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车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14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悬挂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挂车悬挂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卡接有插管,所述插管的顶面搭接有五个板簧,且板簧卡接在框架内,所述框架的顶部穿插有方形板,所述框架通过卡钮与方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板的顶面开设有滑槽,五个所述板簧的两端均套接有方框,所述方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伸缩杆的侧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板簧顶面两侧的伸缩杆和第一弹簧配合将受力点转移到板簧的顶面两侧,通过第一弹簧对压力进行缓冲,再通过铰接杆和卡块配合将横板底面中部两侧的压力转化为铰接杆间的推力和张力,减少板簧的形变量,进而减少板簧间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车悬挂装置
本技术涉及悬挂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挂车悬挂装置。
技术介绍
半挂车悬挂装置是半挂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把半挂车车轴部分运动部件与半挂车大梁有效、合理和牢固的联结起来。公路半挂车的悬挂装置,悬挂支架焊接在半挂车主纵梁下端,车身上承受的载荷通过悬挂支架传到钢板弹簧,再传到车轴上;车轴的另一侧通过拉力杆与一个相邻的钢板弹簧支架相连接,用来承受横向作用力。现有专利(公告号:CN107323195B)公开了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该装置其能够从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对钢板弹簧支架内的钢板进行多方位限位,但:1、该装置对板簧所受到压力的缓冲减震效果不佳;2、该装置在不便减少板簧的形变量,进而不便减少板簧间的摩擦,容易使装置受到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缓冲减震效果不佳且不便减小板簧间的摩擦,而提出的一种挂车悬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挂车悬挂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卡接有插管,所述插管的顶面搭接有五个板簧,且板簧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车悬挂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卡接有插管(2),所述插管(2)的顶面搭接有五个板簧(3),且板簧(3)卡接在框架(1)内,所述框架(1)的顶部穿插有方形板(4),所述框架(1)通过卡钮(5)与方形板(4)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板(4)的顶面开设有滑槽(6),五个所述板簧(3)的两端均套接有方框(7),所述方框(7)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横板(9),所述伸缩杆(8)的侧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方框(7)的顶面通过第一弹簧(10)与横板(9)的底面活动连接,所述板簧(3)的顶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1),两个所述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悬挂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卡接有插管(2),所述插管(2)的顶面搭接有五个板簧(3),且板簧(3)卡接在框架(1)内,所述框架(1)的顶部穿插有方形板(4),所述框架(1)通过卡钮(5)与方形板(4)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板(4)的顶面开设有滑槽(6),五个所述板簧(3)的两端均套接有方框(7),所述方框(7)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横板(9),所述伸缩杆(8)的侧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方框(7)的顶面通过第一弹簧(10)与横板(9)的底面活动连接,所述板簧(3)的顶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1),两个所述支撑柱(11)的两端与横板(9)底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板簧(3)顶面中部的两侧均铰接有铰接杆(12),所述铰接杆(12)的铰接处铰接有卡块(13),且铰接杆(12)的另一端卡接在滑槽(6)内,两个所述铰接杆(12)相对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4)两端活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鑫国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