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81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包括:车架;中桥,中桥上安装有前主钢板簧和前副钢板簧,前主钢板簧的前端与第一支架滑动连接,前副钢板簧的前端与第二支架滑动连接,前副钢板簧的后端可与第三支架相抵触;后桥,后桥上安装有后主钢板簧和后副钢板簧,后主钢板簧的后端与第六支架滑动连接,后副钢板簧的后端与第五支架滑动连接,后副钢板簧的前端可与第四支架相抵触;平衡轴,平衡轴安装在车架上,平衡轴上活动安装有平衡梁支架,平衡梁支架具有前吊耳和后吊耳,前吊耳与前主钢板簧后端的卷耳铰接,后吊耳与后主钢板簧前端的卷耳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可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到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矿用车后悬架继续延续公路自卸车后悬架结构形式,随着对成本节约的考虑,矿用车的载重量要求越来越多,矿用车运行在复杂的地理环境,其悬架系统容易损坏。当前,矿用车还在使用传统的双桥车平衡悬架,传统的双桥车平衡悬架主要用于中桥和后桥,整个平衡轴支承着中桥和后桥的承载重量,长期使用,整个平衡轴轴套磨损的厉害,此外,平衡轴轴套磨损后且不易拆卸维修,造成维修困难且成本较高,因此对于平衡轴轴套磨损的这种现象,研发新型的平衡悬架是当前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安装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中桥,所述中桥上安装有前主钢板簧和前副钢板簧,所述前主钢板簧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的后端可与所述第三支架相抵触;后桥,所述后桥上安装有后主钢板簧和后副钢板簧,所述后主钢板簧的后端与所述第六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后副钢板簧的后端与所述第五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后副钢板簧的前端可与所述第四支架相抵触;平衡轴,所述平衡轴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平衡轴上活动安装有平衡梁支架,所述平衡梁支架具有前吊耳和后吊耳,所述前吊耳与所述前主钢板簧后端的卷耳铰接,所述后吊耳与所述后主钢板簧前端的卷耳铰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前端安装在所述中桥上,所述支撑梁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后桥上。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一拉杆、摆臂、第一摆杆、第二摆杆、活动压板、第一缓速器、第二缓速器和第三缓速器,所述拉杆悬挂在所述前主钢板簧的后部,所述摆臂铰接在所述平衡梁支架的凸耳上,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均铰接在所述摆臂上,所述第二摆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压板铰接,所述活动压板的前端与所述拉杆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缓速器,所述活动压板的后端与所述支撑梁之间设有所述第二缓速器,所述第一摆杆与所述支撑梁之间设有所述第三缓速器。进一步地,所述摆臂铰接在所述凸耳的开口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摆臂的后凸缘上,所述第二摆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摆臂的前凸缘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速器包括第一弹簧上座、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一弹簧下座,所述第一弹簧上座的第一连接座铰接在所述活动压板的前端,所述第一弹簧下座的第一连接轴铰接在述拉杆下端的挂钩上,所述第一螺旋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上座与所述第一弹簧下座之间,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下座的第一导向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速器包括第二弹簧上座、第二螺旋弹簧和第二弹簧下座,所述第二弹簧上座的第二连接座铰接在所述活动压板的后端,所述第二弹簧下座的第二连接轴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二螺旋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上座与所述第二弹簧下座之间,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弹簧下座的第二导向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缓速器包括固定座、缸筒、活塞和第三螺旋弹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缸筒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第三螺旋弹簧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一摆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缸筒上部的避让口与所述活塞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包括本体部和一对连接头,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缸筒滑动配合,一对连接头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一对连接头与所述第一摆杆的下端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车架与中桥和后桥之间设置前主钢板簧、前副钢板簧、后主钢板簧和后副钢板簧,且平衡轴上活动安装有平衡梁支架,此外所述前吊耳与所述前主钢板簧后端的卷耳铰接,所述后吊耳与所述后主钢板簧前端的卷耳铰接,以及在平衡梁支架与中桥和后桥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使得本技术的缓冲减震效果好,另外使平衡轴受中桥、后桥各一半的承载力,减小平衡轴轴套的磨损;在行驶过程中,中桥、后桥随着地面沟坎起伏运动使平衡梁支架上下摆动,使轮胎一直紧贴地面,提高轮胎的抓地力,而且平衡梁支架在安装在中桥和后桥的中间,使得平衡轴容易拆卸。