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装置及代步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行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扶手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代步车。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代步车(例如电动轮椅等)通常包括行走装置、座椅和扶手装置,行走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底部,扶手装置设置在座椅上,其中,扶手装置通常包括第一扶手部、第二扶手部和操控组件,第一扶手部和第二扶手部分别设置在座椅的左侧和右侧,操控组件固定在第一扶手部或第二扶手部上。但是,用户在使用代步车过程中,由于操控组件被固定在其中的一个扶手部上,用户无法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将操控组件调整至操控便捷的扶手部上,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操控组件的安装位置无法调节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扶手装置,用于代步车,所述扶手装置包括: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扶手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手装置,用于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装置包括:/n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扶手上设有第二安装槽;/n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件和基座,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代步车,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所述基座上设有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限位结构分别用于将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或所述第二安装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装置,用于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装置包括:
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扶手上设有第二安装槽;
操控组件,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件和基座,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代步车,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所述基座上设有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限位结构分别用于将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或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一滑轨部,所述第一滑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上且沿所述基座的安装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轨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结构并与所述连接结构适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部的第一安装孔内;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弹性部配合,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滑轨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一滑轨部的表面且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顶珠,所述第一弹性部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顶珠配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顶珠的部分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一滑轨部的表面且用于与所述限位孔卡接配合;
并且/或者所述连接结构为燕尾槽,所述第一滑轨部为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第一燕尾型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基座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二滑轨部,所述第二滑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部上且沿所述基座的安装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轨部用于引导所述连接结构并与所述连接结构适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部的第二安装孔内;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弹性部配合,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滑轨部配合,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部分本体凸出于所述第二滑轨部的表面且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修宇,杨磊,徐畅,吴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角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