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710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污水池浮物清理不易清理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包括污水池、第一隔离装置、浮物收集池、浮物清理装置、排污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浮物收集池包括依次设置于污水池下方的第一清理池和第二清理池;第一清理池的内壁设置有液位计;浮物清理装置包括与第一清理池连通的通管以及用于聚拢浮物至顶部管口的浮物收集装置,通管的顶部低于水面高度设置;排污装置、水循环装置分别通过闭合结构、第二隔离装置与第一清理池连接,闭合结构、第二隔离装置择一开启;第二隔离装置的上部设置有过滤层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池面浮物的简单快捷清理。物的简单快捷清理。物的简单快捷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池中会有大量的污水带来的漂浮物,需要进行人工清理,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清理较不方便,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人工清理污水里的漂浮物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污水处理池中池面浮物清理不易清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污水池、第一隔离装置、浮物收集池、浮物清理装置、排污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所述污水池包括具有倒锥形腔室的池体,所述池体用于容纳待处理的污水;所述浮物收集池包括第一清理池和第二清理池,所述第一清理池设置于所述污水池下方,所述第一清理池与所述污水池通过所述第一隔离装置隔离设置,所述第一清理池的内壁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第二清理池设置于所述第一清理池下方,所述第二清理池与所述第一清理池隔离设置;
[0004]所述浮物清理装置包括通管和浮物收集装置,所述通管的顶部低于所述污水池的水面高度设置,所述通管穿过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清理池连通;所述浮物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通管顶部,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收集臂,所述收集臂为弧形结构,可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弧形凹口方向转动,聚拢浮物至所述通管顶部管口;
[0005]所述排污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分别通过闭合结构、第二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清理池连接,所述闭合结构、所述第二隔离装置择一开启;所述第二隔离装置的上部设置有过滤层结构;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和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污水池的上部;所述排污装置为真空装置,在所述闭合结构开启时对所述第一清理池中的浮物和水的混合体进行快速抽取。
[0006]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污装置包括第一段管道和第二段管道,所述第二段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管道远离所述第一清理池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段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管道的内径;所述第二段管道还设置有一带预紧力的单向阀组件,用于在所述真空装置施加作用时对所述第一段管道的出口封闭,并可在浮物和水的混合体排出所述第一段管道的冲力作用下单向开启。
[0007]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和驱动泵,所述真空泵用于将所述第一清理池中的收集的浮物快速排出;所述驱动泵用于将快速排出的浮物和水的混合体通过连通管道运输至外界。
[000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收集臂远离所述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污水池内壁抵压滑移配合连接。
[0009]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污装置靠近所述第二隔离装置的顶部设置。
[0010]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装置靠近所述第二清理池的底部设置。
[0011]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启闭结构为隔离阀。
[0012]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结构为一层或多层滤网。
[001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装置设置有用于所述通管穿设的通孔;
[0014]所述第一隔离装置包括第一隔离结构、第二隔离结构和隔离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在所述隔离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相对运动闭合形成隔离层,将所述第一清理池与所述污水池隔离;
[0015]所述第一隔离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清理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隔离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清理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对设置。
[0016]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基于所述液位计检测到的所述第一清理池内浮物的高度,关闭所述第二隔离装置,开启所述闭合结构、所述真空装置以进行收集浮物和水的混合物的快速抽取。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通过本技术设置的污水池、第一隔离装置、浮物收集池、浮物清理装置、排污装置和水循环装置,可实现池面漂浮物的收集清理;通过浮物清理装置顶部设置的浮物收集装置可进行池面浮物的聚拢收集,通过贯穿污水池并连通第一清理池的通管,可实现聚拢浮物向位于污水池下方的浮物收集池中的第一清理池的传输,既不影响污水池中水的净化处理,又能实现池面浮物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定制化清理;本技术提供的清浮物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实现高效率污水处理池的清污工作。
[0019]2)通过本技术中浮物清理池的第二清理池、第一清理池的分离式设置,能够保证通过浮物清理装置对池面浮物的聚拢收集,在本技术中,通管的顶部低于污水池水面高度设置,通过池面与通管的高度差,使污水池中的水从通管侧壁向下通过第二清理池流至第三清理池内,通过第二清理池与第一清理池之间过滤层的设置,保证流下的池面浮物收集至第一清理池中,不包含浮物的水收集至第二清理池中,根据第二清理池中存储水量的多少,通过水循环装置进行第二清理池内水回抽至污水池中,减少清污系统中水的浪费;在本技术中,浮物清理装置与水循环装置可以一直运行,通过水循环装置抽水量小于浮物清理装置中通管流下的水量,可实现污水池面浮物清理装置的持续旋转,以进行低耗能连续的池面浮物的聚拢收集,保证污水池中待处理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是本技术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第一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浮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
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污水池;200、第一隔离装置,210、第一隔离结构,220、第二隔离结构;300、第一清理池;400、第二隔离装置;500、第二清理池;610、闭合结构,620、第一段管道,630、第二段管道,640、单向阀组件;710、通管,720、收集臂,730、第二过滤层结构;800、水循环装置;900、第一过滤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29]参照附图1,图示是本技术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包括污水池100、第一隔离装置200、浮物收集池、浮物清理装置、排污装置和水循环装置800;污水池100包括具有倒锥形腔室的池体,池体用于容纳待处理的污水;浮物收集池包括第一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污水池、第一隔离装置、浮物收集池、浮物清理装置、排污装置和水循环装置;所述污水池包括具有倒锥形腔室的池体,所述池体用于容纳待处理的污水;所述浮物收集池包括第一清理池和第二清理池,所述第一清理池设置于所述污水池下方,所述第一清理池与所述污水池通过所述第一隔离装置隔离设置,所述第一清理池的内壁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第二清理池设置于所述第一清理池下方,所述第二清理池与所述第一清理池隔离设置;所述浮物清理装置包括通管和浮物收集装置,所述通管的顶部低于所述污水池的水面高度设置,所述通管穿过所述第一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清理池连通;所述浮物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通管顶部,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收集臂,所述收集臂为弧形结构,可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弧形凹口方向转动,聚拢浮物至所述通管顶部管口;所述排污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分别通过闭合结构、第二隔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清理池连接,所述闭合结构、所述第二隔离装置择一开启;所述第二隔离装置的上部设置有过滤层结构;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和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输出口设置于所述污水池的上部;所述排污装置为真空装置,在所述闭合结构开启时对所述第一清理池中的浮物和水的混合体进行快速抽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池面浮物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装置包括第一段管道和第二段管道,所述第二段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管道远离所述第一清理池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段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管道的内径;所述第二段管道还设置有一带预紧力的单向阀组件,用于在所述真空装置施加作用时对所述第一段管道的出口封闭,并可在浮物和水的混合体排出所述第一段管道的冲力作用下单向开启。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俊鹏张冰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新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