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632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涉及车辆驾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由于视野盲区导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该辅助系统具体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和通报模块,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均用于采集活体信息,其中第一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头,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尾;通报模块与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并基于活体信息进行通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辅助系统安装于车辆上,以提高驾驶员的警觉度,进而减少由于视野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驾驶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道路上可能会出现突发情况,例如突然有行人、非机动车及宠物出现,若其恰巧位于驾驶员视野盲区,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在雨雾天气、光线差或夜晚等环境下驾驶车辆时,驾驶员可能注意不到或不能对周围突然出现的行人、非机动车及宠物做及时反应,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对于上述情况,大多还是依靠驾驶员四处观察,但以人的观察力难免出现失误,没有保障。因此有必要在车辆上装备相应的辅助系统,以提高驾驶员的警觉度,进而减少由于视野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以提高驾驶员的警觉度,进而减少由于视野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和通报模块,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均用于采集活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头,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尾;所述通报模块与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并基于所述活体信息进行通报。进一步地,所述通报模块包括处理器和声音报警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声音报警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所述活体信息,然后输出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报警的控制信号。进一步地,所述通报模块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用于显示所述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采集障碍物距离信息的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安装于所述车头并与所述处理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通报模块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处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上传处理结果和/或活体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安装于前保险杠上。进一步地,各个红外感应装置均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向对应的红外感应装置供电。进一步地,各个红外感应装置上均安装有磁铁,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分别经由对应的磁铁磁吸于所述车辆上。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磁铁之间设置有弹性片。进一步地,所述磁铁和所述车辆之间设置有陶瓷片。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雨雾天气、光线差、夜晚等存在视野盲区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时,红外感应装置可以快速采集车辆附近的活物信息,然后经由通报模块进行相应的通报,以快速提醒驾驶员注意观察并提高警惕,进而减少交通事故;在车头设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以采集靠近车头的活体信息,在车尾设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以采集靠近车尾的活体信息,从而扩大采集范围,以实现全方位地巡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示辅助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施例所示辅助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前保险杠与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的位置关系;图3为本实施例所示辅助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后保险杠与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位置关系;图4为图2的局部视图。图中:10、红外感应装置;101、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2、第二红外感应装置;20、通报模块;201、处理器;202、声音报警器;203、显示器;204、无线通信模块;30、测距装置;40、磁铁;50、陶瓷片;60、前保险杠;70、后保险杠;80、蓄电池;90、弹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旨在解决由于视野盲区导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该辅助系统包括红外感应装置10和通报模块20。红外感应装置10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其中,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设置于车头,且与车头的朝向相同,以采集车头附近的活体信息,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设置于车尾,且与车尾的朝向相同,以采集车尾附近的活体信息。通报模块20与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连接,并接收活体信息,并对活体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通报给驾驶员。综上所述,在雨雾天气、光线差、夜晚等存在视野盲区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时,红外感应装置10可以快速采集车辆附近的活物信息,然后经由通报模块20进行相应的通报,以快速提醒驾驶员注意观察并提高警惕,进而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为一个时,则该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优选安装于前保险杠60的中心位置处;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为两个时,则该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优选安装于前保险杠60的两端;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为两个以上时,则其中两个安装于前保险那杠的两端,其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位置。在此值得说明的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驾驶员的视野通常前车窗展现的视野,但在前保险杠60前方0.5m左右、前保险杠60的两端以及车底等位置是在视野盲区的,因此在前保险杠60上安装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可以有效地应对在视野盲区内出现的活物。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以在有效弥补车辆视野盲区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约整体成本。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3所示,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为一个时,则该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优选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中心位置处;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为两个时,则该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优选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两端;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为两个以上时,则其中两个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两端,其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位置。值得说明的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通常是前进的,此时是不需要考虑后方的活体,则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可以停止采集工作;但是当驾驶员在倒退时,则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可以进行采集工作,此时驾驶员的视野通常为后视镜展现的视野,因此后保险杠70的两端以及后方反而成了视野盲区,因此后保险杠70的中心位置处应当安装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但是现在大部分车辆均安装有倒车可视系统,因此后保险杠70只有两端可能存在视野盲区,因此后保险杠70的两端应当设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上述两种情况,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优选为三个,其中一个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中心位置,另外两个分别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两端。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所示,各个红外感应装置10均连接有蓄电池80,该蓄电池80为对应的红外感应装置10供电,且该蓄电池80优选与红外感应装置10一体设置,以减少安装的步骤,提高安装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该该红外感应装置10可以具有存储单元,从而将存储各自采集到的活体信息。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和通报模块,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均用于采集活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头,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尾;所述通报模块与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并基于所述活体信息进行通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和通报模块,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均用于采集活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头,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尾;所述通报模块与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并基于所述活体信息进行通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报模块包括处理器和声音报警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声音报警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所述活体信息,然后输出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报警的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报模块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用于显示所述处理器的处理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采集障碍物距离信息的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安装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云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