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94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增湿塔的进风管路包括降温管路和余热旁路管路,其中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连接至增湿塔塔顶的入风口,余热旁路管路开设在降温管路与增湿塔侧壁之间,其一端与降温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增湿塔侧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流自余热旁路打开后,气流可直接进入增湿塔底部,气流行程短、温度损失少;避免了流程较长导致的阻力上升,导致废气排风机电耗上升的缺陷;克服了气流管路过长导致入生料磨的热风温度下降、生料磨产量下降、生料粉磨电耗增加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
本技术属于水泥生产余热利用
,涉及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
技术介绍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增湿塔的作用是降温、除尘、改变粉尘比电阻,以适应电收尘器的需要。比如规格为Φ9500×39000mm的增湿塔,处理风量≤820000m3/h,进出口气体温度:进口:325±20℃,最高450℃,出口:120~250℃,承受负压:≤2000Pa,压损:<600Pa。当水泥生产线的余热发电系统投用后,增湿塔入口处的气体温度一般在210℃以下,在发电系统正常运行时,从高温风机排出的废气通过管道经增湿塔送至生料磨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流程较长,导致阻力上升,废气排风机的电耗上升。另外,系统管路过长导致入生料磨的热风温度下降,导致生料磨产量下降、生料粉磨电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能够使得尾排风机转速下降,降低电耗,同时避免热风温度过多下降。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增湿塔的进风管路包括降温管路和余热旁路管路,其中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连接至增湿塔塔顶的入风口,余热旁路管路开设在降温管路与增湿塔侧壁之间,其一端与降温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增湿塔侧壁相连接。所述的余热旁路管路相对水平线向上倾斜30~40°设置,其一端连接在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上方1.5~3m处,另一端与增湿塔底部侧壁开口相连接。还在余热旁路管路的进风口处设置开关阀门;管路内设置电动百叶阀;在出风口处设置测温传感器和测压传感器。在余热发电没有投入运行时,关闭余热旁路管路上的开关阀门,排风机排出的气流通过降温管路进入增湿塔,从增湿塔出口排出;在余热发电投入运行时,打开余热旁路管路上的开关阀门,排风机排出的气流从余热旁路管路进入增湿塔底部,从增湿塔出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包括了降温管路和余热旁路管路,可以灵活的适应水泥生产的运行;在生料磨停车、余热发电没有投入时,关闭余热旁路管路上的开关阀门,排风机排出的气流通过降温管路进入增湿塔,从增湿塔出口排出;在生料磨和余热发电投入正常运行时,打开余热旁路管路上的开关阀门,气流从高温风机出口直接进入增湿塔底部,从增湿塔出口排出。由于气流自余热旁路管路进入增湿塔底部,气流行程短、温度损失少;避免了流程较长导致的阻力上升,导致废气排风机电耗上升的缺陷;克服了气流管路过长导致入生料磨的热风温度下降、生料磨产量下降、生料粉磨电耗增加的缺陷;投入余热旁路管路的运行后,监测结果表明尾排风机转速下降30rpm,风增湿塔出口压降低200pa,电流下降10个,电耗降低0.2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旁通管道;2为增湿塔;3为金属膨胀节;4为高温风机出口;5为增湿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参见图1,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增湿塔的进风管路包括降温管路和余热旁路管路,其中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连接至增湿塔塔顶的入风口,余热旁路管路开设在降温管路与增湿塔侧壁之间,其一端与降温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增湿塔侧壁相连接。所述的余热旁路管路相对水平线向上倾斜30~40°设置,其一端连接在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上方1.5~3m处,另一端与增湿塔底部侧壁开口相连接。具体的,余热旁路管路直径Φ3750mm,一端开设在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高温风机出口)上方2m,余热旁路管路相对水平线倾斜40°(尽量避免灰尘积附),另一端与增湿塔底部侧壁开口相连接;进一步的,在余热旁路管路的进风口处设置开关阀门;管路内设置电动百叶阀,以增加旁路排风速度;并在出风口处增设测温传感器和测压传感器,以对排风温度和压力进行监测。在生料磨停车、余热发电没有投入时,关闭余热旁路管路上的开关阀门,排风机排出的气流通过降温管路进入增湿塔,从增湿塔出口排出;在生料磨和余热发电投入正常运行时,打开余热旁路管路上的开关阀门,气流从高温风机出口直接进入增湿塔底部,从增湿塔出口排出;由于自余热旁路管路进入,所以行程短、温度损失少;监测结果表明,投入余热旁路管路的运行后,尾排风机转速下降30rpm,风增湿塔出口压降低200pa,电流下降10个,电耗降低0.2左右。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技术较优的例子,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其特征在于,增湿塔的进风管路包括降温管路和余热旁路管路,其中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连接至增湿塔塔顶的入风口,余热旁路管路开设在降温管路与增湿塔侧壁之间,其一端与降温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增湿塔侧壁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其特征在于,增湿塔的进风管路包括降温管路和余热旁路管路,其中降温管路自排风机出口连接至增湿塔塔顶的入风口,余热旁路管路开设在降温管路与增湿塔侧壁之间,其一端与降温管路相连接,另一端与增湿塔侧壁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余热利用的增湿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锋王路史刚郝鹏
申请(专利权)人: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