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塑胶产品内部有倒扣、扣位等结构,在被顶出脱模时,可以采用斜顶结构出模,斜顶设计相对工艺简单,成本也较低。斜顶是顺着一定角度斜着向前推进,当向前一段行程后,这个扣位的位置就脱离了塑胶的内侧接触,从而使产品能顺利取出。然而,产品注塑完成后,产品与斜顶之间存在抱紧力,在脱模时,产品跟着斜顶运动,导致出现粘斜顶现象,不易于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旨在解决产品与斜顶之间存在抱紧力,在脱模时,产品跟着斜顶运动,导致出现粘斜顶现象,不易于脱模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的第一通槽;后模芯,所述后模芯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斜顶块,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芯上,且所述斜顶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斜面滑动连接;直顶块,所述直顶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内,且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部,所述直顶块与所述斜顶块相抵接,所述直顶块远离所述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用于注塑于汽车功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n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的第一通槽;/n后模芯,所述后模芯上设置有第一斜面;/n斜顶块,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芯上,且所述斜顶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斜面滑动连接;/n直顶块,所述直顶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内,且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部,所述直顶块与所述斜顶块相抵接,所述直顶块远离所述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形成胶位面;/n其中,注塑完成后,当所述斜顶块沿所述第一斜面运动,所述胶位面用于防止限位缺口位置的产品随斜顶块斜向上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用于注塑于汽车功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的第一通槽;
后模芯,所述后模芯上设置有第一斜面;
斜顶块,所述斜顶块设置于所述后模芯上,且所述斜顶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斜面滑动连接;
直顶块,所述直顶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内,且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部,所述直顶块与所述斜顶块相抵接,所述直顶块远离所述第一斜面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形成胶位面;
其中,注塑完成后,当所述斜顶块沿所述第一斜面运动,所述胶位面用于防止限位缺口位置的产品随斜顶块斜向上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缺口的截面呈Z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底板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若干导套;
若干斜顶联杆,所述斜顶联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基板并与所述斜顶块连接,所述斜顶联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斜顶联杆上套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导套;
其中,当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基板运动时,所述斜顶联杆沿所述导套将所述斜顶块顶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斜顶联杆贯穿所述导向块以及所述基板并连接于所述斜顶块上,所述斜顶联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相对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联杆倾斜设置,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
顶针板,所述顶针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滑槽;
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斜顶联杆的第二端贯穿所述滑动块并铰接于所述底板上;
直顶杆,所述直顶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基板并与所述直顶块连接,所述直顶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顶针板相连接;
其中,当所述顶针板相对于所述基板运动时,所述斜顶联杆的第二端驱动所述滑动块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斜顶联杆的第一端沿所述导套将所述斜顶块顶起,所述直顶杆顶起所述直顶块,且所述直顶块向上的位移量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林,贾宇霖,尹覃伟,熊向军,谢万川,段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