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级封装外壳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934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系统级封装外壳及应用,该系统级封装外壳包括外壳和盖板,所述外壳开设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下端开口处设有热沉;所述外壳设有引脚,所述盖板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与外壳组成封装壳体;其散热性好,实现了散热路径的多样化和高效性;增加了有效封装面积,缩小了封装体积,实现了系统级封装的小型化和高密度封装;引脚的灵活排布,有效地利用空间,引脚最多可排布2000个,实现高密度引脚的引出,提高了封装密度;热沉的设置有效防止了通孔变形和下盖板下陷坍塌,有效地增加了系统级封装的结构可靠性;适用于便携式计算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的系统级封装模块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系统级封装外壳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封装
,具体地说是系统级封装外壳及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微电子设备显现出小型化、智能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一系列空间高效组装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应运而出。系统级封装(SiP)是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多芯片模块和集成电路封装结合后的产物。系统级封装将不同功能芯片组装在一个封装空间内,实现完整的系统功能。与传统印制板电路相比,系统级封装减少了封装体积,提高了产品性能,缩短了研制周期。然而,现有的系统级封装外壳采用单面的方形扁平式陶瓷封装(CQFP)或陶瓷双列直插封装(CDIP)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封装体的引脚数量小于400,封装密度低;大部分热量只能沿着芯片顶部方向散逸,散热路径单一,散热效果差;工作过程中,系统级封装的盖板易发生下陷坍塌,甚至损坏内部芯片,影响系统功能;表面平铺的键合芯片消耗了大量的SiP有效封装面积,表面叠层键合的芯片增大了SiP的整体厚度,导致小型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系统级封装外壳及应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系统级封装外壳封装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系统级封装外壳,包括外壳和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设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下端开口处设有热沉;所述外壳设有引脚,所述盖板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与外壳组成封装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系统级封装外壳,包括外壳和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开设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下端开口处设有热沉;所述外壳设有引脚,所述盖板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与外壳组成封装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4个,所述通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状通孔;所述通孔的阶梯状层数为1-6层,每层的高度为0.1-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沉为上端设有凸台的长方体,所述凸台伸入通孔下端,凸台上表面面积小于所述通孔下端开口处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封口环和下封口环,所述上盖板与上封口环上沿连接,所述下盖板与下封口环下沿连接,所述上盖板与外壳顶面之间形成顶面腔体,下盖板与外壳底面之间形成底面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级封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靠近外壳底面的边部分布,引脚间距为0.65mm、0.80mm、1.016mm、1.27mm或2.54mm中的一种间距;引脚直径为0.10-0.60mm;所述引脚的数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德志王岑王福鑫赵丹牛玉成许振龙杨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