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以及防撞梁成型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以及防撞梁成型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辆防撞梁的重量大,不能满足目前车身轻量化发展方向,现有的防撞梁为了降低自身重量,采用了质量较轻的金属件,然而该类型的金属强度较低,无法满足防撞梁的碰撞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该防撞梁的结构强度高,抗碰撞能力强。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上述防撞梁的成型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包括:内管梁,多个并排设置的所述内管梁横向于车辆的行驶方向延伸;外管梁,所述外管梁内设置有容纳多个所述内管梁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外管梁及所述内管梁均由多个碳纤维铺层铺设并浸润树脂形成,所述外管梁包覆在所述内管梁的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撞梁,通过在外管梁的容纳空间内设置多个内管梁,多个内管梁可以在外管梁的束缚下保持稳定,多个内管梁以及外管梁的设置可以提高防撞梁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管梁(11),多个并排设置的所述内管梁(11)横向于车辆的行驶方向延伸;/n外管梁(12),所述外管梁(12)内设置有容纳多个所述内管梁(11)的容纳空间;其中/n所述外管梁(12)及所述内管梁(11)均由多个碳纤维铺层铺设并浸润树脂形成,所述外管梁(12)包覆在所述内管梁(11)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梁(11),多个并排设置的所述内管梁(11)横向于车辆的行驶方向延伸;
外管梁(12),所述外管梁(12)内设置有容纳多个所述内管梁(11)的容纳空间;其中
所述外管梁(12)及所述内管梁(11)均由多个碳纤维铺层铺设并浸润树脂形成,所述外管梁(12)包覆在所述内管梁(1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管梁(1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相邻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管梁(11)包括: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的第一内管梁(111)、第二内管梁(112)和第三内管梁(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梁(11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内管梁(111)的高度,所述第一内管梁(11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内管梁(113)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梁(11)的通道内还设置有填充泡沫。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梁(11)和所述外管梁(12)均为碳纤维管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铺层中的至少部分的铺设角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发,田宇黎,姜熙宇,沈欣,史蒂芬·凯普福斯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