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46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型,包括砂型本体,砂芯,至少一个灌砂槽以及集砂槽。砂型本体中开设有型腔。砂芯设于型腔中以配合型腔成型产品。至少一个灌砂槽设于型腔的内侧壁上,灌砂槽的底端封闭、上端沿砂型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贯穿砂型本体的上端面,以能从灌砂槽的上端向其内部注入型砂,灌砂槽面向砂芯设有开口以使灌砂槽中的型砂能与砂芯的侧壁抵触。型腔的底部内壁的中间区域向上凸出以在型腔的底部内壁的边缘处形成集砂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砂型克服了砂芯在组配时产生的倾斜倾向,提高了产品的成型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型
本技术涉及了砂型铸造
,具体的是一种砂型。
技术介绍
砂型铸造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的优点,且不受铸造合金种类、铸件形状和尺寸的限制,因此适应于各种生产规模。砂型是在铸造生产过程中采用原砂、黏结剂及其他辅料做成的铸件型腔。在铸件型腔中通常需要置入砂芯,以形成铸件内部的腔体结构。将砂芯落位于型腔中时,砂芯会因重心问题会向外侧靠紧,从而导致砂芯所对应的铸件的成型面有倾斜倾向,并且在落位砂芯时,砂芯与型腔的侧壁摩擦而引起落砂,掉落的细砂会留在型腔的底部,使得砂芯落位前倾,成型产品尺寸不良。为了使产品的尺寸更加精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砂型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型,其克服了砂芯组配时的倾斜倾向,提高了产品的成型精确度。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砂型,包括:砂型本体,所述砂型本体中开设有型腔;砂芯,其设于所述型腔中以配合所述型腔成型产品;至少一个灌砂槽,其设于所述型腔的内侧壁上,所述灌砂槽的底端封闭、上端沿所述砂型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砂型本体的上端面,以能从所述灌砂槽的上端向其内部注入型砂,所述灌砂槽面向所述砂芯设有开口以使所述灌砂槽中的型砂能与所述砂芯的侧壁抵触;其中,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中间区域向上凸出,以在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边缘处形成集砂槽。作为优选,所述灌砂槽的底端与所述集砂槽的上端设之间具有50~100mm的预设距离。作为优选,所述灌砂槽的宽度与所述型腔宽度的比例为1:(3~7),所述灌砂槽的宽度与所述型腔长度的比例为1:(8~12)。进一步优选,所述灌砂槽的宽度与所述型腔宽度的比例为1:5,所述灌砂槽的宽度与所述型腔长度的比例为1:10。作为优选,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中间区域向上凸出5~10mm。作为优选,所述集砂槽的宽度为10~3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一种砂型通过在型腔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了灌砂槽,通过向灌砂槽中注入未固化的型砂来对倾斜的砂芯产生作用力,进而使砂芯保持沿竖直方向设置,克服了砂芯组配时产生的倾斜倾向,提高了产品的成型精确度。本技术的一种砂型通过在型腔的底部内壁上设置了一圈集砂槽,当将砂芯落位于型腔中时,砂芯与型腔的侧壁摩擦而引起的落砂会掉落至集砂槽中,从而不会对砂芯的落位产生影响,使砂芯落位更加准确,产品尺寸精良。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砂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砂型去除砂芯后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砂型本体;2-砂芯;3-砂箱;101-灌砂槽;102-集砂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砂型,包括:砂型本体1,所述砂型本体1中开设有型腔;砂芯2,其设于所述型腔中以配合所述型腔成型产品;至少一个灌砂槽101,其设于所述型腔的内侧壁上,所述灌砂槽101的底端封闭、上端沿所述砂型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砂型本体1的上端面,以能从所述灌砂槽101的上端向其内部注入型砂,所述灌砂槽101面向所述砂芯2设有开口以使所述灌砂槽101中的型砂能与所述砂芯2的侧壁抵触;其中,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中间区域向上凸出,以在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边缘处形成集砂槽102。