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环菌胺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401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合物合成领域,公开了一种螺环菌胺及其合成方法,先分别合成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和对叔丁基环已酮;再将3‑(N‑乙基正丙胺)‑1,2‑丙二醇、对叔丁基环已酮和二甲苯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滴加浓硫酸,浓硫酸滴加完成后,升温回流脱水,降温,调节pH,静置分层,得上层有机相层和下层水层,对上层有机相层进行纯化得到螺环菌胺,合成的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含量在99%以上、转化率在95%以上;利用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与对叔丁基环已酮合成螺环菌胺,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合成的螺环菌胺的含量达98.3%以上,收率达91%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环菌胺及其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环菌胺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螺环菌胺,又名螺噁茂胺,英文名为SPIROXAMINE,分子式是C18H35NO2,分子量为297.476,CAS登记号为118134-30-8,农用化学品一种。螺环菌胺作用机理与特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抑制C-14脱甲基化酶的合成。应用:适宜作物与安全性小麦和大麦。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和各种锈病,大麦云纹病和条纹病。螺环菌胺是一种新型、内吸性的叶面杀菌剂,对白粉病特别有效;作用速度快且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和其他杀菌剂混配以扩大杀菌谱。螺环菌胺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广阔,因而其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螺环菌胺以往的合成工艺路线是:首先对叔丁基苯酚钯炭催化加氢还原得到对叔丁基环已酮,再用对叔丁基环已酮与3-氯-1,2-丙二醇反应得到中间体8叔丁基-2-氯甲基-1,4-二氧杂螺(4,5)癸烷,最后再用中间体与N-乙基正丙胺胺化制得螺环菌胺,但是此种方法的成本较高,且螺环菌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环菌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原料: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对叔丁基环已酮、二甲苯、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水溶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环菌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原料: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对叔丁基环已酮、二甲苯、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环菌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用量为: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140-161份、对叔丁基环已酮135-161份、二甲苯550-650份、浓硫酸90-107份、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50-250份。


3.一种螺环菌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合成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备用;
步骤2,合成对叔丁基环已酮,备用;
步骤3,将所述3-(N-乙基正丙胺)-1,2-丙二醇、对叔丁基环已酮和二甲苯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滴加浓硫酸,所述浓硫酸滴加完成后,升温回流脱水,降温,调节pH,静置分层,得上层有机相层和下层水层;
除去下层水层,向上层有机相层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一次,再采用水循环真空泵蒸馏去除溶剂、杂质和3-(N-乙基正丙胺)-1,2-丙二醇,最后采用旋片式真空泵进行减压蒸馏,得淡黄色油状液体螺环菌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环菌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的合成方法包含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1,在氮气保护下,对环氧丙醇边搅拌边缓慢升温,升温至50~55℃时滴加N-乙基正丙胺,所述N-乙基正丙胺滴加结束后,反应,降温,得混合物;
子步骤1.2,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甲基异丁基酮和氯化钠饱和水溶液,搅拌,转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得下层水层和上层有机相层;
对所述下层水层再次进行萃取,得萃取有机相层;合并所述上层有机相层和所述萃取有机相层,得粗产品;
子步骤1.3,对所述粗产品进行减压蒸馏,得无色透明液体3-(N-乙基-N-正丙胺)-1,2-丙二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环菌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明李仓珍谌敦国张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恒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