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其主要是将该第一模具及该第二模具通过装夹固定在一注塑机上,而该注塑机至少具有硬胶和软胶两炮嘴,软胶炮嘴第一次不参与工作,当硬胶塑胶原料被融化通过机台炮嘴对准第一模具的唧嘴开始射胶,待冷却后第一模具中有一硬胶半成品,接着,第一模具及该第二模具旋转180度,使第一模具及第二模具分别被旋转至软胶及硬胶区域,并通过第二模具及第一模具分别用硬胶和软胶炮嘴注胶,注塑完成位于软胶区域第一模具中的双色成品即可被注塑出来,因此,通过前述的方式可简化了注塑双色成型的工序及解决了传统技术双色分配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设备,特别是指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
技术介绍
模具在工业生产上能用注塑、吹塑、挤出、压铸、锻压或冲压成型等方法得到所需的产品,所以模具在目前的工业中是非常普见的一种制造设备;详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物品成型的工具,这种工具主要是由多种零件所组成,且能通过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因此,模具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再者,由于模具是利用外力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或尺寸的制造工具,以致模具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模锻、冷镦、挤压、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而且大部份模具均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并且可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使坯料能够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而应用内腔形状的则能够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又模具一般包括一凸模及一凹模两大部分,二者可做分合等作动,当合拢时可将坯料注入至模具型腔成形中,待坯料冷却后即可分开取出制件;更甚者,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能够有较高要求,因此,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目前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目前模具应用在双色成型的产品制造时,却有不易注塑成型及双色分配不均的问题,因而造成产品外观的不良,使产品的报废品变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及成本增加等问题,亦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其包括一第一模具及一第二模具;其中该第一模具至少具有一第一上模块及一第一下模块,而该第一上模块由一第一上顶板、一第一水口板及一第一上底板所组成,且该第一水口板设在该第一上顶板及该第一上底板之间,而该第一上顶板的顶部设有一唧嘴及一塞打螺丝,且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周缘设有复数个导柱,而近该导柱的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上设有小拉杆,又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一第一上模仁。另该第一下模块包括一第一下顶板及一第一下底板,其中该第一下顶板与该第一上模块的该第一上底板相对,而该第一下顶板的顶部上设有一尼龙胶塞,又该第一下顶板的顶部相对该第一上模块的该导柱及该第一上模仁处分别设有导引孔及一第一下模仁,而该第一下底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两相隔一距隔的间隔板,且该第一底板朝该两间隔板依序设有一顶针底板及一顶针面板,而该顶计面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复数回位弹簧。该第二模具至少具有一第二上模块及一第二下模块,而该第二上模块由一第二上顶板、一第二水口板及一第二上底板所组成,且该第二水口板设在该第二上顶板及该第二上底板之间,而该第二上顶板的顶部设有一唧嘴及一塞打螺丝,且该第二上底板的底部周缘设有复数个导柱,而近该导柱的该第二上底板的底部上设有小拉杆,又该第二上底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一第二上模仁。另该第二下模块包括一第二下顶板及一第二下底板,其中该第二下顶板与该第二上模块的该第二上底板相对,而该第二下顶板的顶部上设有一尼龙胶塞,又该第二下顶板的顶部相对该第二上模块的该导柱及该第二上模仁处分别设有导引孔及一第二下模仁,而该第二下底板与该第二下顶板之间设有两间隔板,且该第二底板朝该两间隔板依序设有一顶针底板及一顶针面板,而该顶计面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复数回位弹簧。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回位弹簧为一压缩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工作的时候,其主要是将该第一模具及该第二模具通过装夹固定在一注塑机上,而该注塑机至少具有硬胶和软胶两炮嘴,因此当注塑机升温升压开始工作,控制软胶炮嘴为封闭状态,第一次不参与工作,当硬胶塑胶原料被融化通过机台炮嘴对准该第一模具的该唧嘴开始射胶,且当设定的时间到了,准备开模动作时,该第一模具的该唧嘴及该导柱保持不动,而该第一模具的该第一上顶板在注该塑机的作用力下向后退,进而带动该第一水口板、该第一上底板、该第一下顶板、该间隔板、该顶针底板、该顶针面板、该第一下底板、该第一上模仁、第一下模仁、该塞打螺丝、该小拉杆、该尼龙胶塞、该唧嘴、该导柱及回位弹簧同时后退,而由于该第一上底板和该第一下顶板之间直接有该尼龙胶塞拉住的作用,所以该第一水口板和该第一上底板板先开,此时,该尼龙胶塞被拉开,该第一上底板及该第一下顶板分离,待冷却该第一上