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126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包括:门板;固设于所述门板上的纵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门板左右两端的主纵梁、沿横向间隔设于两所述主纵梁之间的若干加强纵梁;固设于所述门板上的横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门板上端的主横梁、沿竖向间隔设于两所述主横梁下方的若干加强横梁,所述主横梁的两端与两所述主纵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形成横向的第一连接线缝,若干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主纵梁固定连接;两连接装置,包括固设于相应的车厢顶部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竖向分别与所述主横梁和主纵梁固定连接以加固所述第一连接线缝。可以提高车厢尾门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用车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


技术介绍

1、矿用车,属非公路用车,主要用于矿山,工程方面,比一般载重车更耐用,载重也更多。矿用车的尾门上端与车厢之间通过七字钩铰接,当矿用车需要卸料时,车厢前部翘起,尾门自重旋转打开卸料。

2、但是,目前现有的矿用车的尾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尾门整体的框架结构强度不够,而卸料时物料又不断对其造成冲击,从而导致尾门容易被砸裂,使用寿命缩减,提高维修成本。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是本技术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包括:

4、门板;

5、固设于所述门板上的纵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门板左右两端的主纵梁、沿横向间隔设于两所述主纵梁之间的若干加强纵梁;

6、固设于所述门板上的横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门板上端的主横梁、沿竖向间隔设于两所述主横梁下方的若干加强横梁,所述主横梁的两端与两所述主纵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形成横向的第一连接线缝,若干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主纵梁固定连接,且若干所述加强横梁和加强纵梁之间呈网状设置;

7、两连接装置,包括固设于相应的车厢顶部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竖向分别与所述主横梁和主纵梁固定连接以加固所述第一连接线缝。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间隔设置的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插设有轴套,所述转动架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转动套设于所述轴套上。

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横梁与所述主纵梁的连接处之间分别形成若干竖向的第二连接线缝,所述加强横梁和主纵梁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横向连通贯穿所述第二连接线缝,若干所述第二连接线缝上分别固定焊接设有对应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靠近所述门板的一侧中部向内垂直凸起形成限位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的限位楞。

10、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主纵梁上凸起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缝相邻的定位部,所述第二限位槽贯穿所述定位部,所述加固板通过所述定位孔限位套设于所述定位部上定位设置。

11、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加强纵梁沿竖向间隔设置形成若干排,从上到下第一排的所述加强纵梁垂直固设于所述主横梁和加强横梁之间、第一排以外的所述加强纵梁分别垂直固设于若干所述加强横梁之间。

12、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加强横梁、若干所述加强纵梁和两所述主纵梁之间围合形成若干加强框,若干所述加强框的四角固定设有三角结构的加强筋。

13、进一步地,最下方的所述加强横梁和两所述主纵梁的连接处固定盖设有三角结构的加强板。

14、因此,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效果和/或优点:

15、1、本技术提供的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通过加宽主横梁,使主横梁的两端与两主纵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形成横向的第一连接线缝,使尾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车厢前部翘起,尾门自动旋转打开卸料,车厢内部物料频繁撞击主横梁的情况下,主横梁可以通过两端连接处分解所受到的撞击应力,提高主横梁的抗撞击强度,再通过连接装置的连接件沿竖向分别与主横梁和主纵梁固定连接以加固第一连接线缝,从而对主横梁和主纵梁之间的横向位移实现限位,避免第一连接线缝开裂位移,导致尾门结构散架,进一步加强了主横梁与主纵梁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尾门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16、2、本技术提供的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架,连接件包括两间隔设置的连接板,两连接板的上端固定插设有轴套,转动架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转动套设于轴套上,从而将连接件从现有的一块板厚为40mm的板材,替换为两间隔设置的20mm的板材,提高其与轴套焊接的面积,从而提高其通过轴套与转动架转动连接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其对第一连接线缝的加固强度。

17、3、本技术提供的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通过若干加固板对第二连接缝线进行加固,避免加强横梁和主纵梁之间产生横向位移,同时,通过限位楞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配合,对加强横梁和主纵梁之间实现竖向位移的限制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第二连接缝线的加固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加强横梁与主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尾门整体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18、应当明白,本技术的上文的概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在提供对如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进一步的解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架(43),所述连接件(42)包括两间隔设置的连接板(421),两所述连接板(421)的上端固定插设有轴套(44),所述转动架(43)远离所述固定座(41)的一端转动套设于所述轴套(4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32)与所述主纵梁(21)的连接处之间分别形成若干竖向的第二连接线缝(7),所述加强横梁(32)和主纵梁(21)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211),所述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211)横向连通贯穿所述第二连接线缝(7),若干所述第二连接线缝(7)上分别固定焊接设有对应的加固板(5),所述加固板(5)靠近所述门板(1)的一侧中部向内垂直凸起形成限位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211)内的限位楞(5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5)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52),所述主纵梁(21)上凸起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缝(7)相邻的定位部(212),所述第二限位槽(211)贯穿所述定位部(212),所述加固板(5)通过所述定位孔(52)限位套设于所述定位部(212)上定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加强纵梁(22)沿竖向间隔设置形成若干排,从上到下第一排的所述加强纵梁(22)垂直固设于所述主横梁(31)和加强横梁(32)之间、第一排以外的所述加强纵梁(22)分别垂直固设于若干所述加强横梁(32)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加强横梁(32)、若干所述加强纵梁(22)和两所述主纵梁(21)之间围合形成若干加强框(8),若干所述加强框(8)的四角固定设有三角结构的加强筋(8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最下方的所述加强横梁(32)和两所述主纵梁(21)的连接处固定盖设有三角结构的加强板(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架(43),所述连接件(42)包括两间隔设置的连接板(421),两所述连接板(421)的上端固定插设有轴套(44),所述转动架(43)远离所述固定座(41)的一端转动套设于所述轴套(4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32)与所述主纵梁(21)的连接处之间分别形成若干竖向的第二连接线缝(7),所述加强横梁(32)和主纵梁(21)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211),所述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211)横向连通贯穿所述第二连接线缝(7),若干所述第二连接线缝(7)上分别固定焊接设有对应的加固板(5),所述加固板(5)靠近所述门板(1)的一侧中部向内垂直凸起形成限位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21)和第二限位槽(211)内的限位楞(5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车厢尾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赖焕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固尔特矿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