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28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包括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和厨房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上方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两侧皆开设有内嵌槽,该厨房机器人移动装置有拆卸结构,其中拆卸装置包括包括内嵌槽、第三弹簧、插杆、把手和辅助槽,插杆通过第三弹簧的弹性性能向下复位,通过此装置可以将厨房机器人轻松拆下从而达到换洗保养的目的,还有保护结构,其中保护装置包括包括保护上盖、伸缩套、第一弹簧、滑槽和滑块通过此装置,可以有效的保护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不会被高处物品砸中至损坏,掉落完成后,由于第二弹簧两侧固定有辅助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电器科技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智能家居映入人们的眼帘,无人厨房机器人不仅解决了上班族没时间烧饭的问题,更为家庭主妇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但传统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使用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该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当上方遭受物品跌下时,无法对机器人进行有效的保护,使机器人无法正常工作,使机器人的效率大大降低。2.该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无法拆卸机器人,使其机器人工作后无法进行换洗保养,使机器人的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该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不具有保护装置和不具有拆卸装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包括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和厨房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上方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与厨房机器人通过拆卸装置固定,所述,拆卸装置包括内嵌槽、第三弹簧、插杆、把手和辅助槽,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两侧皆开设有内嵌槽,且内嵌槽内上壁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下方连接有插杆,且插杆右侧固定右端固定有把手,所述厨房机器人顶端开设有辅助槽。优选的,所述插杆上下对称设置有组,每组插杆的形状皆为“L”型。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上盖、伸缩套、第一弹簧、伸缩杆、支撑杆、第一固定柱、铰接杆、辅助柱、第二弹簧、第二固定柱、滑槽和滑块,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顶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上方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方固定有第二固定柱,且第二固定柱与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柱铰接,且第一固定柱顶端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侧皆固定有一对伸缩杆,且伸缩杆上方皆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方固定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上方固定有保护上盖。优选的,所述两组所述铰接杆构成形状为“八”字型。优选的,所述保护上盖左右两侧皆设置为“圆弧”形状。优选的,所述保护上盖的宽度与保护上盖的宽度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厨房机器人移动装置有拆卸结构,其中拆卸装置包括包括内嵌槽、第三弹簧、插杆、把手和辅助槽,操作人员通过推动把手,带动插杆向上移动,插杆与辅助槽结束卡合关系,厨房机器人便可拆下,操作结束后,插杆通过第三弹簧的弹性性能向下复位,通过此装置可以将厨房机器人轻松拆下从而达到换洗保养的目的。2、该厨房机器人移动装置有保护结构,其中保护装置包括包括保护上盖、伸缩套、第一弹簧、伸缩杆、支撑杆、第一固定柱、铰接杆、辅助柱、第二弹簧、第二固定柱、滑槽和滑块,机器在运行当中,当厨房内有东西落下时砸到盖机器人时,砸受的力可以通过连接在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上方的保护上盖承受下来,保护上盖向下压迫通过连接在下方的伸缩套,因第一弹簧的弹性性能便可以达到一部分的缓冲效果,因下落物品的力没有全部被第一弹簧缓冲,剩余的力由伸缩杆传导至支撑杆,支撑杆又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固定柱、铰接杆、第二固定柱的铰接关系,使滑块在滑槽中滑动,起到缓冲的效果,通过此装置,可以有效的保护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不会被高处物品砸中至损坏,掉落完成后,由于第二弹簧两侧固定有辅助柱,辅助柱又与铰接杆固定,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性能,从而达到复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结构活动状态示意图。