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2种直流电压模式的电力转换装置及电动机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2种直流电压模式的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控制对机床、锻造机、注射成形机、工业机械或者各种机器人内的电动机的驱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使用整流器(转换器)将从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向DC链路输出,进而使用逆变器将DC链路中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作为驱动电压供给到设置在每个驱动轴上的电动机。“DC链路”是指将整流器的直流输出侧和逆变器的直流输入侧电连接的电路部分,有时候“DC链路”也被另称为“DC链路部”、“直流链路”、“直流链路部”、“直流母线”或者“直流中间电路”等。在DC链路中设置有电容器,该电容器具有抑制整流器的直流输出的脉动分量的功能以及蓄积直流电力的功能。这样的电容器也被称为平滑电容器或者DC链路电容器。DC链路能蓄积的直流电力越多,逆变器能够对电动机供给越多的驱动电力,电动机控制的自由度上升。因此,作为设置在DC链路中的电容器,使用单一的大容量电容器,或者使用并联连接多个电容器得到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逆变器部,其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后进行输出;/n由1个或者互相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构成的第1电容器组,上述第1电容器组的正极与上述逆变器部的直流输入侧的正极电连接;/n由1个或者互相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构成的第2电容器组,上述第2电容器组的负极与上述逆变器部的直流输入侧的负极电连接;/n第1端子部,其与上述第1电容器组的上述正极电连接;/n第2端子部,其与上述第1电容器组的负极电连接;/n第3端子部,其与上述第2电容器组的正极电连接;以及/n第4端子部,其与上述第2电容器组的上述负极电连接,/n上述第1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6 JP 2019-118995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逆变器部,其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后进行输出;
由1个或者互相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构成的第1电容器组,上述第1电容器组的正极与上述逆变器部的直流输入侧的正极电连接;
由1个或者互相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构成的第2电容器组,上述第2电容器组的负极与上述逆变器部的直流输入侧的负极电连接;
第1端子部,其与上述第1电容器组的上述正极电连接;
第2端子部,其与上述第1电容器组的负极电连接;
第3端子部,其与上述第2电容器组的正极电连接;以及
第4端子部,其与上述第2电容器组的上述负极电连接,
上述第1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子部之间的距离和上述第2端子部与上述第4端子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子部之间的距离、上述第2端子部与上述第4端子部之间的距离以及上述第2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子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电导体,其用于将上述第1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子部之间电连接;
第2电导体,其用于将上述第2端子部与上述第4端子部之间电连接;以及
第3电导体,其用于将上述第2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子部之间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输入到上述逆变器部的直流电压的模式,选择性地切换低直流电压模式和高直流电压模式,该低直流电压模式是通过上述第1电导体将上述第1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子部之间电连接且通过上述第2电导体将上述第2端子部与上述第4端子部之间电连接的模式,该高直流电压模式是通过上述第3电导体将上述第2端子部与上述第3端子部之间电连接的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上述第1电容器组并联连接的第1电阻,在上述并联连接时,上述第1电阻的一端与上述第1端子部连接;以及
与上述第2电容器组并联连接的第2电阻,在上述并联连接时,上述第2电阻的一端与上述第4端子部连接,
在上述高直流电压模式中,上述第1电阻与上述第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凉,佐佐木拓,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