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以及导风机构和操控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主叶片组、沿Y轴设置的次叶片组,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旋钮和传动组件,所述旋钮沿Z轴设置,所述旋钮与所述主叶片组连接,所述旋钮通过传动组件与次叶片组连接;当所述旋钮绕X轴转动时,带动所述主叶片组绕X轴进行转动,当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次叶片组绕Z轴进行转动,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预设角度后,次叶片组中相邻的叶片相互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次叶片组既起到横向导风的作用,又能起到风门启闭的作用,而且旋钮始终保持在壳体开口的中间位置,使得出风口整体美观大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技术介绍
汽车出风口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驾乘的舒适性具有重大的作用。传统汽车空调出风口操控结构一般由主叶片组组件、次叶片组组件及风门组件构成,其中,主叶片组和次叶片组用来导风,风门用来控制风量和控制出风口的开闭,但这种出风口结构,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制造和组装不方便,成本较高,同时容易因各个组件的问题产生失效。市面上还存在另一种出风口结构,其主要由主叶片组和次叶片组构成,次叶片组除了导风的作用外,还具有关闭出风口的功能,但此类出风口的次叶片组运动是通过拨钮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拨钮移动范围大,调节不方便,而且无法将拨钮保持在中间位置,破坏了出风口的整体外观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次叶片组既起到横向导风的作用,又能起到风门启闭的作用,取消了传统的风门结构,零部件更少,简化了结构,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旋钮始终保持在壳体开口的中间位置,使得出风口整体美观大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和操控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主叶片组、沿Y轴设置的次叶片组,所述X轴与Y轴垂直,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旋钮和传动组件,所述旋钮沿Z轴设置,且所述Z轴同时垂直于X轴和Y轴,所述旋钮与所述主叶片组连接,所述旋钮通过传动组件与次叶片组连接;当所述旋钮绕X轴转动时,带动所述主叶片组绕X轴进行转动,当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次叶片组绕Z轴进行转动,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预设角度后,次叶片组中相邻的叶片相互贴合以将出风口关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出风口,通过旋钮绕X轴转动,带动所述主叶片组绕X轴的转动,能够调节所述主叶片组的角度,从而调节纵向导风,通过旋钮绕Z轴转动,带动所述次叶片组绕Z轴的转动,能够调节所述次叶片组的角度,从而调节横向导风,而且旋钮绕Z轴转动预设角度后,次叶片组中相邻的叶片相互贴合,通过次叶片组将出风口进行关闭,次叶片组既起到横向导风的作用,又能起到风门启闭的作用,取消了传统的风门结构,零部件更少,简化了结构,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旋钮在绕X轴或Z轴转动时,始终保持在壳体开口的中间位置,使得出风口整体美观大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叶片组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旋钮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旋钮的底端穿过安装孔与所述传动组件进行连接。通过上述改进,便于旋钮与主叶片组连接以及与次叶片组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旋钮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所述次叶片组连接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通过上述改进,便于旋钮带动次叶片组进行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旋钮通过万向节与所述主动齿轮进行连接。通过上述改进,使得旋钮带动主叶片组的转动和旋钮带动次叶片组的转动互不干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万向节包括前端连杆、中间枢轴节、后端连杆,所述前端连杆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所述后端连杆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中间枢轴节将所述前端连杆与所述后端连杆进行连接,且所述前端连杆通过中间枢轴节相对所述后端连杆转动。通过上述改进,使得旋钮带动主叶片组的转动和旋钮带动次叶片组的转动互不干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后端连杆上沿径向凸出形成有凸块,所述主动齿轮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后端连杆伸入所述安装槽内,且凸块卡入所述安装槽内。