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4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包括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机器人本体进行移动的基座组件,所述机器人本体侧面设有摄像头,机器人本体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安装座和永磁履带,所述安装座两侧设有沿安装座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磁轮和两个第二导磁轮,安装座顶部设有进风口,安装座底部设有辅助机器人本体进行爬壁的辅助组件,安装座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永磁履带与第一导磁轮和第二导磁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磁轮与设置在安装座内部的永磁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通过转动部件与基座组件转动连接,该爬壁机器人基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
本技术涉及爬壁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
技术介绍
爬壁机器人是可以在垂直墙壁上攀爬并完成作业的自动化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又称为壁面移动机器人,因为垂直壁面作业超出人的极限,因此在国外又称为极限作业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必须具备吸附和移动两个基本功能,而常见吸附方式有负压吸附和永磁吸附两种。爬壁机器人主要用于石化企业对圆柱形大罐进行探伤检查或喷漆处理,或进行建筑物的清洁和喷涂。在核工业中用来检查测厚等,还可以用于消防和造船等行业。现有的爬壁机器人基座在使用过程中多与机器人本体固定连接,导致机器人本体只能检测一个面,若要检测其他面时需要继续移动爬壁机器人基座来检测,给使用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工作效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包括机器人本体和支撑机器人本体进行移动的基座组件,所述机器人本体侧面设有摄像头,机器人本体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安装座和永磁履带,所述安装座两侧设有沿安装座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磁轮和两个第二导磁轮,安装座顶部设有进风口,安装座底部设有辅助机器人本体进行爬壁的辅助组件,安装座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永磁履带与第一导磁轮和第二导磁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磁轮与设置在安装座内部的永磁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通过转动部件与基座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旋转轴中部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与安装板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与安装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两个齿轮和传送带,所述齿轮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内壁设有与齿轮转动连接的齿牙,传送带外壁设有多个吸盘,所述安装架与安装座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进风口通过通风管与吹风机连接,所述通风管靠近电机的一侧设有第二出风口。优选的,所述永磁电机和电机底部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安装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磁轮和第二导磁轮之间设有两个沿第一导磁轮和第二导磁轮中心点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安装座中心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机器人本体和基座组件通过转动部件连接,使基座组件在移动过程中机器人本体可以通过转动部件进行转动,调整检测方向和视角,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使用者使用。2,本技术的辅助组件通过多个吸盘增加基座组件与爬壁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吹风机不仅可以吹散爬壁表面的灰尘方便基座组件移动,也可以对安装座内部进行散热,提高了基座组件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者长时间使用。4,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中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中第一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中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器人本体;101,摄像头;102,安装板;2,基座组件;201,安装座;202,进风口;203,第一导磁轮;204,连接杆;205,永磁履带;206,第二导磁轮;207,永磁电机;208,第一出风口;209,第一齿轮;210,固定架;211,第二齿轮;212,电机;213,第二出风口;214,通风管;215,吹风机;3,辅助组件;301,安装架;302,吸盘;303,齿轮;304,传送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包括机器人本体1和支撑机器人本体1进行移动的基座组件2,所述机器人本体1侧面设有摄像头101,机器人本体1底部设有安装板102,方便对机器人本体1和基座组件2进行安装。所述基座组件2包括安装座201和永磁履带205,所述安装座201两侧设有沿安装座201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磁轮203和两个第二导磁轮206,安装座201顶部设有进风口202,安装座201底部设有辅助机器人本体1进行爬壁的辅助组件3,安装座20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208,所述永磁履带205与第一导磁轮203和第二导磁轮20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磁轮206与设置在安装座201内部的永磁电机207输出端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1通过转动部件与基座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209和第二齿轮211,所述第一齿轮209与旋转轴中部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与安装板102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与安装座2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11与电机212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09和第二齿轮211转动连接,所述永磁电机207和电机212底部设有固定架210,所述固定架210与安装座201内壁固定连接,机器人本体1和基座组件2通过转动部件连接,使基座组件2在移动过程中机器人本体1可以通过转动部件进行转动,调整检测方向和视角,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使用者使用。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两个齿轮303和传送带304,所述齿轮303与安装架301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304内壁设有与齿轮303转动连接的齿牙,传送带304外壁设有多个吸盘302,所述安装架301与安装座201底部固定连接,辅助组件3通过多个吸盘302增加基座组件2与爬壁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所述进风口202通过通风管214与吹风机215连接,所述通风管214靠近电机212的一侧设有第二出风口213,吹风机215不仅可以吹散爬壁表面的灰尘方便基座组件2移动,也可以对安装座201内部进行散热,提高了基座组件2的使用寿命,方便使用者长时间使用。所述第一导磁轮203和第二导磁轮206之间设有两个沿第一导磁轮203和第二导磁轮206中心点对称设置的连接杆204,使用时,通过第二导磁轮206带动第一导磁轮203进行转动使永磁履带205进行移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基座组件2对需要检测工作的墙壁进行爬行,机器人本体1和基座组件2通过转动部件连接,使基座组件2在移动过程中机器人本体1可以通过转动部件进行转动,调整检测方向和视角,提高了工作效率,安装座201底部的辅助组件3通过多个吸盘302增加基座组件2与爬壁的接触面积,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安装座201内部的吹风机215不仅可以吹散爬壁表面的灰尘方便基座组件2移动,也可以对安装座201内部进行散热,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包括机器人本体(1)和支撑机器人本体(1)进行移动的基座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侧面设有摄像头(101),机器人本体(1)底部设有安装板(102);/n所述基座组件(2)包括安装座(201)和永磁履带(205),所述安装座(201)两侧设有沿安装座(201)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磁轮(203)和两个第二导磁轮(206),安装座(201)顶部设有进风口(202),安装座(201)底部设有辅助机器人本体(1)进行爬壁的辅助组件(3),安装座(20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208),所述永磁履带(205)与第一导磁轮(203)和第二导磁轮(20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磁轮(206)与设置在安装座(201)内部的永磁电机(207)输出端连接;/n所述机器人本体(1)通过转动部件与基座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209)和第二齿轮(211),所述第一齿轮(209)与旋转轴中部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与安装板(102)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与安装座(2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11)与电机(212)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09)和第二齿轮(211)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壁机器人基座,包括机器人本体(1)和支撑机器人本体(1)进行移动的基座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侧面设有摄像头(101),机器人本体(1)底部设有安装板(102);
所述基座组件(2)包括安装座(201)和永磁履带(205),所述安装座(201)两侧设有沿安装座(201)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导磁轮(203)和两个第二导磁轮(206),安装座(201)顶部设有进风口(202),安装座(201)底部设有辅助机器人本体(1)进行爬壁的辅助组件(3),安装座(20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208),所述永磁履带(205)与第一导磁轮(203)和第二导磁轮(20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磁轮(206)与设置在安装座(201)内部的永磁电机(207)输出端连接;
所述机器人本体(1)通过转动部件与基座组件(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209)和第二齿轮(211),所述第一齿轮(209)与旋转轴中部连接,所述旋转轴一端与安装板(102)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与安装座(20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11)与电机(212)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09)和第二齿轮(211)转动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怀春吉爱红贾纯莉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贝安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