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049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特点是包括离合器和曲轴,离合器上设有离合齿轮组,离合器带动离合齿轮组沿其轴向运动,离合齿轮组驱动设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离合齿轮组包括相重叠的主齿轮和副齿轮,松放离合时,离合器推动离合齿轮组移动,副齿轮先与曲轴齿轮啮合,离合齿轮组继续移动,主齿轮再与曲轴齿轮啮合,优点是副齿轮起到齿轮初步啮合导向作用,能有效抑制顿挫,在与传动齿轮咬合状态下,副齿轮始终都会给主齿轮一个侧向力来防止间隙的产生,能有效的抑制异响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涉及水上运动的冲浪板,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冲浪板的控制盒。
技术介绍
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可将传动系统随时分离或接合。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通过齿轮传动,离合器上设有离合器齿轮驱动曲轴上的齿轮,长时间使用齿轮之间会发生打滑现象,从而造成发动机的空转,摩托车无法正常使用。如公开号为CN209305770U的摩托车发动机离合器主动齿轮组件,包括发动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的一侧设置有发动机主动齿轮,所述发动机主动齿轮的底部设置有离合主动齿轮。上述结构中的曲轴上齿轮与离合上的齿轮直接啮合,时常会发生顿挫的现象,影响日常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抑制齿轮啮合顿挫和异响的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包括离合器和曲轴,所述的离合器上设有离合齿轮组,离合器带动离合齿轮组沿其轴向运动,离合齿轮组驱动设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所述的离合齿轮组包括相重叠的主齿轮和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转动配合,主齿轮上沿其轴向至少设置有一个限位柱,副齿轮上开设有数量与限位柱相同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柱的上端伸入限位槽内并在限位槽内活动,主齿轮的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卡槽,副齿轮上开设有数量与卡槽相同的通槽,所述的通槽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相对应,卡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介于卡槽和通槽之间,复位弹簧限制主齿轮和副齿轮的初始位置及副齿轮的旋转角度,松放离合时,离合器推动离合齿轮组移动,副齿轮先与曲轴齿轮啮合,离合齿轮组继续移动,主齿轮再与曲轴齿轮啮合。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主齿轮的中心处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的副齿轮套设在所述的安装部上并与其转动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副齿轮的侧部设置有顶盖,所述的顶盖套设在所述的安装部上,所述的顶盖与所述的限位柱固定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主齿轮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的第一接触面位于主齿轮的外圈,所述的第二接触面位于主齿轮的内圈,所述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二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的第二接触面之间开设有凹陷槽,所述的卡槽位于所述的凹陷槽内,所述的限位柱位于所述的凹陷槽内。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限位柱的数量为三个,均匀的分布在之主齿轮上。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卡槽的数量为六个,均匀的分布在之主齿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包括离合器和曲轴,离合器上设有离合齿轮组,离合器带动离合齿轮组沿其轴向运动,离合齿轮组驱动设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离合齿轮组包括相重叠的主齿轮和副齿轮,松放离合时,离合器推动离合齿轮组移动,副齿轮先与曲轴齿轮啮合,离合齿轮组继续移动,主齿轮再与曲轴齿轮啮合,副齿轮起到齿轮初步啮合导向作用,能有效抑制顿挫,在与传动齿轮咬合状态下,副齿轮始终都会给主齿轮一个侧向力来防止间隙的产生,能有效的抑制异响的产生。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在咬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咬合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离合齿轮组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主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离合齿轮组在初始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离合齿轮组在初始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离合齿轮组在咬合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包括离合器1,离合器1上设有离合齿轮组,离合器1带动离合齿轮组沿其轴向运动,曲轴2,曲轴2上设有曲轴齿轮3,离合齿轮组驱动设在曲轴1上的曲轴齿轮3。进一步的,离合器齿轮组包括相重叠的主齿轮4和副齿轮5,主齿轮4与副齿轮5转动配合,主齿轮4的中心处设置有安装部6,副齿轮5套设在安装部6上并与其转动配合。主齿轮4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限位柱7,副齿轮5上开设有数量与限位柱7相同的限位槽8,限位柱7的上端伸入限位槽8内并在限位槽7内活动。优选的,限位柱7的数量为三个均匀分布在主齿轮4上,三个限位柱7与主齿轮4的圆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的度数均为120°。主齿轮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卡槽9,副齿轮5上开设有数量与卡槽9相同的通槽10,通槽10的位置与卡槽9的位置相对应,卡槽9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介于卡槽9和通槽10之间,复位弹簧11用于限制主齿轮4和副齿轮5的初始位置及副齿轮5的旋转角度。优选的,卡槽9的数量为六个均匀分布在主齿轮4上,每两个限位柱7之间均匀设有两个卡槽9。副齿轮5的侧部设置有还顶盖12,顶盖12套设在安装部6上,顶盖12通过螺钉16与限位柱7固定连接,顶盖12盖住副齿轮5防止复位弹簧11脱落。主齿轮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13和第二接触面14,第一接触面13位于主齿轮4的外圈,第二接触面14位于主齿轮4的内圈,第一接触面13与第二接触面14处于同一平面。第一接触面13与第二接触面14之间开设有凹陷槽15,卡槽9位于凹陷槽15内,限位柱7位于凹陷槽15内。松放离合时,离合器1推动离合齿轮组移动,副齿轮5先与曲轴齿轮3啮合,离合齿轮组继续移动,主齿轮4再与曲轴齿轮3啮合,能有效抑制顿挫。在转动时,传动齿轮之间会因为两者之间的侧隙大小不当会产生异响,而该种结构副齿轮5始终都会给主齿轮4一个侧向力来防止间隙的产生,能有效的抑制异响的产生。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和曲轴,所述的离合器上设有离合齿轮组,离合器带动离合齿轮组沿其轴向运动,离合齿轮组驱动设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所述的离合齿轮组包括相重叠的主齿轮和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转动配合,主齿轮上沿其轴向至少设置有一个限位柱,副齿轮上开设有数量与限位柱相同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柱的上端伸入限位槽内并在限位槽内活动,主齿轮的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卡槽,副齿轮上开设有数量与卡槽相同的通槽,所述的通槽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相对应,卡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介于卡槽和通槽之间,复位弹簧限制主齿轮和副齿轮的初始位置及副齿轮的旋转角度,松放离合时,离合器推动离合齿轮组移动,副齿轮先与曲轴齿轮啮合,离合齿轮组继续移动,主齿轮再与曲轴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和曲轴,所述的离合器上设有离合齿轮组,离合器带动离合齿轮组沿其轴向运动,离合齿轮组驱动设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所述的离合齿轮组包括相重叠的主齿轮和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转动配合,主齿轮上沿其轴向至少设置有一个限位柱,副齿轮上开设有数量与限位柱相同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柱的上端伸入限位槽内并在限位槽内活动,主齿轮的侧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卡槽,副齿轮上开设有数量与卡槽相同的通槽,所述的通槽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相对应,卡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介于卡槽和通槽之间,复位弹簧限制主齿轮和副齿轮的初始位置及副齿轮的旋转角度,松放离合时,离合器推动离合齿轮组移动,副齿轮先与曲轴齿轮啮合,离合齿轮组继续移动,主齿轮再与曲轴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初步啮合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齿轮的中心处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的副齿轮套设在所述的安装部上并与其转动配合。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盛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维森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