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6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及船舶,包括弧形导管、连接件和导叶部。连接件用于连接弧形导管与船体尾部,导叶部则连接于弧形导管和船体尾部。定义船体在螺旋桨旋向对应的舷侧为第一舷侧,另一侧为第二舷侧。对应第一舷侧部分的弧形导管的端面设置为高于对应第二舷侧部分的弧形导管的端面。第二舷侧的导叶部呈放射形分布弧形导管的内侧和外侧,可有效加强水流的预旋作用,提高船的推进效率。通过去除第一舷侧部分弧形导管的不对称设计方式,并设置弧形导管纵倾和横倾角度,有效减小第一舷侧处弧形导管引起的阻力,解决了船体由于导管阻力导致推进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减小了该处桨叶工作负荷,降低了脉动力能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及船舶
本技术涉及船舶动力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及船舶。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的节能减排已成为船舶科研院所、设计院、船厂和船东的迫切需求,在船舶行业中船舶水动力节能附体装置存在巨大市场。目前采用的桨前水动力节能装置有前置预旋半/全导轮、伴流补偿导管、整流鳍和前置预旋定子等。采用导轮形式的节能装置通常有一个全导管或半个导管,内部布置有若干导叶,部分导叶向外延伸至导管外侧,导管能起到对船尾螺旋桨前方来流整流的作用,导叶起到预旋水流的作用。但随着船型技术的发展,船艉线型越来越瘦削、船艉部的流动越来越均匀,普通形式的预旋导轮本身阻力过大、预旋水流的作用不强,很难提升船的推进效率。申请号201310704256.6公开的前置型三角形导管(轮),所采用的导管呈扇形,安装有三个导叶,可以降低螺旋桨尾流场因旋转而损失的能量,并适度减少因尾部流动分离而附加的形状阻力,但该型导管的导叶较短,产生的预旋作用不强,节能效果有限。申请号201310271844.5提供了一种前置半导轮,它由前置半导管和多个前置导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导管、连接件和导叶部;/n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弧形导管相连,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与船体的尾部相连;/n所述导叶部连接于所述弧形导管上,且所述导叶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船体的尾部;/n所述船体在螺旋桨旋向对应的舷侧为第一舷侧,另一侧为第二舷侧;/n所述弧形导管对应所述第一舷侧的端面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弧形导管对应所述第二舷侧的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导管、连接件和导叶部;
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弧形导管相连,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与船体的尾部相连;
所述导叶部连接于所述弧形导管上,且所述导叶部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船体的尾部;
所述船体在螺旋桨旋向对应的舷侧为第一舷侧,另一侧为第二舷侧;
所述弧形导管对应所述第一舷侧的端面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弧形导管对应所述第二舷侧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管对应所述第一舷侧的部分为第一导管段,所述弧形导管对应所述第二舷侧的部分为第二导管段;
所述导叶部包括第一导叶单元和第二导叶单元;所述第一导叶单元的首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段的内壁面上,且所述第一导叶单元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船体的尾部;所述第二导叶单元的首端穿设并伸出于所述第二导管段,且所述第二导叶单元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船体的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叶单元为第一导叶;所述第二导叶单元包括第二导叶、第三导叶和第四导叶;
所述第一导叶的首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段的内壁面上,且所述第一导叶的尾端连接于所述船体的尾部;
所述第二导叶、第三导叶和第四导叶依次周向连接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管段,且所述第二导叶、第三导叶和第四导叶的尾端均连接于所述船体的尾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管的纵倾角为-5°~10°,所述弧形导管的横倾角为-10°~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偏置式前置预旋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叶与所述船体的中线面的周向角度范围为-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强黄国富黄树权黄振宇吴赞夏灏超郭峰山严周广赵璐李鹏程张宁蔡维中陈罡许金林张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