参考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型,其包括砂型本体1,砂型本体1设于砂箱3中。在砂型本体1中开设有型腔,型腔上端开放底端封闭,型腔用于构成产品的外表面形貌。在型腔中还设有砂芯2,砂芯2用于构成产品的内部形貌。本实施例砂型的型腔设有四个侧壁,其各个侧壁与其底部内壁之间具有1~3°角度。型腔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两个灌砂槽10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灌砂槽101。各灌砂槽101的底端封闭。灌砂槽101的上端沿砂型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贯穿砂型本体1的上端面,从而可以从灌砂槽101的上端向灌砂槽101中注入未固化的型砂。灌砂槽101面向砂芯2设有开口,从而灌砂槽101中的型砂能够与砂芯2的侧壁相抵触。现有技术中砂型的型腔不设置灌砂槽101,当将砂芯2落位于型腔中时,具有一定斜度的砂芯2会因重心问题而向外侧靠紧,从而导致砂芯2所对应的铸件的成型面有倾斜倾向,影响成型产品的精确度。本实施例中在型腔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了灌砂槽101,在组配砂芯2时,先将砂芯2置于型腔中,然后将未固化的型砂灌入灌砂槽101中使型砂对倾斜的砂芯2产生作用力,进而使砂芯2保持沿竖直方向设置,待型砂固化后即完成装配,由于克服了砂芯2组配时产生的倾斜倾向,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型精确度。为了使灌砂槽101可以与砂芯2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以使得灌砂槽101中的型砂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砂芯2使其保持沿竖直方向设置,同时使灌砂槽101对型腔的构形影响较小,设置灌砂槽101的宽度与型腔宽度的比例为1:(3~7),灌砂槽101的宽度与型腔长度的比例为1:(8~12)为宜。本实施例设置灌砂槽101的宽度与型腔宽度的比例为1:5,灌砂槽101的宽度与型腔长度的比例为1:10。型腔的长度为320mm,宽度为160mm,灌砂槽101的宽度为32mm,高度为125mm,灌砂槽101面向砂芯2的端面与灌砂槽101面向砂芯2的开口端的距离为5~10mm。本实施例中在型腔的底部内壁上设置了一圈集砂槽102。在型腔的底部内壁的中间区域向上凸出8~12mm,从而在型腔的底部内壁的边缘处形成集砂槽102。现有技术中砂型的型腔不设置集砂槽102,当将砂芯2落位于型腔中时,砂芯2与型腔的侧壁摩擦而引起落砂,掉落的细砂会留在型腔的底部,使得砂芯2落位倾斜,成型产品尺寸不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型腔的底部内壁上设置了一圈集砂槽102,当将砂芯2落位于型腔中时,砂芯2与型腔的侧壁摩擦而引起的落砂会掉落至集砂槽102中,从而不会对砂芯2的落位产生影响,使砂芯2落位更加准确,产品尺寸精良。为了使集砂槽102具有足够的体积和开口面积以更好的收集落砂,同时使集砂槽102对型腔构形影响较小,本实施例设置集砂槽102的宽度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型,其特征在于,包括:/n砂型本体,所述砂型本体中开设有型腔;/n砂芯,其设于所述型腔中以配合所述型腔成型产品;/n至少一个灌砂槽,其设于所述型腔的内侧壁上,所述灌砂槽的底端封闭、上端沿所述砂型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砂型本体的上端面,以能从所述灌砂槽的上端向其内部注入型砂,所述灌砂槽面向所述砂芯设有开口以使所述灌砂槽中的型砂能与所述砂芯的侧壁抵触;/n其中,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中间区域向上凸出,以在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边缘处形成集砂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砂型本体,所述砂型本体中开设有型腔;
砂芯,其设于所述型腔中以配合所述型腔成型产品;
至少一个灌砂槽,其设于所述型腔的内侧壁上,所述灌砂槽的底端封闭、上端沿所述砂型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砂型本体的上端面,以能从所述灌砂槽的上端向其内部注入型砂,所述灌砂槽面向所述砂芯设有开口以使所述灌砂槽中的型砂能与所述砂芯的侧壁抵触;
其中,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中间区域向上凸出,以在所述型腔的底部内壁的边缘处形成集砂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灌砂槽的底端与所述集砂槽的上端设之间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民唐为农武文苑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林飞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