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87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实时海况、船舶线型外飘形状及双船并靠间距,确定防撞气囊(6)数量、防撞气囊(6)位于气囊约束框体(2)的位置,将未充气的防撞气囊(6)置于气囊约束框体(2)内部;通过第一气门嘴(13)和第二气门嘴(22)向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充入压缩气体,直至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内部气压值达到预设气压值,停止充气;将控制机构部件(4)设置在接收船(34)甲板靠近舷侧处,控制机构部件(4)与气压传感器(16)、油泵(31)无线连接;船舶并靠补给前,将气囊约束框体(2)通过钢缆(37)固定于接收船(34)舷侧,固定完成后进行船舶并靠补给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
技术介绍
船舶并靠补给时,特别是在极端海况的情况下,在风、浪、流的联合作用下,由于船舶间隙狭窄,两船之间会产生水动力干扰。大量观察表明,水动力干扰不仅包括一阶力,其使得接收船与补给船产生耦合的运动干扰响应;还包括二阶定常偏移力,其使得接收船与补给船发生平均位置的偏移。由于水动力相互作用,导致接收船与补给船之间剧烈运动,进而导致海上补给的失败,更为严重的会造成船上人员的伤亡事故。基于此,船舶并靠防撞装置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内置安全阀充气橡胶护舷,用于隔离船舶与船舶、船舶与码头,包括护舷体和安全阀,护舷体上开设有安装安全阀的通孔,通孔边沿上设置有安装座,安全阀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座的中部,安全阀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固定座位于护舷体外侧的一面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开设有排气孔,密封盖上还设置有连接件。但是内置安全阀充气橡胶护舷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此柔性护舷并不适应极端海况,二是此柔性护舷尺寸固定,不能控制双船并靠间距,三是此柔性护舷形状单一,不能适应船体线型外飘,四是由于护舷气密性以及双船并靠挤压力作用,护舷会出现压降现象,承载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应用于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实时海况、船舶线型外飘形状及双船并靠间距,确定防撞气囊(6)数量、防撞气囊(6)位于气囊约束框体(2)的位置,将未充气的防撞气囊(6)置于气囊约束框体(2)内部;通过第一气门嘴(13)和第二气门嘴(22)向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充入压缩气体,直至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内部气压值达到预设气压值,停止充气;将控制机构部件(4)设置在接收船(34)甲板靠近舷侧处,控制机构部件(4)与气压传感器(16)、油泵(31)无线连接;船舶并靠补给前,将气囊约束框体(2)通过钢缆(37)固定于接收船(34)舷侧,固定完成后进行船舶并靠补给作业。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制作:制作第一固定部件(8)、第一充放气管(9)、第一气压表(10)、第一三通管(11)、第一开关控制阀(12)、第一气门嘴(13),将第一固定部件(8)与第一充放气管(9)密封连接,第一充放气管(9)与第一气压表(10)、第一三通管(11)相连接,第一三通管(11)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控制阀(12)、第一气门嘴(13);制作第二固定部件(17)、第二充放气管(18)、第二气压表(19)、第二三通管(20)、第二开关控制阀(21)、第二气门嘴(22),将第二固定部件(17)与第二充放气管(18)密封连接,第二充放气管(18)与第二气压表(19)、第二三通管(20),第二三通管(20)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控制阀(21)、第二气门嘴(22);制作钢瓶(15),内底(23)为双层底且中央处开有内底排气孔(26),外底(25)为单层底且开有4个外底排气孔(33),制作球形珠粒(27)、活塞杆(28)、液压缸(29)、油管(30)、油泵(31)、油箱(32),将球形珠粒(27)与活塞杆(28)相连接,活塞杆(28)置于液压缸(29)中,液压缸(29)、油泵(31)、油箱(32)通过油管(30)连接,油箱(32)固定于外底(25);将钢瓶(15)与第二充放气管(18)密封连接;制作防撞气囊(6),防撞气囊(6)顶部与第一固定部件(8)、第二固定部件(17)密封连接,防撞气囊(6)内部钢瓶(15)处安装有固定网(7),以限制钢瓶(15)横向位移,固定网(7)采用骨架式结构,且采用橡胶材质,防撞气囊(6)内侧部位安装有气压传感器(16);制作气囊约束框体(2),所述气囊约束框体(2)为网状框体,且采用橡胶材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球形珠粒(27)与活塞杆(28)相连接,包括:将球形珠粒(27)与活塞杆(28)焊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网(7)采用预设结构,且采用预设材质的材料,包括:固定网(7)采用骨架式结构,且采用橡胶材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压传感器(16)用于监测防撞气囊(6)内部气压并向控制机构部件(4)输送防撞气囊(6)内部气压值。