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61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及车辆,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安装于车辆上,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侧面是否存在障碍物,若是,则发送防撞指令;以及防撞外饰板,适配于所述车辆的车门安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响应于所述防撞指令从收回状态变为弹出状态;其中,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与所述车门一体以作为车辆外饰;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弹出状态时,用于间隔开所述车门与所述障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设计了独特的侧向防撞机制,在解决司机行车时侧向带来的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具有设计简单、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整车其他结构、费用少、对整车成本影响不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地涉及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防止车辆被磕碰的装置被越来越多的车辆生产厂家和购买者所重视。为了防止车辆被磕碰,大部分车辆都安装了前后置雷达作为一种安全装置,并配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装置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决了驾驶员泊车、倒车和启动车辆时无法准确判断车辆前后障碍物的困扰,帮助驾驶员扫除车辆前部离车辆较近位置以及车辆后部的视野死角,提高的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但是大部分车辆只安装前置雷达和后置雷达,对于车辆侧向的安全防护考虑不够周全,当驾驶员在上下车开闭车门、行车以及拐弯时由于侧面视线不良,车辆容易与侧向车辆或障碍物刮碰,造成车辆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及车辆。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侧向防撞装置,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安装于车辆上,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侧面是否存在障碍物,若是,则发送防撞指令;以及防撞外饰板,适配于所述车辆的车门安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响应于所述防撞指令从收回状态变为弹出状态;其中,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与所述车门一体以作为车辆外饰;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弹出状态时,用于间隔开所述车门与所述障碍物。优选地,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还包括:距离检测装置,安装于车辆上,用于采集车辆两侧与对应侧的物体物之间的水平间隔距离;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水平间隔距离来确定所述车辆的侧面是否存在障碍物,其中若所述水平间隔距离小于预设的安全间隔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物体是障碍物。优选地,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还包括:车速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车速;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车速调节所述安全间隔阈值的大小。优选地,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弹出状态时,该防撞外饰板相对于车门的弹出距离小于所述水平间隔距离。优选地,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为红外传感器。优选地,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发出防撞指令时进行报警。优选地,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还包括: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防撞外饰板分别连接,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装置所发送的防撞指令,驱动所述防撞外饰板从所述收回状态变为所述弹出状态。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为伸缩杆。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上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设计了独特的侧向防撞机制,在解决司机行车时侧向带来的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具有设计简单、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整车其他结构、费用少、对整车成本影响不大等优点。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的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作为驱动模块的伸缩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的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示例中车辆侧向防撞装置的控制流程图;以及图7是本技术更为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装置2、防撞外饰板3、驱动模块4、距离检测装置5、红外传感器6、车速检测装置7、报警装置31、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方位名词“上”、“下”“前”、“后”是指:车辆正常摆放时,车辆的车顶方向、车底方向、车头方向、车尾方向,“左”、“右”是指:站在车尾位置面对车辆时车辆的相对位置中,车辆的左侧、右侧。其中对于“安装于车辆上”中“上”不表示方位的情况,不包括在上述对方位名词的解释范围内。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但不限于汽车,可以将其应用至卡车、工程车等任何适用的车辆。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的框图,如图1所示,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包括:控制装置1,安装于车辆上,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侧面是否存在障碍物,若是,则发送防撞指令;以及防撞外饰板2,适配于所述车辆的车门安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连接,用于响应于所述防撞指令从收回状态变为弹出状态。其中,车辆的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作为控制装置1。图2和图3分别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外饰板2呈收回状态和弹出状态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当所述防撞外饰板2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与所述车门一体以作为车辆外饰;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弹出状态时,用于间隔开所述车门与所述障碍物。具体地,当不存在障碍物时,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收回状态而在视觉上与车门一体;当存在障碍物时,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弹出状态而隔开所述车门与所述障碍物,避免因侧向碰撞带来的安全问题和财产损失。据此,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不用另行添加专门的防撞机构,而是采用与车门呈一体状态的防撞外饰板来避免侧向碰撞,即对车辆不需要多加视觉上可见的部件,有利于车辆外观设计,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整车其他结构。再次参考图3,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还包括在图3中例如以伸缩杆形式示出的驱动模块3,其与所述控制装置1和所述防撞外饰板2分别连接,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装置1所发送的防撞指令,驱动所述防撞外饰板从所述收回状态变为所述弹出状态。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作为驱动模块3的伸缩杆的放大示意图。该伸缩杆可内置弹簧31,例如高压缩弹簧,以通过弹簧伸缩来实现对联动的所述防撞外饰板2的收回状态或弹出状态的控制。需说明的是,驱动模块3不限制于伸缩杆这一种形式,其也可以例如为弹簧形式、遥控形式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两侧的障碍物从实体角度主要是指:车辆行驶过程中在该车辆两侧相邻车道行驶的车辆(包括车辆因红灯等情况停车时,其两侧相邻车道的车辆);车辆在路边临时停车时路边的路沿石、电线杆、广告牌、树木等。当然也可以指其他可能的障碍物,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若这些实体符合预设条件,则可将对应实体确定为障碍物。对此,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的框图,其相对于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包括:/n控制装置,安装于车辆上,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侧面是否存在障碍物,若是,则发送防撞指令;以及/n防撞外饰板,适配于所述车辆的车门安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响应于所述防撞指令从收回状态变为弹出状态;/n其中,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与所述车门一体以作为车辆外饰;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弹出状态时,用于间隔开所述车门与所述障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包括:
控制装置,安装于车辆上,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侧面是否存在障碍物,若是,则发送防撞指令;以及
防撞外饰板,适配于所述车辆的车门安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响应于所述防撞指令从收回状态变为弹出状态;
其中,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与所述车门一体以作为车辆外饰;当所述防撞外饰板处于所述弹出状态时,用于间隔开所述车门与所述障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还包括:
距离检测装置,安装于车辆上,用于采集车辆两侧与对应侧的物体物之间的水平间隔距离;
并且,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水平间隔距离来确定所述车辆的侧面是否存在障碍物,其中若所述水平间隔距离小于预设的安全间隔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物体是障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向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向防撞装置还包括:
车速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车速;
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车速调节所述安全间隔阈值的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杨艳明王璐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