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58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旨在解决可移动蓄电池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该系统包括移动充电设备、电池输送带、电池充电装置;电池输送带两端分别可与移动充电设备的电池存储舱口对接;电池充电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装设于电池输送带设定部位的一侧的多层充电仓;各层充电仓与电池运送段对接;充电仓对应的电池运送段设置有变向装置,移动充电设备包括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能够带动多个电池进行循环运动,以使得电池能够与充电枪连通或与电池输送带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有效解决可移动蓄电池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
本技术属于车辆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包括连接线充电桩和蓄电池充电桩,对于一些特殊路段或一些无法连接电线的区域需要蓄电池充电桩作为电力进行供应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但蓄电池充电桩的续航有限,需要频繁对电池充电或者更换电池。现有技术中,可移动蓄电池充电桩在充电时需返回充电站进行充电,因此其在充电时无法工作,需要完成充电后才能投入运行,充电耗时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可移动蓄电池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包括移动充电设备、电池输送带、电池充电装置、变向装置。所述电池输送带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所述输出端分别可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电池存储舱口对接。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和所述变向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输送带的两相对侧,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能够与所述电池输送带对接,所述变向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充电设备、电池输送带、电池充电装置和变向装置;所述电池输送带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所述输出端分别可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电池存储舱口对接;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和所述变向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输送带的两相对侧,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能够与所述电池输送带对接,所述变向装置能够将所述电池输送带上的电池移动至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内部,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池充电的电池充电接口;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包括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电池存储舱,所述电池存储舱能够在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带动下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充电设备、电池输送带、电池充电装置和变向装置;所述电池输送带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所述输出端分别可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电池存储舱口对接;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和所述变向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输送带的两相对侧,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能够与所述电池输送带对接,所述变向装置能够将所述电池输送带上的电池移动至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内部,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内部设置有用于给电池充电的电池充电接口;所述移动充电设备包括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电池存储舱,所述电池存储舱能够在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带动下进行循环运动,所述电池存储舱用于存储电池;所述电池能够在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带动下,通过所述电池存储舱口与所述输入端或与所述输出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存储舱设置有第一供电接口,所述移动充电设备设置有第二供电接口,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所述移动充电设备的电路连通;所述电池能够在所述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带动下通过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第二供电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输送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池运送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电池位垂直循环结构的自动更换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刘然张冰洁杨俊强高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