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25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包括:喷淋塔,内部由透气隔板分成多腔结构,其中最底部为液腔,液腔侧壁设置废气入口;喷淋管,连通喷淋塔各腔,并伸入到除液腔外的其他腔内,端部设置喷淋嘴;除臭塔,与喷淋塔相连通,内部设置有多个纳米除臭箱,除臭塔连接有排气管;其中,纳米除臭箱内设置有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和紫外线模块。喷淋塔和除臭塔组合对废气进行处理,喷淋塔采用喷淋的方法可以去除废气中的无机物,还可以去除餐厨废气中携带的油滴,使得排放废气里没有油液,经过喷淋后,废气通过除臭塔时,油液不会附着到除臭塔内壁,这样就可以延长除臭塔的使用寿命和除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臭装置,尤其是用于废气除臭的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俗称泔脚,又称泔水、潲水,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餐厨垃圾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气,这些废气都携带臭味,如果直接排放会污染周围环境吗,因此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废气处理一般分为无机废气与有机废气的处理,无机废气一般是采用喷淋法与水洗法,有机废气处理方法:1、燃烧法,2、催化燃烧法,3、吸附法、吸附再生法,4、吸收法,5、生物法,6、光催化技术,7、低温等离子法等。但是上述废气处理方法对于餐厨垃圾处理产生的废气而言,除臭效果较差,排放后还存在异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喷淋和光催化相结合,有效去除餐厨废气中的异味物质,排放达标。喷淋能去除餐厨废气中的油颗粒,减小后续光催化处理的难度,使得光催化处理装置的寿命延长。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包括:喷淋塔,内部由透气隔板分成多腔结构,其中最底部为液腔,液腔侧壁设置废气入口;喷淋管,连通喷淋塔各腔,并伸入到除液腔外的其他腔内,端部设置喷淋嘴;除臭塔,与喷淋塔相连通,内部设置有多个纳米除臭箱,除臭塔连接有排气管;其中,纳米除臭箱内设置有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和紫外线模块。喷淋塔和除臭塔组合对废气进行处理,喷淋塔采用喷淋的方法可以去除废气中的无机物,还可以去除餐厨废气中携带的油滴,使得排放废气里没有油液,经过喷淋后,废气通过除臭塔时,油液不会附着到除臭塔内壁,这样就可以延长除臭塔的使用寿命和除臭效果;喷淋塔内设置隔板,隔板为透气结构,方便废气透过,废气在透过的时候起到过滤的效果,喷淋液通过喷淋嘴进行喷淋,喷淋自上而下,这样还可以对隔板进行反向清洁,避免隔板堵塞影响废气通过;除臭塔采用光催化除臭方式,除臭塔内部设置纳米除臭箱,纳米除臭箱内设置有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和紫外线模块,二氧化钛能有效的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氧化或还原为CO2、PO43-、SO42-、NO3-、卤素离子等无机小分子,达到完全无机化的目的。染料废水、农药废水、表面活性剂、氯代物、氟里昂、含油废水等都可以被TiO2催化降解。而且TiO2具有杀菌效果,这种特性几乎是无选择性的,包括各种细菌和病毒。紫外线和纳米二氧化钛结合,降解速度快,光激发空穴产生的·OH是强氧化自由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的分解包括难降解有机物在内的大多数有机物。在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有机污染物能被氧化降解为CO2和H2O,并且其对人体无毒。进一步优选,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包括多孔基板及涂覆在基板表面的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所述的基板为纳米陶瓷多孔板。纳米陶瓷多孔板呈栅格状,这些孔方便废气通过,纳米陶瓷多孔基板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可以方便纳米二氧化钛涂覆,也方便固定于箱体内。进一步优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所用的涂液为固含为2-1.5%的白水溶液;纳米陶瓷多孔板的目数至少为20目。进一步优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包覆基板并露出基板的孔,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在基板的结点上形成突刺。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涂覆在基板上,基板是多孔板,因此涂层要露出孔,涂覆后在基板的结点上形成突刺,从而增大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积,与废气接触更加充分,突刺的端部为尖端,在紫外线照射下,加强电子活性,分解效果更加,从而提高除臭效果。进一步优选,紫外线模块包括筛板及固定在筛板上的紫外线灯珠,紫外线灯珠通过引线连接控制器。进一步优选,筛板包括纵条和横条,紫外线灯珠等间距黏贴于筛板的纵条和横条表面,紫外线灯珠为点阵布置,间隔控制在25-35mm。