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1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防护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和减震组件,防护板包括抵接侧板和连接侧板,减震组件包括两组第一铰接杆、两组第二铰接杆和两组第三铰接杆,每组第一铰接杆分别铰接在抵接侧板上,每组第二铰接杆分别铰接在船体上,同组的第一铰接杆与同组的第二铰接杆均交叉设置,同组的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同组的第二铰接杆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铰接处均铰接有第三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同一侧的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两个第三铰接杆,可以铰接围合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形变可以对船舶的冲击起到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防护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时代的飞速发展,船舶使用频次也逐年增加,在码头或者堤岸一般设置有设置多个减震轮胎,船舶靠岸会冲击减震轮胎,通过轮胎对船舶进行减震,方便船舶的停靠。但仅通过轮胎的减震方式对船舶进行减震,效果明显很差。不仅造成船舶整体的晃动情况严重易损坏船舶上的零部件,同时大幅度的振动容易使得乘客感觉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停靠时振动幅度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和位于防护板内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包括抵接侧板和连接侧板,所述抵接侧板与所述连接侧板围合成腔室,所述减震组件位于所述腔室内,船体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从所述船体方向至所述防护板方向逐渐降低,斜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侧板一端铰接于所述抵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两组第一铰接杆、两组第二铰接杆和两组第三铰接杆,每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和所述第三铰接杆的数量均为两个,每组所述第一铰接杆分别铰接在所述抵接侧板上,每组所述第二铰接杆分别铰接在所述船体上,同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铰接杆均交叉设置,同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的铰接处均铰接有所述第三铰接杆,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杆和所述第二铰接杆上,同组的所述第三铰接杆相互平行,一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的铰接处与另一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杆的铰接处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拉紧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侧板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内安装有拨水轮,所述拨水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连接于所述透水孔的侧壁,所述转轴将所述透水孔分割成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孔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拨水轮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的一侧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叶片设置有凹弧面,所述叶片沿第二孔、腔室和第一孔的方向转动时,水流冲击所述凹弧面带动所述叶片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可驱动所述转轴翻转的翻转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可对所述翻转组件进行限定的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组件包括转动齿圈、驱动齿轮和动力件,所述转动齿圈的一侧设置有环槽,所述定位柱插接在所述环槽内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环槽,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转动齿圈外侧壁相啮合,所述动力件可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侧板的底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嵌入所述滑槽内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进一步地,所述船体一侧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减震组件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拉紧组件包括伸缩柱和拉簧,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杆上,所述拉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连接杆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同一侧的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两个第三铰接杆,可以铰接围合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形变可以对船舶的冲击起到减震的作用。且通过此种结构设置,无需在抵接侧板和船体上开设活动槽供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进行移动,保证了抵接侧板的结构强度。2、第一孔的面积大于第二孔的面积,使得腔室内水流更多的从第二孔内流出,此时会带动拨水轮转动,将船舶撞击后产生的动能部分传递到拨水轮上,驱动拨水轮的转动,进而消除了部分动能,降低了船舶的振动幅度。同时,降低了水流冲击的动能,避免船舶一侧形成涡流导致船舶停靠不稳。3、水流冲击凹弧面,大部分水流冲击的动能直接作用在凹弧面上,被反射的较少,因此更容易带动拨水轮沿水流冲击的方向转动,进而即有利于水流流出,又便于拨水轮转动。4、当停靠的船舶需要启动时,驱动翻转组件对转轴进行翻转,进而对凹弧面进行翻转,使得水流冲击凹弧面带动拨水轮转动,进而使得水流快速流到腔室内,使得减震组件快速复位,便于下次停靠时减震。5、定位柱和环槽的设备,对转动齿圈进行限定,使得转动齿圈在转动时中心位置不发生偏移,进而避免翻转后的拨水轮位置发生偏移,保证了拨水轮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所采用的伸缩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所采用的拨水轮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所采用的拨水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所采用的翻转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所采用的定位柱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所采用的环槽的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板;11、抵接侧板;12、连接侧板;13、腔室;14、滑板;141、安装腔;142、定位柱;15、透水孔;151、第一孔;152、第二孔;16、滑块;2、减震组件;21、第一铰接杆;22、第二铰接杆;23、第三铰接杆;24、连接杆;3、船体;31、斜面;32、滑槽;33、容纳腔;4、拉紧组件;41、伸缩杆;411、滑动杆;412、连接套;413、溢流孔;42、拉簧;5、拨水轮;51、转轴;52、叶片;521、凹弧面;6、翻转组件;61、转动齿圈;611、环槽;62、驱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1)和位于防护板(1)内的减震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包括抵接侧板(11)和连接侧板(12),所述抵接侧板(11)与所述连接侧板(12)围合成腔室(13),所述减震组件(2)位于所述腔室(13)内,船体(3)的一侧设置有斜面(31),所述斜面(31)从所述船体(3)方向至所述防护板(1)方向逐渐降低,斜面(31)上开设有滑槽(32),所述连接侧板(12)一端铰接于所述抵接侧板(11),所述连接侧板(1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32),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两组第一铰接杆(21)、两组第二铰接杆(22)和两组第三铰接杆(23),每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所述第二铰接杆(22)和所述第三铰接杆(23)的数量均为两个,每组所述第一铰接杆(21)分别铰接在所述抵接侧板(11)上,每组所述第二铰接杆(22)分别铰接在所述船体(3)上,同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铰接杆(22)均交叉设置,同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的一端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铰接处均铰接有所述第三铰接杆(23),所述第三铰接杆(2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杆(21)和所述第二铰接杆(22)上,同组的所述第三铰接杆(23)相互平行,一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铰接处与另一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铰接处连接有连接杆(24),两个所述连接杆(24)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24)之间连接有拉紧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1)和位于防护板(1)内的减震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包括抵接侧板(11)和连接侧板(12),所述抵接侧板(11)与所述连接侧板(12)围合成腔室(13),所述减震组件(2)位于所述腔室(13)内,船体(3)的一侧设置有斜面(31),所述斜面(31)从所述船体(3)方向至所述防护板(1)方向逐渐降低,斜面(31)上开设有滑槽(32),所述连接侧板(12)一端铰接于所述抵接侧板(11),所述连接侧板(1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32),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两组第一铰接杆(21)、两组第二铰接杆(22)和两组第三铰接杆(23),每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所述第二铰接杆(22)和所述第三铰接杆(23)的数量均为两个,每组所述第一铰接杆(21)分别铰接在所述抵接侧板(11)上,每组所述第二铰接杆(22)分别铰接在所述船体(3)上,同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铰接杆(22)均交叉设置,同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的一端与同组的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铰接处均铰接有所述第三铰接杆(23),所述第三铰接杆(2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杆(21)和所述第二铰接杆(22)上,同组的所述第三铰接杆(23)相互平行,一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铰接处与另一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1)与所述第二铰接杆(22)的铰接处连接有连接杆(24),两个所述连接杆(24)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24)之间连接有拉紧组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碰撞减震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板(12)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滑板(14),所述滑板(14)上设置有透水孔(15),所述透水孔(15)内安装有拨水轮(5),所述拨水轮(5)包括转轴(51),所述转轴(51)转连接于所述透水孔(15)的侧壁,所述转轴(51)将所述透水孔(15)分割成第一孔(151)和第二孔(152),所述第一孔(15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孔(152)的面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练兵李皓高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