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80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车体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撞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硅橡胶制成;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主体第一端以用于卡入车门的缝隙内;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第二端以用于固定所述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体第一端是通过第一挂钩卡入车门的缝隙内来固定的,因此,在车门未打开时是无法取走主体的,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盗效果,而主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且主体由硅橡胶制成,所以当邻车开车门碰擦到设置在我方车体上的主体时,主体可以通过硅橡胶的弹性和伸缩性而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从而避免自己的车体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被碰擦后导致掉漆和凹陷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条
本技术属于车体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且便捷的交通工具,相应的,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小区、路边以及停车场的车位供不应求,而为了满足更多的车辆停放,停车场地则会压缩停车位置的面积。而在停车位置的面积被压缩后,车辆在停放后,相邻两车之间的间隔距离便相对较近,这样邻车车辆在打开车门时,容易碰擦到自己的车辆,从而造成自己的车辆掉漆和凹陷等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条,旨在解决车辆停放后被邻车碰擦导致掉漆、凹陷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防撞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硅橡胶制成;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主体第一端以用于卡入车门的缝隙内;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用于固定所述主体。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主体第二端的第二挂钩。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由树脂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磁铁、第一纳米无痕胶带和绑带中的至少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多个第二磁铁,且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二端。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主体一侧的第二纳米无痕胶带。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纳米无痕胶带分为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一侧的多段子胶带,且至少有一段子胶带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二端。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一从所述主体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减重槽。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减重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警示件。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第一端是通过第一挂钩卡入车门的缝隙内来固定的,因此,在车门未打开时是无法取走主体的,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盗效果,而主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且主体由硅橡胶制成,所以,当邻车开车门碰擦到设置在我方车体上的主体时,主体可以通过硅橡胶的弹性和伸缩性而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从而避免自己的车体侧面(车门、前翼子板、后翼子板等)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被碰擦后导致掉漆和凹陷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防撞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防撞条的整体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防撞条的整体结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防撞条的主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挂钩;2、主体;3、第二挂钩;4、减重槽;5、第一磁铁;6、安装槽;7、警示件;8、第二磁铁;9、连接部;10、弯曲部;11、软胶套;12、倾斜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条,如附图1所示,包括:主体2,主体2由硅橡胶制成;第一挂钩1,第一挂钩1设置在主体2第一端以用于卡入车门的缝隙内;第一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主体2第二端以用于固定主体2的第二端。其中,主体2的颜色还可以根据车身的颜色而设定,以提升美感,如车身为白色时,主体2设定为白色;或者车身为黑色时,主体2设定为黑色等。主体2的表面还可以设置一层手感油,以防止接触时产生静电,也避免粘灰,且能提升手感。如附图1所示,主体2为长条结构,其长度根据不同的车辆型号和安装位置设计,以可以拉伸防撞条挂住前车门缝隙处至后车门后缘的缝隙处且主体2能够紧绷为准,而为了能提升车体的保护范围,在安装时可多安装几个防撞条,优选的是在同侧车门的上下较为突出的位置安装两条防撞条。如附图4所示,主体2具体为等边梯形柱状体,当主体2设置在车门上时,其主体2的下底紧靠车门,上底远离车门。主体2的具体规格是上底为1.854cm、下底为3cm、高17.1cm,当然,这只是一种设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将主体2的上底设置为1.7cm、1.9cm、2cm、2.1cm、2.2cm等,下底设置为3.1cm、3.2cm、3.3cm,高设置为1.8cm、1.9cm、2.1cm、2.2cm、2.3cm等。当然,主体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柱状体,如不等边的梯形柱状体、方形柱状体、圆形柱状体、不规则形状的柱状体等。主体2还可以由塑胶、橡胶等其它具有弹性、伸缩性的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或附图2所示,第一固定结构为设置在主体2第二端的第二挂钩3,通过在主体2的第二端设置第二挂钩3,便于通过第二挂钩3卡入同一侧的另一个车门门缝,以此来固定主体2的第二端,且能起到更好的防盗效果。在使用时,需先依次打开车门,然后,将第一挂钩1和第二挂钩3挂分别挂于前后车门上,最后,关闭前后车门以将挂钩卡在车门与车体的缝隙中,从而固定主体2,因此,第一挂钩1和第二挂钩3在卡入门缝时需要前后车门进行开启和关闭动作的配合。相应的,需要开车时,在不取下主体2的前提下,使用者是无法上车的,以此来提醒使用者需取下主体2才可上车。第一挂钩1还可以卡入车体左侧的前车门缝隙上,然后绕过车头或车尾,将第二挂钩3卡入车体右侧的前车门缝隙上;或者第一挂钩1卡入车体左侧的后车门缝隙上,然后绕过车头和车尾将再将第二挂钩3卡入左侧的后车门缝隙上,当然,第一挂钩1和第二挂钩3的卡入方式还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卡入的位置。因此,主体2的长度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的,相应的第一挂钩1和第二挂钩3卡入的车门缝隙也是根据车体需要保护的范围和主体2的是定长度来选择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2第一端是通过第一挂钩1卡入车门的缝隙内来固定的,因此,在车门未打开时是无法取走主体2的,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盗效果,而主体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挂钩3固定,且主体2由硅橡胶制成,所以当邻车开车门碰擦到设置在车体上的主体2时,主体2可以通过硅橡胶的伸缩性能而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从而避免自己的车体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被碰擦后导致掉漆和凹陷的情况。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主体2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磁铁5、第一纳米无痕胶带和绑带中的至少一种。若主体2的中部区域设置的是第一磁铁5时,第一磁铁5可以设置为一个,也间隔设置多个,如设置两个、三个、四个等,具体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且可以均匀的设置在主体2上,也可以不均匀的设置在主体2上,如附图2所示,第一磁铁5的数量为三个,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条,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由硅橡胶制成;/n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主体第一端以用于卡入车门的缝隙内;/n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用于固定所述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由硅橡胶制成;
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设置在所述主体第一端以用于卡入车门的缝隙内;
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用于固定所述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主体第二端的第二挂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由树脂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磁铁、第一纳米无痕胶带和绑带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多个第二磁铁,且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