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口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口总成,包括壳体以及导风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转向支架和主叶片组,所述转向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向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自由转动,所述主叶片组包括下叶片和上叶片,且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所述上叶片上设有上开口,所述下叶片上设有下开口,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连通或错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向支架相对壳体转动,能够实现上下导风以及左右导风的功能,当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能够实现风量的调节,零部件少,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口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出风口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出风口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驾乘的舒适性具有重大的作用。传统汽车空调出风口操控结构一般由主叶片组件、次叶片组件及风门组件构成,其中,主叶片组和次叶片组用来导风,风门用来控制风量和控制出风口的开闭,但这种出风口结构,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制造和组装不方便,成本较高,同时容易因各个组件的问题产生实效,同时该类出风口尺寸较大,对安装空间有较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出风口总成,通过转向支架相对壳体转动,能够实现上下导风以及左右导风的功能,当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能够实现风量的调节,零部件少,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出风口总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转向支架和主叶片组,所述转向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向支架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适配,且所述转向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360度自由转动,所述主叶片组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转向支架上的下叶片和上叶片,且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所述上叶片上设有上开口,所述下叶片上设有下开口,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连通或错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出风口总成,通过设置球状的壳体和球状的转向支架,使得所述转向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时,所述转向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进行上下转动以及左右转动,通过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连通或错开,从而调节出风大小,当所述转向支架相对于所述壳体向上或向下转动时,所述下叶片和上叶片配合能够实现向上导风以及向下导风,当所述转向支架相对于所述壳体向左或向右转动时,所述下叶片和上叶片配合能够实现向左导风以及向右导风,当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完全错开、部分重合、完全重合,从而能够调节不同大小的出风量,取消了风门的结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而且结构紧凑、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小,调节方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上叶片连接或与所述下叶片连接,所述旋钮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所述旋钮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转向支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通过上述改进,便于带动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以及带动所述转向支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叶片固定设置于壳体上,所述下叶片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旋钮与所述下叶片连接。通过上述改进,便于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之间进行相对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球心处设有球头,所述转向支架的球心处设有球槽,所述转向支架通过球槽与球头配合转动安装于壳体内。通过上述改进,便于所述转向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进行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上开口与下开口完全错开)。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上开口与下开口部分重合)。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上开口与下开口完全重合)。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转向支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旋钮与主叶片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球头;2、转向支架;2.1、球槽;3、主叶片组;3.1、上叶片;3.11、上开口;3.2、下叶片;3.21、下开口;4、旋钮。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阐释。参见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出风口总成,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导风机构,所述壳体1内壁呈球状,所述壳体1的球心处通过支架设有球头1.1,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旋钮4、转向支架2和主叶片组3,所述转向支架2呈中空设置,且外壁呈球状,所述转向支架2的球心处通过支架设有球槽2.1,当所述转向支架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时,所述转向支架2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相适配,所述球头1.1与所述球槽2.1配合,使得所述转向支架2相对所述壳体1能够360度自由转动。所述主叶片组3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转向支架2的开口处的下叶片3.2和上叶片3.1,所述上叶片3.1和下叶片3.2平行叠放设置,所述上叶片3.1与所述下叶片3.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叶片3.1固定设置于壳体1上,所述下叶片3.2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上叶片3.1上设有上开口3.11,上开口3.11沿圆周分布有若干个,所述下叶片3.2上设有下开口3.21,下开口3.21沿圆周分布有若干个。所述旋钮4穿过上叶片3.1与所述下叶片3.2连接,当转动旋钮4时,带动所述下叶片3.2相对所述上叶片3.1进行转动,所述旋钮4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转向支架2相对所述壳体1转动,即所述旋钮4向前或向后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向支架2相对壳体1向前转动或向后转动,当所述旋钮4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向支架2相对壳体1向前转动或向后转动。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旋钮4与所述上叶片3.1连接,当转动旋钮4时,带动所述上叶片3.1相对所述下叶片3.2进行转动,所述旋钮4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转向支架2相对所述壳体1转动。所述上叶片3.1与所述下叶片3.2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3.11与所述下开口3.21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3.11与所述下开口3.21连通或错开,当所述下开口3.21转动至与所述上开口3.11连通时,所述壳体1内的出风依次经过下开口3.21、上开口3.11输出至外界,当所述下开口3.21转动至与所述上开口3.11错开时,所述上叶片3.1的实体部分与所述下开口3.21配合,使得所述下开口3.21的开启面积逐渐减小直至封闭,所述下叶片3.2的实体部分逐渐与所述上开口3.11配合,使得所述上开口3.11的开启面积逐渐减小直至封闭,使得出风量逐渐减小,直至出风口被关闭。本技术的出风口,通过设置球状的壳体1和球状的转向支架2,使得所述转向支架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时,所述转向支架2能够相对所述壳体1进行上下转动以及左右转动,通过所述上叶片3.1与所述下叶片3.2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3.11与所述下开口3.21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3.11与所述下开口3.21连通或错开,从而调节出风大小,当所述转向支架2相对于所述壳体1向上或向下转动时,所述下叶片3.2和上叶片3.1配合能够实现向上导风以及向下导风,当所述转向支架2相对于所述壳体1向左或向右转动时,所述下叶片3.2和上叶片3.1配合能够实现向左导风以及向右导风,当所述上叶片3.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口总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转向支架和主叶片组,所述转向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向支架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适配,且所述转向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自由转动,所述主叶片组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转向支架上的下叶片和上叶片,且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所述上叶片上设有上开口,所述下叶片上设有下开口,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连通或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口总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包括转向支架和主叶片组,所述转向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向支架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适配,且所述转向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自由转动,所述主叶片组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转向支架上的下叶片和上叶片,且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所述上叶片上设有上开口,所述下叶片上设有下开口,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进行相对转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连通或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苏华俞江涛张强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