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和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44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和冲压设备,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板和下模座。模具还包括压边圈和下模成型冲头,压边圈呈环状,压边圈固定在下模座上,压边圈位于上模板与下模座之间,下模成型冲头位于压边圈的中心孔中,下模成型冲头相对于下模座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上模板上朝向下模座的一侧开设有成型槽,下模成型冲头可朝向成型槽移动,下模成型冲头的外部轮廓与成型槽的内部轮廓相配合。该模具生产的产品稳定性好,且可有效降低模具成型压料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和冲压设备
本技术涉及冲压设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具和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钣金件产品越来越多,如烟机集烟罩与盖板,商用大型空调的底盘与侧板。其特点是产品尺寸大,造型特殊复杂,造型幅度断差高,这样就导致需要大吨位的冲压设备匹配模具成型生产。但当一些外观大型产品,对外观要求极高,不接受产品起皱,刮印与暗光色差等缺陷,大设备吨位有限又满足不了模具成型的吨位需要,导致打出来的样件,型面不到位,起皱,走料快导致的刮印等问题,特别是等等。现有的正拉伸模具,下模压边圈设计为活动装置结构,成型冲头固定在模座上,压边圈是靠冲压设备的顶杆施加的力,而大型的钣金件成型压料力需非常之大,冲压设备的顶杆装置施加力有限,不能完全使用到设备超负荷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的产品稳定性好,且可有效降低模具成型压料力的模具。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模具的冲压设备。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板和下模座。模具还包括压边圈和下模成型冲头,压边圈呈环状,压边圈固定在下模座上,压边圈位于上模板与下模座之间,下模成型冲头位于压边圈的中心孔中,下模成型冲头相对于下模座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上模板上朝向下模座的一侧开设有成型槽,下模成型冲头可朝向成型槽移动,下模成型冲头的外部轮廓与成型槽的内部轮廓相配合。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的模具是一种反顶的模具结构,是在常规传统的正拉伸成型模具的结构上进行优化,由于常规的正拉伸模具结构中,压边圈为活动结构,而成型冲头固定在下模座上,压边圈靠冲压设备的顶杆施加作用力,而大型的钣金件成型所需压料力非常之大,冲压设备的顶杆施加的作用力有限,不能完全使用到设备超负荷状态。而本技术的模具中,压边圈固定在下模座上,下模成型冲头为活动结构,靠冲压设备的顶杆施加作用力,使得下模成型冲头沿着竖直方向朝向上模板的成型槽移动,实现产品的成型。从钣料成型原理分析,所需向成型冲头施加的作用力比向压边圈施加的作用力小很多,这样更好地优化模具结构,解决冲压设备负荷问题。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模具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下模成型冲头移动。由此可见,驱动装置用于向下模成型冲头提供使下模成型冲头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力。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模具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顶杆,顶杆的底端与驱动装置的驱动杆连接,顶杆的顶端与下模成型冲头的底部连接。由此可见,顶杆便于驱动装置将驱动力传递到下模成型冲头上。进一步的方案是,模具还包括下托板,下托板固定安装在下模座的下方。再进一步的方案是,下托板上与顶杆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下托板,顶杆穿过通孔。由此可见,下托板上的通孔能够实现对下模成型冲头运动方向的引导,保证下模成型冲头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压边圈的形状为矩形框、梯形框、圆形框或椭圆框。由此可见,压边圈和上模板配合实现对成型产品的边沿的锁紧。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的形状呈锥台状,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的模截面的形状为矩形。进一步的方案是,下模成型冲头位于最高位置时,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的顶部平面高于压边圈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方案是,开模状态下,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高于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的顶部平面。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模成型冲头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10毫米。由此可见,这样才能保证上模座随冲压设备的滑块下行时,钣料的周向上位于上模板与压边圈之间的部分先被夹紧。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模具还包括上模座,上模板固定安装在上模座上,上模座上还安装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导柱,下模座上安装有导套,导柱与导套配合并沿着导套的内周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由此可见,导柱与导套配合,保证上模座相对于下模座仅沿竖直方向移动。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压设备,包括上述的模具。由上述方案可见,模具中,压边圈固定在下模座上,下模成型冲头为活动结构,靠冲压设备的顶杆施加作用力,从钣料成型原理分析,所需向成型冲头施加的作用力比现有技术中向压边圈施加的作用力小很多,这样通过更换顶杆所施加力的位置,让顶杆的作用力更好地满足钣金件成型需求,从而更好地优化模具结构,解决冲压设备负荷问题。