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3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桩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位于承载平台一端的延伸平台以及设置在延伸平台上的配重箱,配重箱包括箱体以及配重件,箱体内部具有配重腔;配重件设置在配重腔内。可以通过在配重箱的配重腔内设置配重件,来达到将打桩机的重心向后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打桩机作业时的稳定性,防止其因重心偏移导致的侧倾甚至倾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桩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桩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型的工程机械在基础施工中不可或缺,其中,打桩机的主体结构是由挖掘机改进形成的,但是在打桩作业中,由于前段打桩臂、打桩锤等装置的重量较大,因此打桩机的重心偏前,导致其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倾覆。现有打桩机为了提高其在作业时的平衡性,在设计制造时,采用将打桩机的承载平台向后延伸的方式来使得整个打桩机的重心向后移动。但由于原打桩机结构没有变化,仅是在承载平台后端(打桩机设置打桩臂、打桩锤的一端为前端)设置一小段延伸平台,对于重心的调整不够明显,无法满足打桩机在作业模式下调整重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打桩机,以解决现有打桩机在作业模式下无法满足重心调整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打桩机,包括位于承载平台一端的延伸平台以及设置在延伸平台上的配重箱,配重箱包括箱体以及配重件,箱体内部具有配重腔;配重件设置在配重腔内。可选的,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首尾顺次连接形成环形结构,底板封合环形结构的一端以配合环形结构围合形成配重腔。可选的,箱体还包括顶板;顶板盖合环形结构的另一端;顶板的一侧与第二侧板铰接,顶板的另一侧可与第三侧板锁合,或,顶板的另一侧可与第四侧板锁合。可选的,分别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连接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连接处以及第四侧板和第一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可选的,配重腔包括多个子腔;在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将配重腔划分为多个子腔。可选的,多个分隔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与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可拆卸连接。可选的,在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通槽,在第四侧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通槽,多个第二通槽分别与多个第一通槽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分隔板相对的两侧端分别对应插设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以将配重腔划分为多个子腔。可选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的长度与延伸平台的长度相等。可选的,在配重腔内还设置有缓冲件。可选的,打桩机还包括打桩部;打桩部位于承载平台的另一端,延伸平台与打桩部相对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桩机,包括配重箱。将配重箱固定设置在打桩机的延伸平台上,即设置在打桩机的后端,与前端的打桩部形成分别位于打桩机承载平台两端部的结构。其中,配重箱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部的配重腔。在打桩机进行打桩作业时,可以通过在配重箱的配重腔内设置配重件,来达到将打桩机的重心向后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打桩机作业时的稳定性,防止其因重心偏移导致的侧倾甚至倾覆。在实际作业时,可以根据打桩机的具体施工的工况确定配重件的重量。同时在配重箱的配重腔设置配重件的方式可以通过放入或取出的形式快捷的改变打桩机的重心,尤其是在需要频繁调整打桩机重心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打桩机的作业效率。在打桩机处于非作业模式时,例如行走模式时,配重箱以箱体的方式设置,还可以用于储物,例如打桩机的配套辅助件、修理的工具等等,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打桩机的持续作业能力,降低其对于辅助装载设备的依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桩机的配重箱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承载平台;101-延伸平台;120-配重箱;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三侧板;124-第四侧板;125-底板;126-顶板;127-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打桩机一般应用于施工中的桩基础阶段,例如在软地基的建筑工地上,设计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者钢管桩等制成桩,用打桩机往地下打,直至设计地层,从而为后续的施工提供稳固的桩基础。现有打桩机一般采用和挖掘机同样的行走以及承载结构,其将打桩部(一般包括有打桩臂、打桩锤等部件)设置在承载平台的前进端。同时,为了避免打桩机由于打桩部等较重的部件设置在承载平台的前进端,其通常将承载平台的后端延长出一个延伸平台,从而达到调整重心的作用。但在实际作业中,仅依靠延伸平台的调整,无法满足打桩机对于重心调整的需求。本申请基于此基础,提出了一种打桩机,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打桩机,如图1,包括位于承载平台100一端的延伸平台101以及设置在延伸平台101上的配重箱120,配重箱120包括箱体以及配重件,箱体内部具有配重腔;配重件设置在配重腔内。示例的,如图1所示,将配重箱120固定设置在延伸平台101上,其中,配重箱120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部的配重腔。通过在配重腔内设置不同重量的配重件,从而达到对打桩机的重心的调整,以此来提高打桩机作业时的稳定性,防止其因重心偏移导致的侧倾甚至倾覆。在打桩机处于作业模式下时,打桩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承载平台一端的延伸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延伸平台上的配重箱,所述配重箱包括箱体以及配重件,所述箱体内部具有配重腔;所述配重件设置在所述配重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承载平台一端的延伸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延伸平台上的配重箱,所述配重箱包括箱体以及配重件,所述箱体内部具有配重腔;所述配重件设置在所述配重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首尾顺次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底板封合所述环形结构的一端以配合所述环形结构围合形成所述配重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盖合所述环形结构的另一端;
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铰接,所述顶板的另一侧可与所述第三侧板锁合,或,所述顶板的另一侧可与所述第四侧板锁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桩机,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正高国欢王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