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及其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726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及汽车,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销、连杆、进气道、进气门、排气道和排气门;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缸盖、缸体和活塞形成燃烧室;连杆的一端与活塞销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连接;进气道和排气道开设于缸盖上,进气门设于进气道上,排气门设于排气道上;其中,还包括调节气道和调节气门;调节气道设于缸盖上且与燃烧室相连通;调节气门设于调节气道与燃烧室的连接处,用于调节调节气道的开启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内燃机无法连续调节压缩比的问题,并且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及其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及包括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压缩比是内燃机最直观的参数之一,指的是混合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可用压缩前的气缸总容积与压缩后的气缸总容积之比来表示,可作为选用汽油标号的重要参数。而一般内燃机的压缩比是不可改变的,因为燃烧室容积和气缸工作容积都是不变的参数,在生产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下来了。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使得内燃机发挥更好的效率和改善内燃机的性能,出现了VCR(中文全称:可变压缩比,英文全称:Variablecompressionratio),该项技术可解决爆震问题,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压缩比,如在低载荷时使用高压缩比来提高效率。现有技术中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在内燃机缸盖2和缸体1之间设置相对位置调节机构3,在运转时,通过相对位置调节机构3调整缸体1和缸盖2之间的位置,从而改变燃烧室5的体积,达到改变内燃机的压缩比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在连杆4的小头端设置偏心机构7,在运转时,通过调节偏心机构7的位置状态,改变连杆4工作时实际的长度,从而改变燃烧室5的体积,达到改变内燃机的压缩比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在内燃机缸盖2上设置有副活塞8,副活塞8可以在缸盖2内做直线运动,通过控制副活塞8直线运动的规律,改变燃烧室5的容积,达到改变内燃机的压缩比的目的。以上三种技术方案都存在不足之处:1、三种技术方案都是通过调节机械结构相关件的尺寸或者相对位置来改变压缩比,其控制机构复杂;2、通过调节机械结构相关件的尺寸不能保障能够连续调节压缩比,例如第二种技术方案无法做到连续调节压缩比,因此往往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需求;3、三种技术方案的调节结构过于复杂,其调整压缩比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及其汽车,用于解决现有内燃机无法连续调节压缩比的问题,并且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销、连杆、进气道、进气门、排气道和排气门;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缸盖、缸体和活塞形成燃烧室;连杆的一端与活塞销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连接;进气道和排气道开设于缸盖上,进气门设于进气道上,排气门设于排气道上;其中,还包括调节气道和调节气门;调节气道设于缸盖上且与燃烧室相连通;调节气门设于调节气道与燃烧室的连接处,用于调节调节气道的开启程度。优选地,进气道、排气道、调节气道独立设置,并通过燃烧室间接连通;进一步地,调节气道竖直设于缸盖上并位于燃烧室的中间位置,其一端与燃烧室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优选地,调节气道的一端与燃烧室连通,另一端连接至排气道上。进一步地,调节气道的一端垂直设于燃烧室的中间位置,另一端水平延伸至排气道以与排气道连接。优选地,调节气道的一端与燃烧室连通,另一端连接至进气道上。进一步地,调节气道的一端垂直设于燃烧室的中间位置,另一端水平延伸至进气道以与进气道连接。优选地,调节气门与内燃机配气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及其汽车,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包括缸体、缸盖、活塞、连杆、进气道、进气门、排气道和排气门;缸盖安装在缸体上,缸盖、缸体和活塞形成燃烧室;还包括调节气道和调节气门;调节气道设于缸盖上且与燃烧室相连通;调节气门设于调节气道与燃烧室的连接处,用于调节调节气道的开启程度;通过在缸盖上开设调节气道和设置调节气门,使得在工作的压缩进程中可以打开调节气门,从调节气道中排出一部分充量,从而改变充量被压缩前的体积,以此改变内燃机压缩比,具体方式为:通过改变调节气门的开启角度、开启持续角度、开启最大升程和关闭角度来调节内燃机的压缩比,实现了可连续地调节内燃机压缩比的目的,并且控制结构简单、调节可靠。由此,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内燃机无法连续调节压缩比的问题,并且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曲轴转角与调节气门升程的关系。图中,1、缸体,2、缸盖,21、进气道,22、进气门,23、排气道,24、排气门,25、调节气道,26、调节气门,3、活塞,4、连杆,5、燃烧室,6、相对位移调节机构,7、偏心机构,8、副活塞,9、活塞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附图仅为原则性系统图,并没有全部表现出本专利技术的所有零部件,在本系统中增加零部件,其核心原理仍与本方案相同。实施例一结合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优选的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其包括缸体1、缸盖2、活塞3、连杆4、活塞销9、进气道21、进气门22、排气道23和排气门24;缸盖2安装在缸体1上,缸盖2、缸体1和活塞3形成燃烧室5;连杆4的一端与活塞3通过活塞销9转动连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连接;进气道21和排气道23开设于缸盖上,进气门22设于进气道21上,排气门24设于排气道23上;其中,还包括调节气道25和调节气门26;调节气道25设于缸盖2上且与燃烧室5相连通;调节气门26设于调节气道25与燃烧室5的连接处,用于调节调节气道25的开启程度。基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缸盖2上开设调节气道25和设置调节气门26,使得在工作的压缩进程中可以打开调节气门26,从调节气道25中排出一部分充量,通过改变调节气门26的开启时间和开启升程从而改变充量被压缩前的体积,以此改变内燃机压缩比,具体方式为:通过改变调节气门26的开启角度、开启持续角度、开启最大升程和关闭角度来调节内燃机的压缩比,实现了可连续地调节内燃机压缩比的目的,并且控制结构简单、调节可靠。优选地,进气道21、排气道23、调节气道25独立设置,并通过燃烧室5间接连通,使得三个气道之间的工作过程相互独立,结构设计简单;进一步地,调节气道25竖直设于缸盖2上并位于燃烧室5的中间位置,并且调节气道25的一端与燃烧室5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有利于排出的充量直接排放出去。优选地,调节气门26与内燃机配气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使得可通过内燃机配气凸轮(图中未示出)来控制该调节气门26开启或关闭或者开启的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销、连杆、进气道、进气门、排气道和排气门;所述缸盖安装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盖、缸体和活塞形成燃烧室;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销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排气道开设于所述缸盖上,所述进气门设于所述进气道上,所述排气门设于所述排气道上;/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气道和调节气门;/n所述调节气道设于所述缸盖上且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n所述调节气门设于所述调节气道与所述燃烧室的连接处,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气道的开启程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销、连杆、进气道、进气门、排气道和排气门;所述缸盖安装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盖、缸体和活塞形成燃烧室;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销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曲轴转动连接;所述进气道和所述排气道开设于所述缸盖上,所述进气门设于所述进气道上,所述排气门设于所述排气道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气道和调节气门;
所述调节气道设于所述缸盖上且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
所述调节气门设于所述调节气道与所述燃烧室的连接处,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气道的开启程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排气道、调节气道独立设置,并通过所述燃烧室间接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压缩比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气道竖直设于所述缸盖上并位于所述燃烧室的中间位置,其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敏姚克甫黄家贵单文强刘涛钟俊夫石黄涛潘海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