);所述机体(10)的中间位置有安装凸台(101);所述安装凸台(101)上设置有安装槽(104);所述安装槽(104)内设置有第一控制箱(20);
所述安装凸台(101)上方设置有电动旋转台(90);所述电动旋转台(90)具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电动旋转台(90)上方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0);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0)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动伸缩杆(70)具有的伸缩杆一端设置有铰接头(71);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0)上方设置有第一360度全景摄像头(80);
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1)的下端与铰接头(71)铰接;所述铰接头(71)上设置有驱动第二电动伸缩杆(11)转动的舵机(14);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1)具有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机械手爪(13);所述机械手爪(13)具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机械手爪(13)内设置有触点传感器(131);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1)上设置有运动摄像头(12);
所述机体(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行走装置(30);所述机体(10)下方第一行走装置(30)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支撑板(40);所述机体(10)上设置有驱动升降支撑板(40)上下移动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0);
所述机体(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槽(102);所述滑动槽(102)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插槽(50);
所述机体(10)上方位于滑动槽(102)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柱(111),另一侧设置有丝杆(113)以及驱动丝杆(113)转动的丝杆驱动电机(112);
所述定位插槽(50)包括槽体(51),所述槽体(51)内设置有定位槽(55);所述定位槽(55)两侧均设置有辊轮(56);
所述槽体(51)上端的两侧设置有侧耳(52);一个侧耳(52)上设置有螺纹孔,另一个侧耳上设置有导向孔(54);所述导向柱(111)与导向孔(54)匹配;所述螺纹孔与丝杆(113)螺纹配合;
所述机体(10)的左右两侧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连接孔(103);所述机体(10)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运球机器人(300)前端匹配的插槽(16);
所述插槽(16)内设置有第二定位连接孔(17);所述插槽(16)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板(15);所述插槽(16)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支架(19);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9)下方设置有第一插块(120);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9)上方设置有驱动第一插块(120)上下移动的第七电动伸缩杆(110);
所述拍摄机器人(200)包括车体(21),所述车体(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支架(28);所述车体(21)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第四电动伸缩杆(211);所述车体(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行走装置(22);所述车体(2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八电动伸缩杆(26);所述第八电动伸缩杆(26)上方设置有第二360度全景摄像头(27);另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蓄电池(24);所述车体(21)内设置有第二控制箱(215);所述第二蓄电池(24)上方设置有第一通讯天线(214);所述车体(21)上设置有驱动第二行走装置(22)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25);
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8)下方设置有与定位槽(55)匹配的第二插块(210);所述第二连接支架(28)上设置有驱动第二插块(210)上下移动的第五电动伸缩杆(29);
所述运球机器人(300)包括装球箱(31);所述装球箱(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控制箱(33)、第三蓄电池(34)以及第六电动伸缩杆(35);所述第三控制箱(33)上方设置有第二通讯天线(36);所述箱体(31)内具有装球腔体(32);所述装球腔体(32)的一端设置有卡槽(38);所述装球箱(31)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行走装置(37);
所述第一插块(120)与卡槽(38)匹配;所述第二插块(210)与定位槽(55)匹配;所述第一行走装置(30)、第二行走装置以及第三行走装置均包括转动底盘(301);所述转动底盘(301)下方设置有直线行走装置(303);所述直线行走装置(303)具有第三驱动电机(302);
所述第一控制箱(20)内设置有第一中央控制器(201)、第一通讯模块(202)、第一图像处理模块(203)、第一接线端子(204)以及第一陀螺仪点位模块(205);
所述第二控制箱(215)内设置有第二中央控制器、第二通讯模块、第一图像处理模块以及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陀螺仪点位模块;
所述第三控制箱(33)内设置有第三中央控制器、第三通讯模块、第三接线端子以及第三陀螺仪点位模块;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04)具有多个接线口;所述第一图像处理模块(203)与第一接线端子(20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