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装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4019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8
一种可拆装机器人,包括:机身(10)、可拆卸地组装于机身(10)的主控模块(20)、可拆卸地组装于机身(10)的多个组装模块、以及与组装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线缆模块(60);机身(10)设有第一腔体(104)和用于装设主控模块(20)的第二腔体(11),第二腔体(11)与第一腔体(104)连通设置;线缆模块(6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组装模块连接,线缆模块(60)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20)连接;至少部分线缆模块(60)穿过第一腔体(104),并自第一腔体(104)穿入第二腔体(11)与主控模块(20)连接。大部分的线缆模块可以从第一腔体穿入第二腔体后与主控模块连接,使机器人内部的走线排布更有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拆装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可拆装机器人。
技术介绍
教育机器人由于其玩中学的特点,可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若在众多中小学学校得以推广,教育机器人将走入学校,并与电脑普及校园一样,将成为大热的趋势,机器人教育也将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新课程。一般来说,现有的机器人多以套装的成品出现,以玩乐为主,缺乏合理、简单可行的教育理念。且存在较多功能模块,而部分功能模块之间可能需要信息交互,需要通过连接线进行电连接,但由于功能模块的多样性,连接线较为错综复杂,无法明确功能模块与其对应的连接线,不利于功能模块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可拆装机器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机器人,包括:机身、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的主控模块、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的多个组装模块、以及与所述组装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线缆模块;所述机身设有第一腔体和用于装设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设置;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组装模块连接,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线缆模块穿过所述第一腔体,并自所述第一腔体穿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由以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主控模块设在第二腔体,通过在机身设置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腔体,大部分的线缆模块排线时可以从第一腔体穿入第二腔体后与主控模块连接,简化了机器人整体的排线布局方式,使得机器人内部的走线排布更有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去除装甲模块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去除装甲模块后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去除装甲模块后的爆炸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去除装甲模块后的仰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可拆装机器人去除线缆模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机身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的机身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可拆装机器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可拆装机器人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装机器人,例如地面机器人(机器人赛车)、空中机器人或水上机器人等,用于机器人的教育开发,通过模块化的可拆装设计以及自编程设计,加强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地面机器人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可遥控车辆。当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可拆装机器人可以用于教育开发,也可以用于与其它机器人进行比赛等。可拆装机器人包括:机身10、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10的主控模块20、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10的多个组装模块、以及与所述组装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线缆模块60。其中,组装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驱动模块30、电池模块40、装甲模块、扩展模块、主控模块等。驱动模块30用于驱动机身10移动,电池模块40可以用于对主控模块20以及机器人的其他用电部件提供电能。装甲模块可以对机身10起到保护作用。扩展模块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需要额外设置。主控模块20可以与不同的组装模块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用户指令,主控模块20还可以与一控制终端进行信息交互,以通过该控制终端进行用户指令的传输以及各组装模块的信息采集、操作结果的反馈。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2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例如单片机,通过主控模块20,可以进行自编程,即对可拆装机器人100进行不同控制实现的编程设计。其中,机身10、主控模块以及多个组装模块均可以为模块化设计,不同的模块可拆卸地连接在机身10上,实现模块化的拆装效果。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有利于实现机器人的拆装便携,且每个模块分别具有其特点功能,则不仅可以拼装成整体的机器人,并且可以替换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实现机器人的功能替换或加持。所述机身10设有第一腔体104和用于装设所述主控模块20的第二腔体11,所述第二腔体11与所述第一腔体104连通设置。所述线缆模块6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组装模块连接,所述线缆模块60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20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线缆模块60穿过所述第一腔体104,并自所述第一腔体104穿入所述第二腔体11与所述主控模块20连接。由以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主控模块20设在第二腔体11,通过在机身10设置与第二腔体11连通的第一腔体104,大部分的线缆模块60排线时可以从第一腔体104穿入第二腔体11后与主控模块20连接,简化了机器人整体的排线布局方式,使得机器人内部的走线排布更有序。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身1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部101、后部102以及设于所述前部101和所述后部102之间的中部103,所述第一腔体104设于所述中部103,所述第二腔体11设于所述后部102。以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作为参照基准,前部101指的是沿前进方向位于机身10前端的部分,后部102指的是沿前进方向位于机身10后端的部分。第一腔体104设在机身10的中部103,第二腔体11设在机身10的后部102,线缆模块60走线时可以从机身10的中部103排布至机身10的后端102,合理利用了机身10内部的横向空间(即长度方向的空间),使线缆模块60排布更加有序,避免线缆模块60因排布空间限制出现缠绕打结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104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腔体11的开口方向相反,第一腔体104的开口方向设在机身10的底部,第二腔体11的开口方向设在机身10的顶部。这样,主控模块20的顶面可以设置用于与线缆模块60连接的多个接口21,便于将线缆模块60与主控模块20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104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腔体11的开口方向可以设置为同向。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穿过所述第一腔体104的所述线缆模块60用于连接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的主控模块、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的多个组装模块、以及与所述组装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线缆模块;/n所述机身设有第一腔体和用于装设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设置;/n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组装模块连接,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n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线缆模块穿过所述第一腔体,并自所述第一腔体穿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的主控模块、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机身的多个组装模块、以及与所述组装模块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线缆模块;
所述机身设有第一腔体和用于装设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设置;
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组装模块连接,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线缆模块穿过所述第一腔体,并自所述第一腔体穿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部、后部以及设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的中部,所述第一腔体设于所述中部,所述第二腔体设于所述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第一腔体的所述线缆模块用于连接位于所述前部、所述中部以及所述后部的两侧部的所述组装模块;
所述后部包括用于与所述中部连接的前端,所述后部的前端与所述后部的两侧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多个第一夹持部,穿过所述第一腔体的所述线缆模块卡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机身的宽度方向和/或高度方向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的水平高度不同;和/或,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中部的前端与所述前部连接,所述中部的后端与所述后部连接,所述中部前端设有多个第二夹持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部分所述线缆模块还卡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形成有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夹持部;
所述中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通孔,卡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所述线缆模块自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
其中,卡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所述线缆模块用于连接位于所述前部的所述组装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二面;
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机身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三夹持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部分所述线缆模块还卡接于所述第三夹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夹持部;
其中,所述后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同侧的左侧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同侧的右侧,卡接于所述第三夹持部的所述线缆模块用于连接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左侧以及所述右侧的所述组装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线缆模块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组装模块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模块,所述后部设有用于收纳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三腔体;
多个所述线缆模块包括与所述电池模块对应连接的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二端自所述第一腔体穿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开口方向相互垂直。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装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组装模块包括用于扩展所述可拆装机器人的功能的扩展模块,所述扩展模块设于所述中部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
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有顶部开口,多个所述线缆模块包括与所述扩展模块对应连接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线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顶部开口与所述扩展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线缆的第二端自所述第一腔体穿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线缆卡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绍军王振旭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