缓冲机构的设置,减少了前主钢板簧、前副钢板簧、后主钢板簧和后副钢板簧的承载力和受到的冲击力,有效降低了前主钢板簧、前副钢板簧、后主钢板簧和后副钢板簧应力集中造成的断裂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X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Y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Z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的W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活塞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列表:车架-1、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第五支架-15、第六支架-16、中桥-2、前主钢板簧-31、前副钢板簧-32、后主钢板簧-33、后副钢板簧-34、缓冲机构-4、支撑梁-41、拉杆-42、挂钩-421、摆臂-43、后凸缘-431、前凸缘-432、第一摆杆-44、第二摆杆-45、活动压板-46、第一缓速器-47、第一弹簧上座-471、第一连接座-4711、第一螺旋弹簧-472、第一弹簧下座-473、第一连接轴-4731、第一导向轴-4732、第二缓速器-48、第二弹簧上座-481、第二连接座-4811、第二螺旋弹簧-482、第二弹簧下座-483、第二连接轴-4831、第二导向轴-4832、第三缓速器-49,固定座-491、缸筒-492、避让口-4921、活塞-493、本体部-4931、连接头-4932、第三螺旋弹簧-4494、平衡梁支架-5、前吊耳-51、后吊耳-52、凸耳-53、开口槽-531、平衡轴-6、后桥-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至图6,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该悬架包括:车架1、中桥2、后桥7、平衡轴6和一缓冲机构4,所述车架1上从前至后依次间隔安装有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第五支架15和第六支架16,中桥2位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之间,后桥7位于第四支架14与第五支架15之间,所述中桥2上安装有前主钢板簧31和前副钢板簧32,所述前主钢板簧3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3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2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32的后端可与所述第三支架13相抵触,所述后桥7上安装有后主钢板簧33和后副钢板簧34,所述后主钢板簧33的后端与所述第六支架16滑动连接,所述后副钢板簧34的后端与所述第五支架15滑动连接,所述后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1),所述车架(1)上安装有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第五支架(15)和第六支架(16);/n中桥(2),所述中桥(2)上安装有前主钢板簧(31)和前副钢板簧(32),所述前主钢板簧(3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3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2)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32)的后端可与所述第三支架(13)相抵触;/n后桥(7),所述后桥(7)上安装有后主钢板簧(33)和后副钢板簧(34),所述后主钢板簧(33)的后端与所述第六支架(16)滑动连接,所述后副钢板簧(34)的后端与所述第五支架(15)滑动连接,所述后副钢板簧(34)的前端可与所述第四支架(14)相抵触;/n平衡轴(6),所述平衡轴(6)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平衡轴(6)上活动安装有平衡梁支架(5),所述平衡梁支架(5)具有前吊耳(51)和后吊耳(52),所述前吊耳(51)与所述前主钢板簧(31)后端的卷耳铰接,所述后吊耳(52)与所述后主钢板簧(33)前端的卷耳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1),所述车架(1)上安装有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第四支架(14)、第五支架(15)和第六支架(16);
中桥(2),所述中桥(2)上安装有前主钢板簧(31)和前副钢板簧(32),所述前主钢板簧(3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3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2)滑动连接,所述前副钢板簧(32)的后端可与所述第三支架(13)相抵触;
后桥(7),所述后桥(7)上安装有后主钢板簧(33)和后副钢板簧(34),所述后主钢板簧(33)的后端与所述第六支架(16)滑动连接,所述后副钢板簧(34)的后端与所述第五支架(15)滑动连接,所述后副钢板簧(34)的前端可与所述第四支架(14)相抵触;
平衡轴(6),所述平衡轴(6)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平衡轴(6)上活动安装有平衡梁支架(5),所述平衡梁支架(5)具有前吊耳(51)和后吊耳(52),所述前吊耳(51)与所述前主钢板簧(31)后端的卷耳铰接,所述后吊耳(52)与所述后主钢板簧(33)前端的卷耳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机构(4),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支撑梁(41),所述支撑梁(41)的前端安装在所述中桥(2)上,所述支撑梁(41)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后桥(7)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4)还包括一拉杆(42)、摆臂(43)、第一摆杆(44)、第二摆杆(45)、活动压板(46)、第一缓速器(47)、第二缓速器(48)和第三缓速器(49),所述拉杆(42)悬挂在所述前主钢板簧(31)的后部,所述摆臂(43)铰接在所述平衡梁支架(5)的凸耳(53)上,所述第一摆杆(44)和所述第二摆杆(45)均铰接在所述摆臂(43)上,所述第二摆杆(45)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压板(46)铰接,所述活动压板(46)的前端与所述拉杆(42)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缓速器(47),所述活动压板(46)的后端与所述支撑梁(41)之间设有所述第二缓速器(48),所述第一摆杆(44)与所述支撑梁(41)之间设有所述第三缓速器(4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摆动的中后桥平衡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3)铰接在所述凸耳(53)的开口槽(53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张斌双赖焕珍邱腾达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固尔特矿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