通过上述改进,便于后端连杆的安装与定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密封环,当次叶片组中相邻的叶片相互贴合时,次叶片组中首端和尾端的两个叶片的端部与所述密封环贴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叶片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次叶片组与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旋钮与万向节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密封环;2、主叶片组;2.1、安装孔;3、次叶片组;4、旋钮;5、传动组件;5.1、主动齿轮;5.11、安装槽;5.2、从动齿轮;6、万向节;6.1、前端连杆;6.2、中间枢轴节;6.3、后端连杆;6.31、凸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阐释。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上的导风机构和操控机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主叶片组2、沿Y轴设置的次叶片组3,其中所述主叶片组2包括若干个沿X轴设置的叶片,若干个叶片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使得其中一个叶片转动时,便会通过连杆带动其它叶片同时转动;其中所述次叶片组3包括若干个沿Y轴设置的叶片,若干个叶片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使得其中一个叶片转动时,便会通过连杆带动其它叶片同时转动;所述X轴与Y轴垂直。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旋钮4和传动组件5,所述旋钮4沿Z轴设置,即所述旋钮4的中心轴线为Z轴,所述Z轴同时垂直于X轴和Y轴,所述旋钮4与所述主叶片组2连接,所述旋钮4通过传动组件5与次叶片组3连接,所述主叶片组2中,其中一个叶片上设有安装孔2.1,所述旋钮4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2.1内,使得所述旋钮4能够绕Z轴转动,所述旋钮4的底端穿过安装孔2.1与所述传动组件5进行连接,所述旋钮4的顶端伸出于安装孔2.1外,从而便于旋钮4与主叶片组2连接以及与次叶片组3连接。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与所述旋钮4连接的主动齿轮5.1以及与所述次叶片组3连接并与所述主动齿轮5.1相啮合的从动齿轮5.2,其中,所述主动齿轮5.1的轴线沿Z轴设置,所述从动齿轮5.2的轴线沿Y轴设置,所述主动齿轮5.1通过万向节6与所述旋钮4连接,所述从动齿轮5.2设置于次叶片组3中的一个叶片上,主动齿轮5.1和从动齿轮5.2均为锥齿轮,使得当所述旋钮4转动时,能够通过主动齿轮5.1和从动齿轮5.2的配合,带动次叶片组3进行转动。当所述旋钮4绕X轴转动时,旋钮4直接带动所述主叶片组2绕X轴进行转动,当所述旋钮4绕Z轴转动时,通过传动组件5带动次叶片组3绕Z轴进行转动,所述壳体1内设有密封环1.1,所述旋钮4绕Z轴转动预设角度后,次叶片组3中相邻的叶片相互贴合,以将出风口关闭,且首端和尾端的两个叶片的端部与所述密封环1.1贴合,减少气流的泄漏。而且通过设置万向节6,使得旋钮4在绕X轴转动时,传动组件5不响应所述旋钮4的动作,使得旋钮4带动主叶片组2的转动和旋钮4带动次叶片组3的转动互不干涉。具体而言,所述万向节6包括前端连杆6.1、中间枢轴节6.2、后端连杆6.3,所述前端连杆6.1与所述旋钮4固定连接,所述后端连杆6.3与所述主动齿轮5.1连接,所述后端连杆6.3上沿径向凸出形成有凸块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和操控机构,/n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主叶片组、沿Y轴设置的次叶片组,所述X轴与Y轴垂直,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旋钮和传动组件,所述旋钮沿Z轴设置,且所述Z轴同时垂直于X轴和Y轴,所述旋钮与所述主叶片组连接,所述旋钮通过传动组件与次叶片组连接;/n当所述旋钮绕X轴转动时,带动所述主叶片组绕X轴进行转动,当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次叶片组绕Z轴进行转动,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预设角度后,次叶片组中相邻的叶片相互贴合以将出风口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导风机构和操控机构,
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沿X轴设置的主叶片组、沿Y轴设置的次叶片组,所述X轴与Y轴垂直,所述操控机构包括旋钮和传动组件,所述旋钮沿Z轴设置,且所述Z轴同时垂直于X轴和Y轴,所述旋钮与所述主叶片组连接,所述旋钮通过传动组件与次叶片组连接;
当所述旋钮绕X轴转动时,带动所述主叶片组绕X轴进行转动,当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次叶片组绕Z轴进行转动,所述旋钮绕Z轴转动预设角度后,次叶片组中相邻的叶片相互贴合以将出风口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叶片组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旋钮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旋钮的底端穿过安装孔与所述传动组件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操控机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旋钮连接的主动齿轮以及与所述次叶片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江涛张强寅陈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