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444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包括单片机、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所述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与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端口与电容C5连接,电容C5与开关S1、电阻R7并联接入电源VCC,电阻R7的另一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阻R8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8均接地,所述单片机的18和19引脚连接在振荡器Y1的两端,振荡器Y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容接地,单片机的32~40引脚与下载排针P1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进行编程实现相应的功能。该逆变器功能强大、性价比高,使用起来方便、灵活、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
技术介绍
单片机是一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把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定时器、I/0接口等一些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STC90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超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具有8K程序存储器、512字节的SRAM、3个定时计数器、1个UART串口、2个DPTR、4K字节EEPROM、8个中断源、4个中断优先级、IO线有35或39根、有4个支持掉电唤醒外部中断、有内置复位电路等,与普通8051单片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它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性价比高而深受设计开发者的喜爱。设计开发者在设计开发产品时往往需要用开发板进行前期测试,一款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的开发板成为设计开发者必备“武器”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单片机的测电流太阳能充电器;包括单片机、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所述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与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端口与电容C5连接,电容C5与开关S1、电阻R7并联接入电源VCC,电阻R7的另一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阻R8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8均接地,所述单片机的18和19引脚连接在振荡器Y1的两端,振荡器Y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容接地,单片机的32~40引脚与下载排针P1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口J1,电源接口J1的正极与自锁开关K1连接后接入+12V电源,电源接口J1的负极接地。所述逆变模块包括芯片U1和芯片U2,芯片U1和芯片U2的1角和3角均与+12V电压连接,5角分别与功率管Q4、功率管Q3的基极连接,功率管Q4、功率管Q3的发射机均接地,8角分别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正极与+12V电源连接,7角分别与电阻R1、电阻R2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分别与功率管Q2和功率管Q1的基极连接,功率管Q2和功率管Q1的集电极与+32V电源连接,功率管Q1的发射机和功率管Q3的集电极与和芯片U2的6角并联后与电感L1连接,功率管Q2的发射机和功率管Q4的集电极与和芯片U1的6角并联后与电感L1连接,电感L1和电感L2的另一极分别与连接电容C3的两端,电容C3的两端还与输出接口P1连接。所述降压模块包括降压芯片U5,降压芯片U5的1角输出+12V电源,3角和2角分别与电源VCC、接地端连接,3角和2角之间还连接有点解电容C7。12V稳压输出模块包含芯片U3,芯片U3的1角与电阻R5连接,2角与电阻R6连接,4角与电感L3和二极管D3正极并联线路连接,5角与电感L3的另一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12V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极与电容C4连接,电容C4、电阻R6、芯片U3的3角接地,芯片U3的4角与可调电位器连接,,芯片U3的2角连接可调点位其的调节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进行编程实现相应的功能。该逆变器功能强大、性价比高,使用起来方便、灵活、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单片机模块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逆变模块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降压模块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12V稳压输出模块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一种单片机的测电流太阳能充电器;包括单片机、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所述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与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端口与电容C5连接,电容C5与开关S1、电阻R7并联接入电源VCC,电阻R7的另一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阻R8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8均接地,所述单片机的18和19引脚连接在振荡器Y1的两端,振荡器Y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容接地,单片机的32~40引脚与下载排针P1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口J1,电源接口J1的正极与自锁开关K1连接后接入+12V电源,电源接口J1的负极接地。所述逆变模块包括芯片U1和芯片U2,芯片U1和芯片U2的1角和3角均与+12V电压连接,5角分别与功率管Q4、功率管Q3的基极连接,功率管Q4、功率管Q3的发射机均接地,8角分别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正极与+12V电源连接,7角分别与电阻R1、电阻R2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分别与功率管Q2和功率管Q1的基极连接,功率管Q2和功率管Q1的集电极与+32V电源连接,功率管Q1的发射机和功率管Q3的集电极与和芯片U2的6角并联后与电感L1连接,功率管Q2的发射机和功率管Q4的集电极与和芯片U1的6角并联后与电感L1连接,电感L1和电感L2的另一极分别与连接电容C3的两端,电容C3的两端还与输出接口P1连接。所述降压模块包括降压芯片U5,降压芯片U5的1角输出+12V电源,3角和2角分别与电源VCC、接地端连接,3角和2角之间还连接有点解电容C7。12V稳压输出模块包含芯片U3,芯片U3的1角与电阻R5连接,2角与电阻R6连接,4角与电感L3和二极管D3正极并联线路连接,5角与电感L3的另一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12V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极与电容C4连接,电容C4、电阻R6、芯片U3的3角接地,芯片U3的4角与可调电位器连接,,芯片U3的2角连接可调点位其的调节端。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其特征是:该逆变器包括单片机模块、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所述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与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单片机模块包含1个STC89C52单片机芯片U1、1个发光二极管D4、1个10KΩ电阻R8、1个1KΩ电阻R7、1只轻触开关S1、1个1uF瓷片电容C5、2个30pF瓷片电容C8和C9、1个12MHz晶体振荡器Y1、1个下载排针J2。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模块包含1个电源输入接口J1、1个自锁开关K1。如图4所示,所述逆变模块包含2个IR2101芯片U1和U2、2个1N4007二极管D1~D2、4个100Ω电阻R1~R4、4个75NF管Q1~Q4、2个100uF电解电容C1和C2、1个22uF瓷片电容C3、2个1mH电感线圈L1~L2、1个输出接口P1。如图5所示,所述降压模块包含1个LM7805降压芯片U5、1个470uF电解电容C7。如图6所示,所述12V稳压输出模块包含1个LM2577芯片U3、1个2K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所述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与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端口与电容C5连接,电容C5与开关S1、电阻R7并联接入电源VCC,电阻R7的另一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阻R8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8均接地,所述单片机的18和19引脚连接在振荡器Y1的两端,振荡器Y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容接地,单片机的32~40引脚与下载排针P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所述降压模块、12V稳压输出模块、逆变模块、电源模块与单片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单片机的RST端口与电容C5连接,电容C5与开关S1、电阻R7并联接入电源VCC,电阻R7的另一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电阻R8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8均接地,所述单片机的18和19引脚连接在振荡器Y1的两端,振荡器Y1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容接地,单片机的32~40引脚与下载排针P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接口J1,电源接口J1的正极与自锁开关K1连接后接入+12V电源,电源接口J1的负极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24V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芯片U1和芯片U2,芯片U1和芯片U2的1角和3角均与+12V电压连接,5角分别与功率管Q4、功率管Q3的基极连接,功率管Q4、功率管Q3的发射机均接地,8角分别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正极与+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广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