模仁及第一下模仁中的硬胶半成品,即可将该第一模具及该第二模具旋转180度,使该第一模具及该第二模具分别被旋转至软胶及硬胶区域,接续,该第二模具及该第一模具分别用硬胶和软胶炮嘴注胶,待设定的注塑时间到了,该第二模具中硬胶半成品已经注塑出来,而位于软胶区域的该第一模具中的双色成品则也被注塑出来且被顶棍顶出,而在该第二模具中的硬胶半成品则不被顶出工作,通过前述的方式可简化了注塑双色成型的工序及解决了传统技术双色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可提升产品外观,使产品的报废品减少,同时提高致生产效率,使产品的竞争力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上模块及第二上模块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上模块及第二上模块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下模块及第二下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其包括一第一模具10及一第二模具20;其中该第一模具10至少具有一第一上模块11及一第一下模块12,而该第一上模块11由一第一上顶板111、一第一水口板112及一第一上底板113所组成,且该第一水口板112设在该第一上顶板111及该第一上底板113之间,而该第一上顶板111的顶部设有一唧嘴114及一塞打螺丝115,且该第一上底板113的底部周缘设有复数个导柱116,而近该导柱116的该第一上底板113的底部上设有小拉杆117,又该第一上底板113的底部中央设有一第一上模仁118。另该第一下模块12包括一第一下顶板121及一第一下底板122,其中该第一下顶板121与该第一上模块11的该第一上底板113相对,而该第一下顶板121的顶部上设有一尼龙胶塞123,又该第一下顶板121的顶部相对该第一上模块11的该导柱116及该第一上模仁118处分别设有导引孔124及一第一下模仁125,而该第一下底板122与该第一下顶板121之间设有两相隔一距隔的间隔板126,且该第一底板122朝该两间隔板126依序设有一顶针底板127及一顶针面板128,而该顶计面板128与该第一下顶板121之间设有复数回位弹簧129。该第二模具20至少具有一第二上模块21及一第二下模块22,而该第二上模块21由一第二上顶板211、一第二水口板212及一第二上底板213所组成,且该第二水口板212设在该第二上顶板211及该第二上底板213之间,而该第二上顶板211的顶部设有一唧嘴214及一塞打螺丝215,且该第二上底板213的底部周缘设有复数个导柱216,而近该导柱216的该第二上底板213的底部上设有小拉杆217,又该第二上底板213的底部中央设有一第二上模仁218。另该第二下模块22包括一第二下顶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模具及一第二模具;其中该第一模具至少具有一第一上模块及一第一下模块,而该第一上模块由一第一上顶板、一第一水口板及一第一上底板所组成,且该第一水口板设在该第一上顶板及该第一上底板之间,而该第一上顶板的顶部设有一唧嘴及一塞打螺丝,且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周缘设有复数个导柱,而近该导柱的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上设有小拉杆,又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一第一上模仁;/n另该第一下模块包括一第一下顶板及一第一下底板,其中该第一下顶板与该第一上模块的该第一上底板相对,而该第一下顶板的顶部上设有一尼龙胶塞,又该第一下顶板的顶部相对该第一上模块的该导柱及该第一上模仁处分别设有导引孔及一第一下模仁,而该第一下底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两相隔一距离的间隔板,且第一下底板朝该两间隔板依序设有一顶针底板及一顶针面板,而顶针面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复数回位弹簧;/n该第二模具至少具有一第二上模块及一第二下模块,而该第二上模块由一第二上顶板、一第二水口板及一第二上底板所组成,且该第二水口板设在该第二上顶板及该第二上底板之间,而该第二上顶板的顶部设有一唧嘴及一塞打螺丝,且该第二上底板的底部周缘设有复数个导柱,而近该导柱的该第二上底板的底部上设有小拉杆,又该第二上底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一第二上模仁;/n另该第二下模块包括一第二下顶板及一第二下底板,其中该第二下顶板与该第二上模块的该第二上底板相对,而该第二下顶板的顶部上设有一尼龙胶塞,又该第二下顶板的顶部相对该第二上模块的该导柱及该第二上模仁处分别设有导引孔及一第二下模仁,而该第二下底板与该第二下顶板之间设有两间隔板,且第二下底板朝该两间隔板依序设有一顶针底板及一顶针面板,而该顶针面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复数回位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模具及一第二模具;其中该第一模具至少具有一第一上模块及一第一下模块,而该第一上模块由一第一上顶板、一第一水口板及一第一上底板所组成,且该第一水口板设在该第一上顶板及该第一上底板之间,而该第一上顶板的顶部设有一唧嘴及一塞打螺丝,且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周缘设有复数个导柱,而近该导柱的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上设有小拉杆,又该第一上底板的底部中央设有一第一上模仁;
另该第一下模块包括一第一下顶板及一第一下底板,其中该第一下顶板与该第一上模块的该第一上底板相对,而该第一下顶板的顶部上设有一尼龙胶塞,又该第一下顶板的顶部相对该第一上模块的该导柱及该第一上模仁处分别设有导引孔及一第一下模仁,而该第一下底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两相隔一距离的间隔板,且第一下底板朝该两间隔板依序设有一顶针底板及一顶针面板,而顶针面板与该第一下顶板之间设有复数回位弹簧;
该第二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刚,
申请(专利权)人: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