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约束框体(2)为网状框体,且采用橡胶材质,包括:气囊约束框体(2)为骨架式结构网状框体,且采用抗海水腐蚀处理过的橡胶材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通过气囊约束框体与多个防撞气囊共同承担双船并靠产生的挤压力,通过改变防撞气囊数量,可以适应一般海况和极端海况,通过调整气囊约束框体内部防撞气囊数量及位置改变防撞装置的形状及尺寸,从而更好地适应船舶线型外飘以及改变双船并靠间距,通过气压稳定模块和控制机构部件解决气囊气密性问题和双船并靠挤压力造成的气囊压降问题,保证船舶在一般海况以及极端海况并靠作业时防撞气囊内部气压值始终保持为预设气压值,保证防撞气囊承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单个防撞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撞气囊模块(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气囊充放气子模块(5)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固定网(7)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气囊约束框体(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气压稳定模块(3)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钢瓶(15)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多个防撞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正常作业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气压稳定模块(3)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所述方法包括:/n根据实时海况、船舶线型外飘形状及双船并靠间距,确定防撞气囊(6)数量、防撞气囊(6)位于气囊约束框体(2)的位置,将未充气的防撞气囊(6)置于气囊约束框体(2)内部;/n通过第一气门嘴(13)和第二气门嘴(22)向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充入压缩气体,直至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内部气压值达到预设气压值,停止充气;/n将控制机构部件(4)设置在接收船(34)甲板靠近舷侧处,控制机构部件(4)与气压传感器(16)、油泵(31)无线连接;/n船舶并靠补给前,将气囊约束框体(2)通过钢缆(37)固定于接收船(34)舷侧,固定完成后进行船舶并靠补给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实时海况、船舶线型外飘形状及双船并靠间距,确定防撞气囊(6)数量、防撞气囊(6)位于气囊约束框体(2)的位置,将未充气的防撞气囊(6)置于气囊约束框体(2)内部;
通过第一气门嘴(13)和第二气门嘴(22)向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充入压缩气体,直至防撞气囊(6)和钢瓶(15)内部气压值达到预设气压值,停止充气;
将控制机构部件(4)设置在接收船(34)甲板靠近舷侧处,控制机构部件(4)与气压传感器(16)、油泵(31)无线连接;
船舶并靠补给前,将气囊约束框体(2)通过钢缆(37)固定于接收船(34)舷侧,固定完成后进行船舶并靠补给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制作:
制作第一固定部件(8)、第一充放气管(9)、第一气压表(10)、第一三通管(11)、第一开关控制阀(12)、第一气门嘴(13),将第一固定部件(8)与第一充放气管(9)密封连接,第一充放气管(9)与第一气压表(10)、第一三通管(11)相连接,第一三通管(11)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控制阀(12)、第一气门嘴(13);
制作第二固定部件(17)、第二充放气管(18)、第二气压表(19)、第二三通管(20)、第二开关控制阀(21)、第二气门嘴(22),将第二固定部件(17)与第二充放气管(18)密封连接,第二充放气管(18)与第二气压表(19)、第二三通管(20),第二三通管(20)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控制阀(21)、第二气门嘴(22);
制作钢瓶(15),内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杨崔宇朋郝璇余建星周吉吴静怡李振眠高扬成司元孙若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