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83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涉及管道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管道机器人前进时可能发生碰撞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顶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车体一侧设置有接线口,所述车体远离接线口一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车体设置有用于缓冲防护板传递的冲击力的缓冲组件,具有对管道机器人进行防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检测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地下管道检测,一般采用管道机器人。管道机器人可以实现管道的内窥检测工作,可以检测管道的破裂、腐蚀的焊缝质量等情况。目前,公告号为CN20876455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管道检测机器人,包括驱动小车、驱动轮、电机、摄像机以及电线。驱动小车上固定有气筒,气筒内设有活塞,活塞与气筒各侧壁均抵接,驱动轮上连接有联动活塞往复运动的联动组件,气筒沿活塞运动方向上的两端侧壁上均开有一个进气孔和一个通气孔,两端的进气孔均设有限制气体从气筒排出外界的第一单向阀,两端的排气孔均设有限制气体从外界进入气筒的第二单向阀,两端的排气孔均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另一端的管口均朝向摄像机的镜头。但是,管道内部时常会存在障碍物,并且当管道内存在一定积水时,障碍物容易被掩盖,此时管道机器人在前进的过程中可能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对管道机器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具有对管道机器人进行防护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顶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车体一侧设置有接线口,所述车体远离接线口一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车体设置有用于缓冲防护板传递的冲击力的缓冲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向前运动时,通过防护板进行防护,降低车体在行进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可能;当防护板与车体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由缓冲组件进行缓冲,使得车体受到的冲击减小;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能够在车体行进中进行防护,降低管道机器人发生故障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与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对称设置于车体远离接线口一侧,所述连接杆与车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连接杆外周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接于防护板,另一端抵接于车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防护板向车体传递的冲击力被第一弹簧缓冲,有利于降低车体出现故障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挡板组成,两个所述挡板倾斜设置且一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挡板的连接端与车体的间距大于挡板另一端与车体的间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由倾斜设置的挡板组成,有利于使遇到的障碍物沿挡板向两侧滑动,阻碍障碍物与车体产生碰撞。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道存在积水时,积水通过透水孔穿过防护板,有利于降低防护板前进遇到的阻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靠近车体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杆螺接于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连接杆螺接于连接孔,有利于调节防护板的上下高度,使得防护板的高度适应车体的高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底部对称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容纳有滚球,所述滚球滚动于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滚球滚动连接于地面,有利于对防护板提供一定的支撑,降低车体重心前移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板底部对称设置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包括内杆与外杆,所述外杆固定于防护板底部,所述内杆固定于安装块顶部,所述外杆开设有滑槽,所述内杆上下滑动于滑槽,所述滑槽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接于滑槽,另一端抵接于内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滚轮遇到障碍而向上传递冲击时,通过第二弹簧缓冲冲击,有利于降低防护板受到的冲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杆底部开设有向上延伸的调节孔,所述外杆螺接于调节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外杆螺接于调节孔,能够对缓冲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滚球适应防护板的高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车体行进过程中,通过防护板阻碍障碍物与车体发生碰撞,再通过缓冲组件缓冲车体可能受到的冲击;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能够对车体进行防护,有利于降低管道机器人出现故障的可能;2.防护板开设有透水孔,有利于降低管道积水时防护板受到的阻力,并且通过滚球对防护板进行支撑,能够降低车体重心前倾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突显缓冲组件的内部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挡板连接结构的内部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车体;101、车轮;2、摄像头;3、接线口;4、防护板;401、挡板;5、缓冲组件;6、第一弹簧;7、连接杆;8、透水孔;9、连接孔;10、安装块;11、容纳槽;12、滚球;13、缓冲杆;131、内杆;132、外杆;14、滑槽;15、第二弹簧;16、调节孔;17、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顶部固定有摄像头2,用于监控管道内的实际情况。车体1一侧设置有接线口3,用于与外部线缆连接,车体1底部设置有车轮101,车轮101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卸更换。参见图1,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缆线与接线口3相连接,通过缆线对车体1进行控制,使得车体1在管道内进行运动,接着由摄像头2对管道内的实际情况进行拍摄。参见图1,车体1远离接线口3一侧设置有防护板4,当车体1前进时,通过防护板4对车体1进行防护。车体1设置有缓冲组件5,用于缓冲防护板4与障碍物碰撞时传递至车体1的冲力。参见图1与图2,缓冲组件5包括第一弹簧6与连接杆7,车体1远离接线口3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7,安装槽17朝接线口3方向延伸。连接杆7滑动连接于安装槽17,连接杆7远离车体1一侧连接于防护板4,第一弹簧6套设于连接杆7外周侧,连接杆7一端抵接于防护板4,另一端抵接于车体1。参见图1与图2,当防护板4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防护板4将冲击力传递至连接杆7,此时连接杆7滑动于安装槽17,第一弹簧6受到防护板4的挤压对防护板4释放一定的弹力,用于缓冲防护板4的冲力。参见图1,防护板4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挡板401组成,挡板401倾斜设置且一端固定相连,两个挡板401相连接的一侧与车体1的间距大于挡板401另一侧与车体1的间距,使得防护板4的横截面成“V”字形且尖角侧朝向远离车体1方向。参见图1与图2,防护板4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水孔8,一方面能够减轻防护板4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够减小防护板4在积水中前行时受到的阻力。防护板4对称开设有两组连接孔9,两组连接孔9分别位于两个挡板401,每组连接孔9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连接杆7螺接于连接孔9,当车体1的车轮101直径较大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设置有摄像头(2),所述车体(1)一侧设置有接线口(3),所述车体(1)远离接线口(3)一侧设置有防护板(4),所述车体(1)设置有用于缓冲防护板(4)传递的冲击力的缓冲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设置有摄像头(2),所述车体(1)一侧设置有接线口(3),所述车体(1)远离接线口(3)一侧设置有防护板(4),所述车体(1)设置有用于缓冲防护板(4)传递的冲击力的缓冲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第一弹簧(6)与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对称设置于车体(1)远离接线口(3)一侧,所述连接杆(7)与车体(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套设于连接杆(7)外周侧,所述第一弹簧(6)一端抵接于防护板(4),另一端抵接于车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4)由两个对称设置的挡板(401)组成,两个所述挡板(401)倾斜设置且一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挡板(401)的连接端与车体(1)的间距大于挡板(401)另一端与车体(1)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机器人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4)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透水孔(8)。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振捷吴鼎鼎雷杰涛林守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兴鼎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