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涉及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充电箱、照明灯、软电线和感应器,所述充电箱左侧中部设有散热窗,充电箱前部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侧设有电推杆,电推杆前端设有接线座,接线座前端设有插头,接线座上端设有绝缘套,连接座右侧设有控制器,充电箱上端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设有顶棚,充电箱右侧设有配电箱,配电箱前部上端设有多个观察口,观察口下侧设有电箱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感应器感应前方停车位车辆,将信号给到控制器,控制器操控电推杆启动,将连通电源的插头插进汽车充电插孔,自动化完成充电流程,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由于汽车的普及,给环境也带来严重的污染,为了提倡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孕育而生,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主。现有的技术中,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不能实现自动化完成充电流程,而且一般充电装置在晚上使用的时候因没有照明装置,给车主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照明灯、软电线和感应器,所述充电箱左侧中部设有散热窗,充电箱前部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侧设有电推杆,电推杆前端设有接线座,接线座前端设有插头,接线座上端设有绝缘套,连接座右侧设有控制器,充电箱上端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设有顶棚,充电箱右侧设有配电箱,配电箱前部上端设有多个观察口,观察口下侧设有电箱门,电箱门上设有散热窗,散热窗右侧设有门锁,充电箱与配电箱的右侧设有停车位,停车位上端后部设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照明灯设置在充电箱前部上端,且照明灯与充电箱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照明灯照亮充电箱前方区域,便于车主夜间给汽车充电。优选的,所述软电线的后端设置在连接块上,前端固定连接接线座的上端,使用时,通过软电线将充电箱和接线座电源连通,使插头插进汽车插孔完成充电流程。优选的,所述感应器设置充电箱前部下端,使用时通过感应器感应前方停车位上的汽车,信号给到控制器,控制器操控电推杆运行进行充电工作,方便快捷。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下端设有插卡槽,插卡槽下端设有操作按键,使用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充电箱上端的照明灯和电推杆以及电源的开关,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优选的,连接座上设有电推杆,且连接座与充电箱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通过感应器感应前方停车位车辆,将信号给到控制器,控制器操控电推杆启动,将连通电源的插头插进汽车充电插孔,自动化完成充电流程,操作简单,方便使用。2.本技术中,通过照明灯将充电箱前方区域照亮,便于晚上的时候车主能将汽车稳定停在停车位,有利于给车辆充电时视线清晰,解决了晚上充电看不见导致的不方便,且消除了因看不见,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推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充电箱;2、配电箱;3、支撑柱;4、顶棚;5、照明灯;6、连接块;7、软电线;8、连接座;9、绝缘套;10、插头;11、限位块;12、停车位;13、电推杆;14、感应器;15、接线座;16、控制器;17、散热窗;18、门锁;19、电箱门;20、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1、照明灯5、软电线7和感应器14,所述充电箱1左侧中部设有散热窗17,充电箱1前部设有连接座8,连接座8上设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下侧设有电推杆13,电推杆13前端设有接线座15,接线座前端设有插头10,接线座15上端设有绝缘套9,连接座8右侧设有控制器16,充电箱1上端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端设有顶棚4,充电箱1右侧设有配电箱2,配电箱2前部上端设有多个观察口20,观察口20下侧设有电箱门19,电箱门19上设有散热窗17,散热窗17右侧设有门锁18,充电箱1与配电箱2的右侧设有停车位12,停车位12上端后部设有限位块11。照明灯5设置在充电箱1前部上端,且照明灯5与充电箱1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照明灯5照亮充电箱1前方区域,便于车主夜间给汽车充电。软电线7的后端设置在连接块6上,前端固定连接接线座15的上端,使用时,通过软电线7将充电箱1和接线座15电源连通,使插头10插进汽车插孔完成充电流程。感应器14设置充电箱1前部下端,使用时通过感应器14感应前方停车位12上的汽车,信号给到控制器16,控制器16操控电推杆13运行进行充电工作,方便快捷。控制器16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下端设有插卡槽,插卡槽下端设有操作按键,使用时,通过控制器16控制充电箱1上端的照明灯5和电推杆13以及电源的开关,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连接座8上设有电推杆13,且连接座8与充电箱1固定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停车位12上的限位块11将汽车限位停放在固定位置,便于感应器14感应到汽车,将信号给到控制器16,控制器16操控电推杆13运行工作,连接座8将电推杆13和连接块6固定连接充电箱1,软电线7将充电箱1的电源连通接线座15,绝缘套9将软电线7和接线盒15连接处绝缘,避免使用时触电发生危险,使插头10插进汽车插孔完成充电流程,照明灯5便于车主夜间给汽车充电看得见,充电箱1和配电箱2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从散热窗17排出,有利于充电箱1和配电箱2的工作稳定,顶棚4通过支撑柱3固定连接配电箱2与充电箱1顶端,有利于充电箱1和配电箱2的防护,电箱门19上的门锁18防止人随便触碰,避免发生危险,又便于后期的维修工作,观察口20用于观察配电箱2电流的稳定性和电量的使用情况。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1)、照明灯(5)、软电线(7)和感应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1)左侧中部设有散热窗(17),充电箱(1)前部设有连接座(8),连接座(8)上设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下侧设有电推杆(13),电推杆(13)前端设有接线座(15),接线座(15)前端设有插头(10),接线座(15)上端设有绝缘套(9),连接座(8)右侧设有控制器(16),充电箱(1)上端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端设有顶棚(4),充电箱(1)右侧设有配电箱(2),配电箱(2)前部上端设有多个观察口(20),观察口(20)下侧设有电箱门(19),电箱门(19)上设有散热窗(17),散热窗(17)右侧设有门锁(18),充电箱(1)与配电箱(2)的右侧设有停车位(12),停车位(12)上端后部设有限位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1)、照明灯(5)、软电线(7)和感应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1)左侧中部设有散热窗(17),充电箱(1)前部设有连接座(8),连接座(8)上设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下侧设有电推杆(13),电推杆(13)前端设有接线座(15),接线座(15)前端设有插头(10),接线座(15)上端设有绝缘套(9),连接座(8)右侧设有控制器(16),充电箱(1)上端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端设有顶棚(4),充电箱(1)右侧设有配电箱(2),配电箱(2)前部上端设有多个观察口(20),观察口(20)下侧设有电箱门(19),电箱门(19)上设有散热窗(17),散热窗(17)右侧设有门锁(18),充电箱(1)与配电箱(2)的右侧设有停车位(12),停车位(12)上端后部设有限位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王豪,杨希,陈敬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昱新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