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阻尼限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60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正压阻尼限流阀,包括高压连接杆、阀座、弹簧、阀芯、限位块及滤芯,高压连接杆的油道进口处装配阀座,阀芯滑动配合于阀座中,高压连接杆的油道中还设置有滤芯,弹簧设置于滤芯与阀芯之间,高压连接杆的油道进口还设置限位块以对阀芯行程进行限位,限位块的中心设有燃油通孔;所述阀座与阀芯之间构成第一油腔,高压连接杆的油道沿燃油流通方向依次形成第二油腔、第三油腔,阀芯的中心油孔与第三油腔相通,阀芯表面均布设置的多个侧油孔分别与第二油腔相通。该限流阀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减缓阀芯运动速度,解决了限流阀过快切断燃油通道的问题,保证了共轨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阻尼限流阀
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
,涉及一种正压阻尼限流阀。
技术介绍
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中,为防止喷油器故障导致其持续喷油,一般在共轨出口位置安装限流阀,限制喷油器的最大喷油量。现有限流阀中,阀芯和阀套为一级配合直径,依靠阀芯固有的运动质量,在喷油器喷油时利用流动燃油在阀芯的两端产生压力差,压力差推动阀芯运动,在一定时间内最终使阀芯与限位套接触,实现过度供油时切断燃油通道的功能。但这种限流阀存在阀芯运动速度过快不可控的缺点,存在限流阀过快切断燃油通道的问题,影响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正压阻尼限流阀,该限流阀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减缓阀芯运动速度,解决了限流阀过快切断燃油通道的问题,保证了共轨系统的稳定性。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正压阻尼限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连接杆、阀座、弹簧、阀芯、限位块及滤芯,高压连接杆的油道进口处装配阀座,阀芯滑动配合于阀座中,高压连接杆的油道中还设置有滤芯,弹簧设置于滤芯与阀芯之间,高压连接杆的油道进口还设置限位块以对阀芯行程进行限位,限位块的中心设有燃油通孔;所述阀座与阀芯之间构成第一油腔,高压连接杆的油道沿燃油流通方向依次形成第二油腔、第三油腔,阀芯的中心油孔与第三油腔相通,阀芯表面均布设置的多个侧油孔分别与第二油腔相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的内壁形成第一锥面,所述阀芯的圆周表面形成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形成第一油腔。<br>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设置于第三油腔内,弹簧一端连接阀芯,另一端连接滤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设有阀座密封面,阀芯设有阀芯密封面,在工作时,阀芯轴向移动至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接触,以切断第二油腔与侧油孔的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的头部设有六角扁位,限位块连接端的外螺纹与高压连接杆内壁的内螺纹之间螺纹配合连接,将阀座压紧在高压连接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的环带平面与高压连接杆的平台压紧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油通孔为外径大、内径小的锥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均为锥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设有环腔,阀芯的端部配合设置于限位块的环腔内,限位块的环腔形成行程限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可以灵活布置安装在高压连接杆油道两端的进口或出口处,也可以经简单改变后安装在共轨系统的出油口位置;本专利技术中的阀芯和阀套为两级配合直径,阀芯和阀套之间构成了阻尼腔,在大流量喷油时(即阀芯两端压力差较大时),阀芯在运动过程中,阻尼腔的容积会被挤压形成一定压力,减缓阀芯运动速度,解决了限流阀过快切断燃油通道的问题,保证了共轨系统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阀套和高压连接杆为间隙配合,阀芯和阀套也为间隙配合,依次装配即可,拆卸简单,易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中,包括高压连接杆1、平台1a、阀座2、阀座密封面2a、第一锥面2b、弹簧3、阀芯4、中心油孔4a、限位块5、行程限位结构5a、六角扁位5b、燃油通孔5c、滤芯6、第一油腔7、第二油腔8a、第三油腔8b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正压阻尼限流阀,包括高压连接杆1、阀座2、弹簧3、阀芯4、限位块5及滤芯6,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进口处装配阀座2,阀芯4滑动配合于阀座2中,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中还设置有滤芯6,弹簧3设置于滤芯6与阀芯4之间,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进口还设置限位块5以对阀芯4行程进行限位,限位块5的中心设有燃油通孔5c。