图中:1、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2、厨房机器人;31、保护上盖;32、伸缩套;33、第一弹簧;34、伸缩杆;35、支撑杆;36、第一固定柱;37、铰接杆;38、辅助柱;39、第二弹簧;310、第二固定柱;311、滑槽;312、滑块;41、内嵌槽;42、第三弹簧;43、插杆;44、把手;45、辅助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括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和厨房机器人2,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上方安装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上盖31、伸缩套32、第一弹簧33、伸缩杆34、支撑杆35、第一固定柱36、铰接杆37、辅助柱38、第二弹簧39、第二固定柱310、滑槽311和滑块312,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顶端开设有滑槽311,且滑槽311上方设置有滑块312,滑块312上方固定有第二固定柱310,且第二固定柱310与铰接杆37的一端铰接,铰接杆37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柱36铰接,且第一固定柱36顶端固定有支撑杆35,支撑杆35两侧皆固定有一对伸缩杆34,且伸缩杆34上方皆缠绕有第一弹簧33,第一弹簧33上方固定有伸缩套32,伸缩套32上方固定有保护上盖31,通过此装置可以对下落物品撞击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起到缓冲的效果,两组铰接杆37构成形状为“八”字型,通过此装置可以使第一固定柱36与第二固定柱310不在同一水平线,使第一固定柱36与第二固定柱310对铰接杆37经行铰接运动,滑槽311的宽度与滑块312的宽度相等,通过此装置可以使滑块312在滑槽311中平稳的移动且固定在滑槽311内。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与厨房机器人2通过拆卸装置固定,拆卸装置包括内嵌槽41、第三弹簧42、插杆43、把手44和辅助槽45,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两侧皆开设有内嵌槽41,且内嵌槽41内上壁固定有第三弹簧42,第三弹簧42下方连接有插杆43,且插杆43右侧固定右端固定有把手44,厨房机器人2顶端开设有辅助槽45,通过此装置可以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轻松的拆卸从而达到换洗保养的效果,插杆43上下对称设置有2组,每组插杆43的形状皆为“L”型,通过此装置可以使插杆43与辅助槽45相卡和,从而达到固定厨房机器人2的作用。工作原理:操作人员通过推动把手44,带动插杆43向上移动,插杆43与辅助槽45结束卡合关系,厨房机器人2便可拆下,操作结束后,插杆43通过第三弹簧42的弹性性能向下复位,通过此装置可以将厨房机器人2轻松拆下从而达到换洗保养的目的。机器在运行当中,当厨房内有东西落下时砸到盖机器人时,砸受的力可以通过连接在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上方的保护上盖31承受下来,保护上盖31向下压迫通过连接在下方的伸缩套32,因第一弹簧33的弹性性能便可以达到一部分的缓冲效果,因下落物品的力没有全部被第一弹簧33缓冲,剩余的力由伸缩杆34传导至支撑杆35,支撑杆35又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固定柱36、铰接杆37、第二固定柱310的铰接关系,使滑块312在滑槽311中滑动,起到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包括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和厨房机器人(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上方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与厨房机器人(2)通过拆卸装置固定,所述,拆卸装置包括内嵌槽(41)、第三弹簧(42)、插杆(43)、把手(44)和辅助槽(45),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两侧皆开设有内嵌槽(41),且内嵌槽(41)内上壁固定有第三弹簧(42),所述第三弹簧(42)下方连接有插杆(43),且插杆(43)右侧固定右端固定有把手(44),所述厨房机器人(2)顶端开设有辅助槽(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包括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和厨房机器人(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上方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与厨房机器人(2)通过拆卸装置固定,所述,拆卸装置包括内嵌槽(41)、第三弹簧(42)、插杆(43)、把手(44)和辅助槽(45),所述机器人用移动装置本体(1)两侧皆开设有内嵌槽(41),且内嵌槽(41)内上壁固定有第三弹簧(42),所述第三弹簧(42)下方连接有插杆(43),且插杆(43)右侧固定右端固定有把手(44),所述厨房机器人(2)顶端开设有辅助槽(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43)上下对称设置有2组,每组插杆(43)的形状皆为“L”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上盖(31)、伸缩套(32)、第一弹簧(33)、伸缩杆(34)、支撑杆(35)、第一固定柱(36)、铰接杆(37)、辅助柱(38)、第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冥鲲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