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510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1,该充气轮胎能提高导电部的耐久性,为了维持抗静电性能而具备:一对胎圈部10;至少一层胎体层13,架设于一对胎圈部10间;带束层14,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15,配置于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一对侧壁橡胶16,分别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该充气轮胎具备导电部52,该导电部具有至少一处分离部53,并在该一对胎圈部10之间延伸,且导电部52具有线状构造,并且线状构造构成为包括将具有小于1×10^8Ω/cm的电阻率的导电物质成形为线状而形成的导电线状体521。

Pneumatic ti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能提高导电部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为了将在车辆行驶时产生于车辆的静电释放到路面,采用使用了触地胎面的抗静电构造。触地胎面是贯通胎冠而露出于轮胎接地面的导电橡胶。在该抗静电构造中,来自车辆的静电从带束层经由触地胎面而被释放到路面,从而抑制车辆的带电。另一方面,近年来,存在为了提高轮胎的低耗油量性能而使构成胎冠、基部胎面、侧壁橡胶等的橡胶混炼胶的二氧化硅含量增加的倾向。二氧化硅的绝缘特性高,因此当胎冠的二氧化硅含量增加时,胎冠的电阻值增加,轮胎的抗静电性能降低。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的中,为了提高抗静电性能,具备从胎圈部连续延伸到带束层的导电部。作为采用该构成的以往的充气轮胎,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在横跨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胎圈部彼此之间配设有导电部。由此,导电部从胎圈部连续地配设至带束层,因此能使产生于车辆的静电从胎圈部流至带束层,能从带束层经由触地胎面释放到路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46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2852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33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在车辆行驶时的充气轮胎中,作用有与车辆的行驶状态对应的各种方向的载荷,因此充气轮胎的胎面部、侧壁部等各部一边变形一边旋转。在配设有导电部的充气轮胎变形的情况下,伴随着胎面部、侧壁部等的变形,导电部也变形。在导电部变形时,作用于导电部的张力也一边变化一边变形,但当反复进行这些变形时,由于反复变形引起的疲劳、反复变化的张力,导电部恐怕会断线。在导电部断线的情况下,当在胎圈部与带束层之间发生断线时,则胎圈部与带束层之间的电阻上升,因此抑制由导电部引起的车辆的带电的性能降低。因此,无论行驶距离如何都要继续确保从胎圈部连续延伸到带束层的导电部的耐久性,持续维持抗静电性能是非常困难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导电部的耐久性,能维持抗静电性能的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至少一层胎体层,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间;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配置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一对侧壁橡胶,分别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充气轮的特征在于,具备导电部,所述导电部具有至少一处分离部,并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延伸,且所述导电部具有线状构造,并且所述线状构造构成为包括将具有小于1×10^8Ω/cm的电阻率的导电物质成形为线状而形成的导电线状体。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分离部位于所述胎圈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的区域以外。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的各个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中,所述导电部连续地配设于所述胎圈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分离部位于所述带束层中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宽的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面橡胶具有构成轮胎接地面的胎冠以及层叠于所述胎冠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基部胎面,并且具备触地胎面,所述触地胎面具有小于1×10^8Ω·cm的体积电阻率,并且至少贯通所述胎冠而露出于轮胎接地面。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分离部的端部与所述触地胎面中的距离所述分离部的端部最近的位置的距离D为D≤50mm。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部是将包括至少一根所述导电线状体的多根线状体捻合而成的。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部是通过将具有小于1×10^8Ω/cm的电阻率的所述导电线状体与具有1×10^8Ω/cm以上的电阻率的非导电线状体捻合而成的。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线状体是金属纤维,所述非导电线状体是有机纤维。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部配置为夹持于所述胎体层与邻接构件之间。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体层的涂层橡胶的体积电阻率在1×10^8Ω·cm以上。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部的总纤度在20dtex以上1000dtex以下。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部的伸长率在1.0[%]以上70.0%以下。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胎面橡胶具有构成轮胎接地面的胎冠以及层叠于所述胎冠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基部胎面,且所述胎冠的60℃的tanδ值为0.25以下,所述胎冠的体积电阻率在1×10^8Ω·cm以上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侧壁橡胶的60℃的tanδ值为0.20以下,所述侧壁橡胶的体积电阻率在1×10^8Ω·cm以上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胎体层所具有的胎体帘线交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在对构成充气轮胎的构件进行组装时,使导电部在一对胎圈部间延伸,该导电部具有线状构造,并且所述线装构造构成为包括将具有小于1×10^8Ω/cm的电阻率的导电物质成形为线状而形成的导电线状体;第二工序,在所述导电部切入切口;以及第三工序,通过硫化前的提拉,使所述导电部的切口分离。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以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起到能提高导电部的耐久性、能维持抗静电性能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轮胎赤道面至一方侧的区域的详细图。图3是图2所示的触地胎面的详细图。图4是图2的A部详细图。图5是图2的B-B方向的剖视图,是针对在胎面部的位置的导电部的配置构造的说明图。图6是导电部单体的说明图。图7是将图1所示的胎体层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是表示胎体帘线与导电部的关系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是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轮胎赤道面至一方侧的区域的详细图。图10是图9的C部详细图。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胎体层展开后的状态的示意图,是表示触地胎面与导电部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2是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是表示导电部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偏移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是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是表示导电部与胎体帘线交叉地配设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是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是表示导电部与胎体帘线交叉地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n一对胎圈部;至少一层胎体层,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间;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配置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一对侧壁橡胶,分别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n具备导电部,所述导电部具有至少一处分离部,并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延伸,并且,/n所述导电部具有线状构造,并且所述线状构造构成为包括将具有小于1×10^8Ω/cm的电阻率的导电物质成形为线状而形成的导电线状体。/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8 JP 2017-139206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
一对胎圈部;至少一层胎体层,架设于所述一对胎圈部间;带束层,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配置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一对侧壁橡胶,分别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具备导电部,所述导电部具有至少一处分离部,并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之间延伸,并且,
所述导电部具有线状构造,并且所述线状构造构成为包括将具有小于1×10^8Ω/cm的电阻率的导电物质成形为线状而形成的导电线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分离部位于所述胎圈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的区域以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部在所述一对胎圈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的各个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中,连续地配设于所述胎圈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分离部位于所述带束层中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最宽的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橡胶具有构成轮胎接地面的胎冠和层叠于所述胎冠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基部胎面,并且,
具备触地胎面,所述触地胎面具有小于1×10^8Ω·cm的体积电阻率,并且至少贯通所述胎冠而露出于轮胎接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分离部的端部与所述触地胎面中的距离所述分离部的端部最近的位置的距离D为D≤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部是将包括至少一根所述导电线状体的多根线状体捻合而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部是将具有小于1×10^8Ω/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宽石井秀和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