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及安装其的商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60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及安装其的商用车,包括车身控制器和双侧转向灯,还包括毫米波雷达、预警控制器和仪表蜂鸣器,所述毫米波雷达与预警控制器连接,预警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分别与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监测处于行驶状态时本车与后方车辆的车距;所述预警控制器用于接收处于行驶状态时车距信号并判断车速信号,当后方车速大于本车且车距低于设定安全值时,预警控制器传输报警信号;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并控制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该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将车距状态的信息告知有关驾乘人员,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及安装其的商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及安装其的商用车,属于车辆安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道路通车里程的延伸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在我国所有交通道路事故造成的损失中,追尾事故造成的损失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所有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80%是由于驾驶员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当造成的。其中有65%的事故由汽车追尾碰撞造成,其余则由于侧面碰撞、擦挂所致。联合国的调查显示,提前0.5秒发出警报能防止60%的追尾事故,提前1.5秒能防止90%。目前,常规的车辆碰撞预警多是为了防止自车与前车发生追尾,基本没有用于预防后车碰撞自车的预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及安装其的商用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器和双侧转向灯,还包括毫米波雷达、预警控制器和仪表蜂鸣器,所述毫米波雷达与预警控制器连接,预警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分别与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监测处于行驶状态时本车与后方车辆的车距;所述预警控制器用于接收处于行驶状态时车距信号并判断车速信号,当后方车速大于本车且车距低于设定安全值时,预警控制器传输报警信号;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并控制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作为改进,所述毫米波雷达采用77GHZ毫米波雷达。作为改进,所述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辆后保险杠上。作为改进,所述预警控制器和仪表蜂鸣器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内。作为改进,所述报警信息包括双侧转向灯的闪烁和仪表蜂鸣器的鸣器。作为改进,所述双侧转向灯的闪烁周期为90次/min,仪表蜂鸣器工作15秒。作为改进,当预警控制器判断后方车辆车速大于本车且与本车车距小于30米时,预警控制器传输报警信号。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商用车,所述商用车上安装有所述的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通过本车的声学和光学信号,可以大大提高本车及包括后方车辆在内的周围有关车辆的注意力,并对本车、后方及周围车辆驾驶员进行警示,使相关驾驶员能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器(下称BCM)和双侧转向灯(下称危险警告灯),还包括毫米波雷达、预警控制器和仪表蜂鸣器;所述毫米波雷达通过线束与预警控制器连接,预警控制器通过线束与BCM连接,BCM分别通过线束与危险警告灯、仪表蜂鸣器连接;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监测处于行驶状态时本车与后方车辆的车距;所述预警控制器用于接收处于行驶状态时车距信号并判断车速信号,当后方车速大于本车且车距低于设定安全值时,预警控制器传输报警信号;所述BCM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并控制危险警告灯、仪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该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将车距状态的信息告知有关驾乘人员,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毫米波雷达采用77GHZ毫米波雷达,型号可以采用CTLRR-320,监测精度高,提高监测的实时性;另外,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辆后保险杠上,安装位置隐蔽,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且不易被破坏。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预警控制器和仪表蜂鸣器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内,使用便捷,能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其中,预警控制器的型号为JM600。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报警信息包括危险警告灯的闪烁和仪表蜂鸣器的鸣器。危险警告灯的闪烁周期为90次/min,仪表蜂鸣器工作15秒。通过声学和光学信号,大大提高本车及周围有关车辆的注意力,并进行警示。最后,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商用车,所述商用车上安装有所述的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使用时,如图2所示,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预警控制器即使接收到车距信号,此时预警控制器也不会将报警信号传输给车身控制器,不会向BCM(车身控制器)发送后方碰撞报警信息;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若后方某一辆车接近本车时,预警控制器接收到安装在车辆后保险杠上的77GHZ毫米波雷达传输的车距信息,预警控制器判断后方车辆车速大于本车且与本车车距小于30米时,经过处理转化为报警信息,通过线束传送给BCM,BCM接收到此信息后控制危险警告灯进行闪烁、驱动仪表蜂鸣器工作,危险警告灯闪烁周期为90次/min,仪表蜂鸣器工作15秒。通过声学和光学信号,可以大大提高本车及周围有关车辆的注意力,并对本车及后方车辆驾驶员进行警示,使驾驶员能够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自车提速或后车减速等),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当后方车辆车速小于本车或车辆间距离大于30米时,预警控制器停止发送报警信息,BCM停止对危险警告灯和仪表蜂鸣器的驱动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器和双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毫米波雷达、预警控制器和仪表蜂鸣器,所述毫米波雷达与预警控制器连接,预警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分别与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连接;/n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监测处于行驶状态时本车与后方车辆的车距;/n所述预警控制器用于接收处于行驶状态时车距信号并判断车速信号,当后方车速大于本车且车距低于设定安全值时,预警控制器传输报警信号;/n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并控制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器和双侧转向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毫米波雷达、预警控制器和仪表蜂鸣器,所述毫米波雷达与预警控制器连接,预警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分别与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连接;
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监测处于行驶状态时本车与后方车辆的车距;
所述预警控制器用于接收处于行驶状态时车距信号并判断车速信号,当后方车速大于本车且车距低于设定安全值时,预警控制器传输报警信号;
所述车身控制器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并控制双侧转向灯、仪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雷达采用77GHZ毫米波雷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后方车辆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雷达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龙周旋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