进一步优选,纳米除臭箱包括箱体,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设置于箱体内部,紫外线模块设置于箱体两侧,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处于两紫外线模块之间,紫外线模块和纳米二氧化钛模块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优选,紫外线模块的紫外线光源与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表面间距15-20mm,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20-150mm。进一步优选,喷淋塔内液腔之上的为喷淋腔,每一个喷淋腔内放置有若干PP空心多面球;喷淋塔的壁上设置有多个视镜检修口,一个视镜检修口对应一个喷淋腔;液腔底部位置连接有吸水泵,喷淋管与吸水泵相连;喷淋管伸入到喷淋腔的端部设置有螺旋喷嘴。喷淋腔内设置PP空心多面球,比表面积大,喷淋过程中,可充分实现气液交换,从而提高喷淋效果。进一步优选,喷淋塔竖向布置,除臭塔竖向布置,喷淋塔的顶部和除臭塔顶部之间通过顶管连通;喷淋塔内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吸气风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喷淋塔和除臭塔组合对废气进行处理,喷淋塔采用喷淋的方法可以去除废气中的无机物,还可以去除餐厨废气中携带的油滴,使得排放废气里没有油液,经过喷淋后,废气通过除臭塔时,油液不会附着到除臭塔内壁,这样就可以延长除臭塔的使用寿命和除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内部透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纳米除臭箱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的侧视图;图中:1、喷淋塔,2、废气入口,3、视镜检修口,4、顶管,5、喷淋管,6、除臭塔,7、支撑脚,8、吸水泵,9、液位显示管,10、注液管,11、排水管,12、螺旋喷嘴,13、隔板,14、纳米除臭箱,15、排气管,16、筛板,17、箱体,18、翻边,19、折边,20、紫外线灯珠,21、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22、支架,23、突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包括:喷淋塔1、喷淋管5、除臭塔6和连接喷淋塔和除臭塔的顶管4。喷淋塔和除臭塔均竖向设置,顶管连接喷淋塔的顶部和除臭塔的顶部。喷淋塔呈圆桶状,喷淋塔内部由透气隔板13分成多腔结构,其中最底部为液腔,液腔之上为喷淋腔,隔板为三块,喷淋腔为三个。三个喷淋腔内放置有若干PP空心多面球,PP空心多面球的规格为φ38mm。液腔的外部连通有废气入口2、注液管10和排水管11,废气入口处于液腔上部偏下部位,注液管处于液腔上部偏下部位,排水管处于液腔的下部位置。液腔的外壁还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液位显示管9,液位显示管的最高显示位置与注液管相平齐。喷淋管设置于喷淋塔外部,喷淋管底部连接吸水泵8,吸水泵的吸水口连通喷淋塔底部液腔内,喷淋管分出三根分管,分管伸入到喷淋塔的三个喷淋腔内,每个分管的端部弯曲朝下,该端部连接螺旋喷嘴12,螺旋喷嘴处于喷淋腔的上部位置。喷淋塔的外部设置三个圆形的视镜检修口3,视镜检修口处覆盖有安全玻璃,视镜检修口正好能观察到螺旋喷嘴。喷淋塔的顶部为弧面状,该顶部内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除臭装置包括:/n喷淋塔(1),内部由透气隔板(13)分成多腔结构,其中最底部为液腔,液腔侧壁设置废气入口(2);/n喷淋管(5),连通喷淋塔各腔,并伸入到除液腔外的其他腔内,端部设置喷淋嘴;/n除臭塔(6),与喷淋塔相连通,内部设置有多个纳米除臭箱(14),除臭塔连接有排气管(15);/n其中,纳米除臭箱内设置有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21)和紫外线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除臭装置包括:
喷淋塔(1),内部由透气隔板(13)分成多腔结构,其中最底部为液腔,液腔侧壁设置废气入口(2);
喷淋管(5),连通喷淋塔各腔,并伸入到除液腔外的其他腔内,端部设置喷淋嘴;
除臭塔(6),与喷淋塔相连通,内部设置有多个纳米除臭箱(14),除臭塔连接有排气管(15);
其中,纳米除臭箱内设置有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21)和紫外线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模块包括多孔基板及涂覆在基板表面的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所述的基板为纳米陶瓷多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所用的涂液为固含为2-1.5%的白水溶液;纳米陶瓷多孔板的目数至少为20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包覆基板并露出基板的孔,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在基板的结点上形成突刺(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纳米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紫外线模块包括筛板(16)及固定在筛板上的紫外线灯珠(20),紫外线灯珠通过引线连接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电纳米除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徐井强王海峰韩文正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洁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