本技术的模具可以使得成型的产品稳定性较好,且可有效降低模具成型力,满足冲压设备吨位,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在模具开发中,能更好地满足生产线选配冲压设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从而更好地节约产品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技术模具实施例成型的塔型烟机集烟罩产品图。图2是本技术模具实施例在闭模前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模具实施例在闭模状态下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冲压设备包括模具和滑块。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钣料100冲压成型后形成塔型烟机集烟罩。塔型烟机集烟罩包括筒状部101、上边沿部102和下边沿部103,筒状部101呈锥台状,且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截面呈矩形,筒状部10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上边沿部102自筒状部101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自筒状部101的内周壁向内延伸,下边沿部102自筒状部101的下端部沿水平方向自筒状部101的下周壁向外延伸。参见图2和图3,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4,上模座1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带动上模座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进而实现开模和闭模动作。模具还包括上模板2、压边圈3、下模成型冲头5、下托板6、驱动装置和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顶杆7。上模板2固定在上模座1上,压边圈3呈环状,本实施例中,压边圈3的形状呈矩形框。压边圈3固定在下模座4上,上模板2和压边圈3均位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4之间,下模成型冲头5位于压边圈3的中心孔32中,并且下模成型冲头5相对于下模座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上模板2上朝向下模座4的一侧开设有成型槽21,下模成型冲头5可朝向成型槽21移动。下模成型冲头5的形状呈锥台状,下模成型冲头5的模截面的形状为矩形,下模成型冲头5的外部轮廓与成型槽21的内部轮廓相配合,冲压过程中,当下模成型冲头5向钣料100的中部施加作用力后,钣料100发生形变,且被夹持在下模成型冲头5与成型槽21之间。如图2所示,闭模前或开模状态下,压边圈3的上表面31比下模成型冲头5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点51高10毫米,这样才能保证上模座1随冲压设备的滑块下行时,钣料100的周向上位于上模板2与压边圈3之间的部分先被夹紧。即,下边沿部103被夹紧在上模板2与压边圈3之间。如图3所示,下模成型冲头5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时,即下模成型冲头5的顶部平面51与成型槽21的底壁抵接时,此时,上边沿部102被压紧在下模成型冲头5的顶部平面51与成型槽21的底壁之间,下模成型冲头5的顶部平面51高于压边圈3的上表面31。顶杆7的底端71与驱动装置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板和下模座;/n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n压边圈,所述压边圈呈环状,所述压边圈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压边圈位于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n下模成型冲头,所述下模成型冲头位于所述压边圈的中心孔中,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相对于所述下模座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上模板上朝向所述下模座的一侧开设有成型槽,所述下模成型冲头可朝向所述成型槽移动,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的外部轮廓与所述成型槽的内部轮廓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板和下模座;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
压边圈,所述压边圈呈环状,所述压边圈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压边圈位于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
下模成型冲头,所述下模成型冲头位于所述压边圈的中心孔中,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相对于所述下模座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上模板上朝向所述下模座的一侧开设有成型槽,所述下模成型冲头可朝向所述成型槽移动,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的外部轮廓与所述成型槽的内部轮廓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连接,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下模成型冲头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下托板,所述下托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座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托板上与所述顶杆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下托板,所述顶杆穿过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全刘天柱宋雷光陈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