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轮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0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轮胎结构,包括由里向外依次设置的气密层、胎体层和胎面层;胎体层和胎面层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带束层结构,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带束层结构下方设有垫胶;胎面层包含花纹沟底,胎面层外表面包覆导电橡胶层。发明专利技术的防静电轮胎结构,轮胎胎面层处无应力集中点,导电橡胶与胎冠胶参与硫化形成一体,轮胎的胎冠肩部和花纹沟底外表面均有导电层直接接地,轮胎使用过程中,胎冠最外层导电层磨损以后不影响轮胎防静电性能,轮胎的肩部外侧和花纹沟外表面仍然与地接触,起到长久防静电效果,可适用于中半钢全钢载重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静电轮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结构
,尤其是一种防静电轮胎结构。
技术介绍
以白炭黑、炭黑填充增强橡胶轮胎的电阻率高,属于绝缘体,行驶过程中摩擦产生静电如果得不到释放将非常危险,特别是危化品运输车,静电处理显得格外重要;现有的防静电轮胎结构主要通过导电线从内向外穿过胎面接地,处理静电,由于材料模量的不同,这种方式变形过程中易于在导电线附件形成应力集中,尤其不适合高载荷、大变形的承载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轮胎结构,通过在防静电轮胎结构的胎冠设置花纹沟底并在外表面包覆导电橡胶层,将摩擦产生的静电接地释放,提升轮胎的安全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静电轮胎结构,所述轮胎结构包括由里向外依次设置的气密层、胎体层和胎面层;所述胎体层和胎面层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所述带束层结构下方设有垫胶;其中:所述胎面层包含花纹沟底,所述胎面层外表面包覆导电橡胶层。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胎面层外表面等间隔设有多个花纹沟底。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花纹沟底的顶点与沟底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25mm。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导电橡胶层宽度不小于胎冠整体宽度。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导电橡胶层厚度为0.5~3mm。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导电橡胶层的材质为丁二烯基可硫化橡胶。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轮胎结构还包括胎侧和连接于胎侧下部的胎圈。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胎圈包括钢丝圈、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优选的是,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中:所述胎圈外依次反包胎体层和包布层;所述胎体层的反包位置外表面包覆胎圈护胶和护布包胶。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防静电轮胎结构,轮胎胎面层处无应力集中点,导电橡胶与胎冠胶参与硫化形成一体,轮胎的胎冠肩部和花纹沟底外表面均有导电层直接接地,轮胎使用过程中,胎冠最外层导电层磨损以后不影响轮胎防静电性能,轮胎的肩部外侧和花纹沟外表面仍然与地接触,起到长久防静电效果,可适用于中半钢全钢载重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轮胎结构,所述轮胎结构包括由里向外依次设置的气密层1、胎体层2和胎面层3;所述胎体层2和胎面层3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4、第二带束层5、第三带束层6和第四带束层7;所述带束层结构下方设有垫胶8;其中:所述胎面层3包含花纹沟底9,所述胎面层3外设置有导电橡胶层10,导电橡胶层起到防静电效果。所述胎面层3外表面等间隔设有多个花纹沟底9,花纹沟底外设置的导电橡胶层释放花纹沟底附近静电。所述花纹沟底9的顶点与沟底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25mm。所述导电橡胶层10宽度不小于胎冠整体宽度。所述导电橡胶层10厚度为0.5~3mm。所述导电橡胶层10的材质为丁二烯基可硫化橡胶。所述轮胎结构还包括胎侧11和连接于胎侧下部的胎圈12。所述胎圈包括钢丝圈13、上三角胶14和下三角胶15。其中:所述胎圈12外依次反包胎体层2和包布层16;所述胎体层2的反包位置外表面包覆胎圈护胶17和护布包胶18。通过在胎圈外反包胎体层和包布层,起到保护胎圈部位的作用,并大幅减少因超载后轮胎胎侧发生U型爆破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1)导电橡胶层压出可以采用小型开炼压出机压出后直接贴合于胎面压出线胎面上,形成导电胶-胎冠胶复合体;或者单独压出,存放;2)半成品成型a.导电胶-胎冠胶复合体轮胎的成型:按照正常成型步骤成型;b.单独导电层轮胎的成型:成型机辅鼓贴合完胎冠后,将导电胶层中心对称,贴合于胎冠上层,然后按正常成型工序完成成型;胎冠指外胎两胎肩之间的整个部位;半成品成型可以按照步骤a或者步骤b进行成型;3)硫化根据不同花纹模具,装入胎坯,进行硫化,在模具的压力下,导电胶、胎冠胶同时发生流动;温度升高到硫化温度,二者进行交联,形成完整层状复合材料,得到防静电轮胎。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轮胎结构,轮胎胎面层处无应力集中点,导电橡胶与胎冠胶均参与硫化形成一体,轮胎的胎冠肩部、花纹沟外表面均有导电层直接接地,轮胎使用过程中,胎冠最外层导电层磨损以后不影响轮胎防静电性能,轮胎的肩部外侧、花纹沟外表面仍然与地接触,起到长久防静电效果,可适用于中半钢全钢载重胎。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轮胎结构,所述轮胎结构包括由里向外依次设置的气密层、胎体层和胎面层;所述胎体层和胎面层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所述带束层结构下方设有垫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层包含花纹沟底,所述胎面层外表面包覆导电橡胶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轮胎结构,所述轮胎结构包括由里向外依次设置的气密层、胎体层和胎面层;所述胎体层和胎面层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所述带束层结构下方设有垫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层包含花纹沟底,所述胎面层外表面包覆导电橡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层外表面等间隔设有多个花纹沟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沟底的顶点与沟底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橡胶层宽度不小于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华张勇张洪学周平周丽琰崔玉叶朱凉伟袁时超陆炯杨其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