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负压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81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负压发生器,包括缸体、活动气缸活塞杆以及换向阀组件,缸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排气孔和吸气孔,所述缸体内间隔设置第一活塞缸座盖和第二活塞缸座盖;活动气缸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缸座盖和所述第二活塞缸座盖活动密封连接。换向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该真空负压发生器可通过换向阀组件的连通气路切换,进而实现活动气缸活塞杆的反向移动,通过在缸体的两端部均设置吸气孔,以实现产生真空负压环境的无缝衔接,确保连续的保持负压真空状态,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负压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负压
,特别涉及一种真空负压发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利用缸体内活塞往复移动来产生真空负压的发生器,一般只能间断式的提供真空负压,难以保证真空负压发生器的持续稳定性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负压发生器,能够通过气缸活塞的往复移动连续循环的产生真空负压。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负压发生器,包括:缸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排气孔和吸气孔,所述缸体内间隔设置第一活塞缸座盖和第二活塞缸座盖;活动气缸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缸座盖和所述第二活塞缸座盖活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内部中空以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上分别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进出气孔和第二进出气孔,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在一端形成第一杆端,另一端形成第二杆端,在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形成进出气部,所述第一杆端活动密封连接在第一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真空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缸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排气孔和吸气孔,所述缸体内间隔设置第一活塞缸座盖和第二活塞缸座盖;/n活动气缸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缸座盖和所述第二活塞缸座盖活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内部中空以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上分别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进出气孔和第二进出气孔,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在一端形成第一杆端,另一端形成第二杆端,在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形成进出气部,所述第一杆端活动密封连接在第一端和第一活塞缸座盖之...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排气孔和吸气孔,所述缸体内间隔设置第一活塞缸座盖和第二活塞缸座盖;
活动气缸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缸体内且与所述第一活塞缸座盖和所述第二活塞缸座盖活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内部中空以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上分别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进出气孔和第二进出气孔,所述活动气缸活塞杆在一端形成第一杆端,另一端形成第二杆端,在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形成进出气部,所述第一杆端活动密封连接在第一端和第一活塞缸座盖之间,所述第二杆端活动密封连接在第二端和第二活塞缸座盖之间,所述进出气部活动密封连接在第一活塞缸座盖和第二活塞缸座盖之间;所述进出气部上设置有分别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阀门进出气口和第二阀门进出气口;以及
换向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换向阀组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一端连接有阀门伸缩进气杆,另一端连接有阀门伸缩出气杆,所述阀门伸缩进气杆与所述第一密封座活动密封连接且伸向第一杆端,所述阀门伸缩出气杆与所述第二密封座活动密封连接且伸向第二杆端,所述阀芯活动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所述阀芯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进出气孔连通的第一换向阀移动腔,所述阀芯另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二进出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精克仕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