所述阀座2与阀芯4之间构成第一油腔7,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沿燃油流通方向依次形成第二油腔8a、第三油腔8b,阀芯4的中心油孔4a与第三油腔8b相通,阀芯4表面均布设置的多个侧油孔4b分别与第二油腔8a相通。阀座2的内壁形成第一锥面2b,所述阀芯4的圆周表面形成第二锥面4d,所述第一锥面2b与第二锥面4d之间形成第一油腔7。弹簧3设置于第三油腔8b内,弹簧3一端连接阀芯4,另一端连接滤芯6。阀座2设有阀座密封面2a,阀芯4设有阀芯密封面4c,在工作时,阀芯4轴向移动至阀芯密封面4c与阀座密封面2a接触,以切断第二油腔8a与侧油孔4b的连通,为了实现有效的切断效果,阀芯密封面4c与阀座密封面2a均为锥面。限位块5的头部设有六角扁位5b,限位块5连接端的外螺纹与高压连接杆1内壁的内螺纹之间螺纹配合连接,将阀座2压紧在高压连接杆1上。阀座2的环带平面2c与高压连接杆1的平台1a压紧接触。燃油通孔5c为外径大、内径小的锥形状,以便于有效进油,为了提高进油的效果,阀芯4的外端面回转中心设有锥形沉孔,以便于燃油将阀芯4有效推开。限位块5设有环腔,阀芯4的端部配合设置于限位块的环腔内,限位块5的环腔形成行程限位结构5a。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燃油未进入时,弹簧3作用在阀芯4上,使阀芯4压紧在限位块5上。当燃油从限位块5的燃油通孔5c进口流入时,阀芯4受液压力作用,产生压力差,压缩弹簧3,此时,阻尼腔7的容积被挤压,形成正压区,产生阻尼缓冲作用,从而延缓了阀芯4的运动速度,直至阀芯密封面4c与阀座密封面2a接触,实现过度供油时切断燃油通道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压阻尼限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连接杆(1)、阀座(2)、弹簧(3)、阀芯(4)、限位块(5)及滤芯(6),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进口处装配阀座(2),阀芯(4)滑动配合于阀座(2)中,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中还设置有滤芯(6),弹簧(3)设置于滤芯(6)与阀芯(4)之间,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进口还设置限位块(5)以对阀芯(4)行程进行限位,限位块(5)的中心设有燃油通孔(5c);/n所述阀座(2)与阀芯(4)之间构成第一油腔(7),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沿燃油流通方向依次形成第二油腔(8a)、第三油腔(8b),阀芯(4)的中心油孔(4a)与第三油腔(8b)相通,阀芯(4)表面均布设置的多个侧油孔(4b)分别与第二油腔(8a)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阻尼限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连接杆(1)、阀座(2)、弹簧(3)、阀芯(4)、限位块(5)及滤芯(6),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进口处装配阀座(2),阀芯(4)滑动配合于阀座(2)中,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中还设置有滤芯(6),弹簧(3)设置于滤芯(6)与阀芯(4)之间,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进口还设置限位块(5)以对阀芯(4)行程进行限位,限位块(5)的中心设有燃油通孔(5c);
所述阀座(2)与阀芯(4)之间构成第一油腔(7),高压连接杆(1)的油道沿燃油流通方向依次形成第二油腔(8a)、第三油腔(8b),阀芯(4)的中心油孔(4a)与第三油腔(8b)相通,阀芯(4)表面均布设置的多个侧油孔(4b)分别与第二油腔(8a)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阻尼限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的内壁形成第一锥面(2b),所述阀芯(4)的圆周表面形成第二锥面(4d),所述第一锥面(2b)与第二锥面(4d)之间形成第一油腔(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阻尼限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设置于第三油腔(8b)内,弹簧(3)一端连接阀芯(4),另一端连接滤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乐然王亚伟臧彦斌刘玉龙张生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